[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七)菩提心是获证佛果之无谬正因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0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七)菩提心是获证佛果之无谬正因

【若能生起如是之心,纵不求自利果位,然除获证无上菩提果外,别无他有。譬如文殊菩萨,虽曾发愿:未置一切众生于佛地前,誓不取正觉。但实于久远前便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现今仍随昔日所发誓愿,示现佛子孺童之相而广利有情。】

若具备菩提心,在修行的路途之上永远不会只为了自己。尽管不求自利,但除获证菩提果外,不会获得其他果位。因此,菩提心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因,时时观察自己内心是否具备菩提心,非常重要。

譬如文殊菩萨,虽然曾经发愿,在一切众生成佛之前绝不成佛,但其实早在久远前便已成佛,号龙种上尊王佛。文殊菩萨虽然已成佛道,但仍没有忘失以前的誓言,示现佛子孺童之相而广利有情。所以,诸佛菩萨示现不同形象度化众生,也是依靠菩提心,说明菩提心不仅在因地具有,果地本身就是菩提心。

如是传讲的主要目的在于何处呢?就是告诫我们,从凡夫的角度而言,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安置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于永恒快乐之果。从胜义谛角度而言,菩提心是心的本体本具有的一种妙力。在我们修行过程中,若有意中慈悲心逐渐增长,甚至无意中也能生起一种说不出来的慈悲心,充分说明我们的功德、见解在增上,因为出世间禅定本具备无量慈悲和无量信心。

如《功德藏》曰:“只顺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我们反复讲解,就是提醒大家,功德不在于善行的表面,而在于贪嗔痴烦恼的减少,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的增长。若菩提心没有增上,即便念诵过多少遍佛号、经文,修过多少遍加行、正行,修过多少座上师瑜伽、本尊、护法,对于解脱而言,只能说无功德。所以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非常非常重要。当菩提心没有增长的时候,一切都不是正法。

单纯从世间角度来说,谁不在从事善法呢?当今世上也在提倡爱心,宣扬慈善。无论是有权势、有财富者,还是普通世人,在世间出现灾难时,都在伸出援助之手,出资出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和爱心。甚至一些乞丐和老年人,即便自己的生活多么困难,仍然在尽力帮助他人。类似这样动人的事情时有报道,所以单纯从我们感觉是善的立场之中,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做。

但是这样的善法为什么不能获得无上菩提呢?因为这种善没有起到消尽贪嗔痴烦恼、增长菩提心的作用。若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我相信在做善事的同时,一切功德都在圆满,自利和他利也在圆满。所以我们先修菩提心,然后观待自己的菩提心如何,就能知道自己的功德增长得如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六)意乐清净的菩提心是转烦恼为道用的方便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八)密乘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四)调心才能迅速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七)修学有相定应细致如法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二)什么是法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一)修法当具三殊胜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七)获得暇满人身 当修法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一)果实取决于意乐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七)修行上师瑜伽时常见的两种过失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七) 珍惜人身 精进修学祖师教言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二)何谓根本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水清清小鱼游[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对于年纪大者,如何吃素最恰当?[栏目:放生健康·净空法师问答]
 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上)[栏目:东初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