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六)生起菩提心的窍诀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0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六)生起菩提心的窍诀

【能令菩提心生起之方便窍诀即是修心七法。】

欲生起菩提心,可依阿底峡尊者因果修心七法修行。此七法分为:第一知母、第二念恩、第三报恩、第四慈、第五悲、第六智慧缘大觉、第七清净意乐。仁增晋美林巴(智悲光尊者)把修心七法摄收于修心五法之中:第一知母、第二念恩、第三报恩,第四慈悲缘众生(对应修心七法的慈、悲)、第五智慧缘大觉(对应修心七法的智慧缘大觉和清净意乐)。

修行时先从今生的母亲开始,逐渐扩大到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内心若能真正生起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父母的清净心,相信慈悲缘众生时时都具有。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不仅会对受苦的众生生起慈悲心,而且在修学禅定时,无意中也会生起一种说不出来的慈悲心。前者缘痛苦众生而生起的慈悲心,称为有缘慈悲心;后者为无缘慈悲心。

很多弟子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的慈悲心必须依受苦众生之缘才能生起。比如,当我们到菜市场看见商贩宰杀动物时,无论是大一点的牛羊猪狗,还是小一点的鸡鸭鱼虫,都会感到非常非常伤心,内心生起一种说不出来的慈悲心。但随着修行的深入,有时候在修学禅定的同时,不知不觉会生出一种无有造作的慈悲心,,甚至会忍不住流泪。这些充分说明,心的本性中本自具足圆满的慈悲心和信心,随着见解的赤裸,功德自然呈现。

修行中知母非常重要。当我们了知天下所有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恩德与今生父母无别,这样生起的慈悲心是普遍性的,而不是偏袒的。在救度这些众生时,就不会有亲疏之别。如是依靠知母、念恩、报恩、生起慈悲心次第观修,慈悲缘众生就会变成无量慈悲心。

生起慈悲心后,我们还要度化一切众生到快乐之处。通过比较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最终抉择,佛的境界才是永恒不变的快乐。所以发愿度化一切众生证悟佛果,这是智慧缘大觉。

以上称之为共同发菩提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五)菩提心乃遣除魔障之铠甲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七)如何在止观交修中运用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五)端正心态而调伏内心烦恼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一)依教奉行而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四课(六)清净正行应时时护持正念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三)妄念之规律与细直视调伏妄念之辨析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五)不能诽谤因果缘起法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四)课后嘱咐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七)为什么要视师如佛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八)略述三殊胜法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五)居士如何为自己创造清净的修行地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四)信心圆满是成办解脱的必备条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医药用途的动物实验——儒家观点之伦理探索[栏目:性广法师]
 《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提要[栏目:王雷泉教授]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22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以佛为念 以净为归[栏目:慧净法师]
 重要的历史经验:强化寺院和僧团教育(孙昌武)[栏目:佛教与教育]
 相应6经 迦摩浮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1.质多相应]
 没立牌位冤亲债主能进入法会吗?[栏目: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改变人际关系的妙方[栏目:达真堪布]
 二一 旃陀罗女天宫[栏目:天宫事经 二 兹他拉他园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