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王维诗的禅趣美
 
{返回 莲心慧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78
王维诗的禅趣美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是盛唐时代文化全面高涨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人。他精通音律,早年曾为太乐丞;书法上擅长草、隶,绘画才能尤为突出,后人甚至推许他为南宋画派之祖。王维自幼受佛教的熏陶,有着深厚的佛教信仰。王维早年对禅宗北禅宗虔诚修习,中年之后又受南宗禅的影响,过着焚香打坐的禅修生活,他将禅的修习体验与感悟引入诗中,形成了王维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

  佛家讲坐禅,即静坐澄心,让心体处于寂灭的虚空状态,这能使个人内心的纯意识转化为直觉状态,产生万物一体的感受。这种以禅入定的心灵状态,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极大。他习惯于把宁静的自然作为凝思观照而息心静虑的对象,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慧眼,由图貌而求形似进入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意境创造,通过诗境来表达禅境。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王维晚年归隐,确已达到“心静如空”的忘我境界。由于他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他能把独来独往的生活写得很美,如他的《酬张少府》诗: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写在寂静的山林中,与山月松风为伴,不仅没有孤独之感,反而流露出自得与闲适。王维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将其自感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其透彻。比如其中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从这些诗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情,欣赏到在寂寞时方能体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

  由于王维将禅宗思想引入诗中,不仅丰富了其诗歌的禅趣和空静之美,从而使他的诗歌在盛唐诗坛上别具一格,并因此赢得“诗佛”的美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返回 莲心慧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感恩生活 欢喜待人
下一篇:如何处贫居富 获得真财富
 前世今生的缘分
 问世间钱为何物
 态度也是一种文学美
 卸下行囊 轻松上路
 放下那一口肉 不做使人挨饿的同谋犯
 幸福人生的八条忠告
 漂亮生活来自好心态
 心如月 如镜 如水
 微笑是人生最好的名片
 烦恼是生命中的劫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满院香到香满村[栏目:谈佛说禅悟人生]
 佛教的感恩都包括哪些?什么是“上报四重恩”?[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六十二、什么是四依法?[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什么样的善根是多善根,什么样的福德是多福德,什么样的因缘是多因缘?[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六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十义量 善巧义第五[栏目:韩清净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三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五九 打鼓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有了钱,什么疾病都来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上供下施一转念[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