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龙争珠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0

12、二龙争珠

  曹洞宗本空禅师初游天台,尝曰:“如有人夺得我机者,即吾师矣。”初礼问曰:“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居曰:“卸却业身来,与子相见。”业身已相见。”师曰:“业身已卸。”居曰:“珠在何处?”师无对,遂投诚。入室时年始十三。
  禅门二龙争珠话头亦曾出现在赵州大师与与参学者对话。这次却是位天才型弟子向云居道膺大师问道(云居道膺是曹洞宗洞山法嗣)。十三岁能有二龙争珠这类思维,的确罕见。佛学说“业”不只一端。《大毗婆娑论》业蕴一章便专门研究三恶根(无贪、无痴)大小乘对“业”的解释均有独到看法。《俱舍论》谈之更详。云居大师当然精通这般理论。“争”只在一个贪字,三恶根之业根是自身所生,云居要弟子卸却业身是直指本源。弟子问说“已卸”可知自身业识有多深,所以老师反问珠在何处。此珠非他,乃智珠也。这段话头如与赵州和尚回说“二龙争珠,我只管看”的思维相比各有千秋。赵州采用中论不介入法;云居则积极介入,掌握了两者之中的弯数,因为即有“争”,双方都有“贪”这恶根,若无恶根或“卸却业身”,自亦消除争端。从这些话头可以发现单纯通晓佛学在弘扬佛教时并不圆满,必须懂得各种思考方式,乃能活跃起来。禅门话头宣说佛法最大优势作为,就是古早大师无不熟稔方法也。


{返回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世可辞耶
下一篇: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讨什么碗
 定本无门,从何而入
 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
 闻性不迁
 菩提以何为座
 雨从何来
 普贤境界
 错、错
 得力聋盲
 什么处不方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推动和平工作上应该避免谈及宗教吗[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我的皈依师父[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1875 华严经义海百门(唐 法藏述)[栏目:09 注述讲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栏目:妙祥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四八)[栏目:杂阿含经]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栏目:宋智明居士]
 中国佛教放生习俗的渊源及其流行[栏目:圣凯法师]
 八大人觉经浅释[栏目:慈舟法师]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