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开发直觉智慧 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返回 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4

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

  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受八戒。我昨天已经说了,持戒是每个禅修者禅修的基本要求,不管是修舍摩他还是修威巴萨那。在受八戒之后,如果曾经言语冒犯了一位圣者,或是一位已经证得道智或果智的任何层次觉悟的圣人,你应向他忏悔。你必须当面请求忏悔。如果那个人不在,你应向老师忏悔,或应向自己忏悔。这样,不管你曾经无意中对这位圣者做了什么,它不会再障碍你禅修进步,特别是不会障碍你证悟。

  之后,你必须把你自己完全交给佛陀。如果这样做,在禅修中就不会有任何不快或可怕的幻觉,或者如果这样做,就不会受此幻觉的影响。由于你已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佛陀,幻觉一观就消失。其它的准备事项是,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导,这样老师就可以指导你,或坦诚地教你,并当你修行错误时,纠正你的错误。如果你不听从老师的指导,老师也许不会坦诚地教你,并当你修行错误时,不会帮你纠正错误。

  有四种护卫禅。在开始威巴萨那禅修前修行这四种护卫禅,对修行进步有很大帮助。四种护卫禅是:第一是佛随念,忆念佛陀的功德;第二是慈心禅,对所有的众生发慈心;第三是不净观,观想身体的不净;第四是死随念,观想死亡。

  在忆念佛陀的功德时,必须忆念佛陀的九个重要的功德,即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明行俱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这里,阿罗汉指值得恭敬的人。佛陀值得我们恭敬,因为他完全断除了所有烦恼,他的心是完全清净的。忆念阿罗汉的功德也能激励你在禅修中取得进步。

  第二个功德是正等正觉者。正等正觉者意思是佛陀是完全由自己而证悟。没有老师教他觉悟。他没有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任何发现真理、净化心灵以及去除所有烦恼的方法。

  在他觉悟之前,他从当时两位伟大的老师那里学习舍摩他禅。他从第一位老师那里学习舍摩他禅,证得了七个层次的禅定。但是,他并不能发现真理,因为这只是禅定,不能透视现象。跟第二位老师学习之后,他证得了所有八个层次的禅定。但此时,他也不能发现真理,不能觉悟,因为这只是禅定,不能透视现象。

  之后,他认识到禅定不是能让他发现真理或离苦的法。于是他离开了两位老师,来到优楼频罗森林,在那里修苦行六年。但是,这种修行也是错误的,他没有任何收获。

  然后,他去到了菩提迦叶,坐在了一颗菩提树下。首先,修行舍摩他,证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禅。然后客观地观察在身心中生起的任何现象。这就是威巴萨那,只有在那时,他才透视到身心的三共性,即无常、苦和无我或无灵魂。最后,他断除了所有的烦恼,证得了觉悟。因此,佛陀是完全由自己证悟的,没有从其他老师那里得到任何帮助或教导。这就叫做“正等正觉者”。

  通过忆念这些功德,就能证得一定程度的定。你会受到激励,热忱地、诚恳地继续禅修。佛随念,观想佛陀的功德,也能够保护你在禅修期间免于任何疾病或危险。

  第二个护卫禅是慈心禅。我想你们已经很好地修习了慈心禅,就是祝福所有的众生快乐、安详,观想他们的利益。你可以在心里默念这些句子:

  愿所有的众生快乐、安详!
  愿所有的众生没有仇敌!
  愿所有的众生没有疾病和危险!
  愿所有的众生都没有身心的痛苦!
  就这样培育慈心。这也是护卫禅之一。

  第三个护卫禅是不净观。你必须观想你的身体,想身体里面所有的不净,如血、脓、小便、大便、小肠、胃、痰,等等。观想身体令人厌恶的性质,有利于去除对身体的执著。如果你看不到身体不净,你就会担心在禅修中精进用功会有不好的后果,并会这样思维:“如果我尽最大努力在修行,可能会得病或变得虚弱”,等等。于是,由于执著身体,就不愿意努力禅修。观想身体的不净能减少对身体的执著,从而就能够尽全力努力修行。

  最后一个护卫禅是死随念。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但没有人会想到他在今晚或明天,后天,或这个月,或下个月会死亡。人们以为他们将能活至少十年或二十年左右,但是死亡紧随所有的众生。在任何时候,人都会死亡。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你们应该观想死亡,它会在任何时刻来临。”当在观想死亡时,你应思维佛陀所说的话:

  死亡是必然的。
  死亡是突然的。
  生命是无常的。
  生命是不确定的。
  因此,我会在任何时刻死亡。

  这样,如果观想死亡,就会有修行的紧迫感,证得任何层次的觉悟,或至少任何层次的观智。因此,这也是护卫禅之一。

  总之,有四种护卫禅:佛随念、慈心禅、不净观和死随念。

  在开始威巴萨那禅修之前,每天清晨应修习这四种护卫禅,每个修两分钟。然后,修慈心禅大约十或十五分钟,这对观禅非常有帮助。在修习慈心禅时,心会变得很容易专注在目标上,感到平静、安详、轻安。应该在修完护卫禅之后开始修观禅。在修行慈心禅之后,再修观禅,观禅会非常好。

  有时心不愿禅修,或感到懒散,不想禅修。有时会有很多的担忧或掉举,你无法观察它们,或通过观察来克服它们。在此情况下,你应修慈心禅一坐或两坐。心会慢慢地专注在修慈心的目标上,会感到平静、安详、轻安,于是继续修观禅。慈心禅具有这些利益,它对修观禅很有效。

  愿你们能正确了解这四种护卫禅以及威巴萨那禅的修行方法,勇猛精进,证得苦的止息!

  下面的内容摘自恰宓西亚多(阿辛迦那卡毗旺沙)的书《威巴萨那禅修指南》。在西亚多开始讲四种护卫禅之前,禅修者大声朗读这些内容。

  威巴萨那禅修指导温习

  威巴萨那是一个组合词,由“威”和“巴萨那”组成。“威”的意思是多样的,即三共性(无常、苦、无我),“巴萨那”的意思是通过觉知身心而获得的正确了解或认识。因此,“威巴萨那”的意思是正确了解或透视身心的三共性。

  1、标记

  标记的作用是将注意力导向身心现象,以便能正确了解它们的真实本质。威巴萨那的指导原则就是客观地观察当下生起的任何现象。通过观察当下,就活在当下。

  客观地觉知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不思考,不回忆,不分析,只是用直接的、纯粹的注意力客观地观察它。
这是一种对身心现象不反应或不判断的觉知方法。当正念变得持续稳定时,会非常有力和具有穿透力,但应用标记来加强正念。

  专注、准确地观察任何目标。肤浅的观察会导致心更加散乱。当定力弱时,会有遗漏观察的倾向,可以用标记来检查是否有这个倾向。构成标记的实际用词并不重要,但在刚开始时,标记是有帮助的。请坚持使用标记,直到观察变得很顺畅。只有当标记变得麻烦时,才舍弃标记。

  禅修者运用正念,将探索的心态带到修行中,将会理解威巴萨那禅修的目的。这种探索的心态能够引导他发现身心过程的真实本质。

  2、坐禅

  在准备静坐之前,身心完全放松。将身体保持在平衡的姿势。在静坐期间不要突然或没有正念地改变姿势。如果想要移动身体,在移动之前观移动的动机。

  为了使修行平衡,在每次静坐之前应先行禅一小时。当从行禅切换到坐禅,或从坐禅切换到行禅,要小心保持正念和定力持续不中断。

  刚开始练习静坐时,先将注意力放在由腹部上下移动而产生的感受上。随着移动同步作标记,根据这些感受的实际体验,重复“上、上”, “下、下”。

  当腹部的移动变得稳定、清晰时,增加观察的目标。如果移动复杂,只是用一般的方式观察。如果在腹部的上升和下降之间有间隙,插入观“坐”和/或“触”(观“坐”是觉知风大的支撑性质)。不要用力或深呼吸而扰乱自然的呼吸。这样会导致疲倦。呼吸应正常。

  当次要目标,如声音、想或感受变得更明显时,观“听到、听到”,“想、想”,“感受、感受”,等等。刚开始不容易观察这么多的目标,但随着正念逐渐增强,就可以观察很多目标。当次要目标消失后,回到主要目标,观腹部的上下移动。
尽管禅修者被教导在开始时观腹部的上下移动,但他/她不应执著此教导,腹部的上下移动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它只是威巴萨那禅修很多个目标之一。

  觉知腹部移动能够直接体验到风大,即风大的自性:移动、振动和支持。此时,禅修者就能正确知道风大的真实本质,从而去除“我”的邪见。

  3、行禅

  要认真行禅,行禅时也有可能证得最高的觉悟(阿罗汉果位)。

  开始行禅时,将注意力放在脚上。当你用锐利的注意力跟着脚的移动时,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脚步。在行禅迈步时,心里默念“左”,“右”。

  眼睛半闭,视线固定在前方地面两米远处。在行禅过程中不要看脚,否则会分心。心应专注在脚的移动上。头不要太低,否则会很快在身体内造成压力和紧绷。

  逐渐增加被观察的目标,即逐渐增加被观察的脚步的步骤。开始行禅时,只观一个步骤,即“左”,“右”,约十分钟。然后观三个步骤:提、推、落。然后,再增加观察目标,观动机、提、推、落、触、压。

  请注意:在一个小时的行禅过程中,心肯定要跑掉多次,因此,在行禅时不要东张西望。你已经看了很多年,而且还有很多年可以到处看。如果你在禅修期间东张西望,定力就会中断。好动的眼睛对禅修者来说是个难题,因此,要非常有正念地观想看的心。

  要使禅修有效果,建议每天至少练习六个小时行禅,六个小时坐禅。

  4、日常活动的正念

  对日常活动的觉知是禅修者的生命。一旦禅修者遗漏观察日常活动中的一举一动,禅修者就失去了生命,即已不是禅修者,因为他已经没有正念、定力和智慧。通过在一整天的修行中对每个活动保持稳定的、不中断的觉知,念根会变得强而有力。
持续的正念产生深度的定,只有通过深度的定,禅修者才能透视身心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苦的止息。

  如果遗漏观察日常活动,就会产生很宽的失念的间隙。需要连续地观察,保持觉知从一个当下到下一个当下。以此方式修行,每天都会有很多新发现。

  在禅修期间,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正念。没有必要匆忙。马哈希大师将禅修者比喻成一个虚弱的病人,只是做些必要的动作,而且动作非常缓慢。极其缓慢地做事情,有助于使心专注。如果想要禅修进步,必须习惯于放慢。

  当一个风扇转得很快的时候,看不清它本来的样子,但当它转动变慢时,就能看到它本来的样子,即看到一片扇叶接一片扇叶在移动。因此,要相当慢,从而能清晰地看到身心现象的本来样子。当你身处忙碌的人群中时,不要在意周围的环境,而是有精神地观察自己的身心活动。

  说话是阻碍观智进步的很大的危害。五分钟的说话就会摧毁一整天的定力。

  5、疼痛和耐心

  痛是禅修者的朋友。不要逃避痛,它能引导你至涅槃。痛不会通知你它何时到来。痛也许不消失,但当痛真的消失之后,你也许会因失去了朋友而痛哭。观察痛,不是期待痛消失,而是透视痛的真实本质。痛是开启涅槃大门的钥匙。

  当定力很好时,痛就不是问题。痛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专注地观痛,心就会安止在痛的感受上,从而发现痛的真实本质。

  当痛出现时,直接观痛。只有当痛变得无法忍受且持续时间很长时,才忽略痛。持续的正念产生深度的定力,这种深度的定力可以克服痛。如果在行禅时产生很强的痛,停下来观痛。

  对任何刺激心的现象要保持耐心。不要作出反应,客观地观察它。耐心引导我们至涅槃,急躁会使我们下地狱。

  6、观心理状态

  当观心理状态时,要快速、有精神、准确,这样,观察的心就持续、有力。妄想会自己停止。

  如果你不能观妄想,当你尝试使心专注时,你已经失败了。如果你的心爱打妄想,这表明你没有真正地、有足够精神地去观妄想。必须要具有观妄想的能力。如果觉知到妄想的内容,妄想会继续。如果只是觉知到妄想本身,妄想就会消失。

  不要执著于思维和理论。禅修超越时空,因此,不要局限在思维和理论。随着定力加深,智慧会生起,而逻辑和哲学思维只在定力浅时产生。

  通过付出更多的精进可以克服昏沉。有力地标记动作是有帮助的,很有精神地标记昏沉。如果纵容懒惰,就会处于半睡状态。实际上,观察的力量一直有,问题是你不愿观。

  心态非常重要,不要悲观。乐观的人为自己提供良好的机缘,在每个处境都很顺利,很少有分心。

  7、禅修者小参指南

  所有禅修者每天向禅修老师汇报。他们报告在那天的禅修中观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老师会帮助纠正错误,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并鼓励禅修者继续进步。

  要缓慢地、有正念地进入小参室,走到老师前面。然后缓慢地、有正念地坐下,向老师磕头行礼,等轮到你时向老师汇报。当和老师说话时,双手合掌当胸,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报告禅修的三个方面:

  行禅
  坐禅
  生活禅

  报告要简明扼要,只报告实际的、亲身的、直接的经验。

  在威巴萨那禅修中,没有空间、没有必要去分析、推理、回忆或思维禅修中的经验。分析或推理是威巴萨那禅修进步的很大危害和绊脚石。

坐禅:

  你主要的目标是什么?(上-下,或坐-触)
  你是怎么观察的?
  你是怎么体验的?
  你坐多久?
  观到了什么其他的目标(妄想、感情、痛、声音、身体的感受等等),如何体验它们?
  有没有任何问题或困难?

行禅:

  你是怎么观脚步的,分几个步骤?(左-右,提-推-落,提-推-落-触,提-推-落-触-压)
  能看清动机吗?
  是如何体验脚的移动的?
  观到了什么其他的目标(妄想、感情、痛、声音、身体的感受等等),如何体验它们?
  有没有任何问题或困难?

日常活动:

  你能观到一整天中所有的移动吗?(动机和移动)
  你能观到哪些动作?
  你能越来越慢吗?
  吃饭时有没有正念?
  在你房间里和浴室里有没有正念?
  更换场地时有没有正念?
  在日常活动中有什么体验?
  汇报你所有的体验,不要等老师给你下评论。一般在汇报结束时,老师给一些评论。
  如果被询问任何问题,要直接回答,不要说无关的事情。
  仔细聆听老师给予的所有的指导,并认真地遵从这些指导。如果有任何疑问,向老师请教。
  许多禅修者发现在每次禅修之后立即做一个简短的笔记很有帮助,但是不应只为了在禅修时记住体验而做笔记,因为这会干扰定力。如果体验真的很重要,会自然记住。


{返回 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开发直觉智慧 第四讲 舍摩他和威巴萨那禅修
下一篇:开发直觉智慧 第二讲 行禅和生活禅
 开发直觉智慧 第四讲 舍摩他和威巴萨那禅修
 开发直觉智慧 第八讲 五根(第二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六讲 观心的重要性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一讲 缘起(第一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讲 四圣谛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三讲 观智的层次
 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前言
 开发直觉智慧 译者方兰琴的问候
 开发直觉智慧 第九讲 五根(第三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二讲 行禅和生活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十三 月天子众——日常生活中能觉悟,便是见佛[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