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一)修法当具三殊胜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7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一)修法当具三殊胜

现今我们讲解的三殊胜法等一系列道理,针对的都是对佛法已经生起信心、并且身心投入修法之者。如果通过我们自己的如法修行,能影响周围不信仰佛法者趋入解脱,这当然是一件善事。但对业力沉重者而言,即便佛法有多么殊胜,所讲解的道理有多么客观,他可能还是无法赞同。就如同阳光虽然耀眼,但盲人的眼前永远是黑暗。这并非阳光不够明亮,而是由于盲人看不见太阳的缘故,无法感受光明。我相信,只要放下成见,细致思维这些客观的真理,每个人都会愿意往这方面发展,因为佛法教给我们的是成办永恒快乐的方法。

细致观待,从小时候寒窗苦读到长大以后成家立业,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不都是为了获得幸福和快乐吗?但世间一切圆满就能得到快乐吗?不,由于众生贪心永远无法满足的缘故,依世间法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况且世间本来就是痛苦之处,即便得到快乐,也是稍纵即逝,最终感受的是更大的痛苦。如同喷了香水的茅厕,虽然暂时能闻到一些香味,但最终还是臭味。

因此,我希望每一位修行者都能反观自心,认真思维自己为什么要修行,以及在修行过程中如何做到如理造行。若能做到这点,自己的贪嗔痴烦恼会日益减少,家庭与事业会逐渐增上,内心的感受也会一天比一天安乐。这样不仅现世生活越来越快乐,当临终呈现在自己面前时,内心也会充满快乐与自在。

我们都将我等导师莲花生大师称之为无死莲花生大师,因为在莲师的整个传记中,都没有记载莲师是何时示现涅槃的。莲师已经达到了脱生死的境界,还需要示现涅槃的形象吗?当然,这是莲师的见解。从世间的角度而言,死亡是必然的。无论是否信仰佛教,我们都会面临这一时刻。但我们是带着满肚子的痛苦离开,还是快乐自在地离开,完全取决于自己生前的修行,因此,还是希望大家平时能多修修法。

也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导师天天都在讲解为天下所有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修学佛法,为何此处又强调修行者自己要精勤修法、获得解脱呢?”这就是二利任运自成——在他利的同时,自利同时圆满。

我们只有一张嘴,当我们在说一个字的时候,无法再说另一个字。如同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比如先描述这个人的前面,再描述他的后面。难道我们描述前面的时候,是在否定这个人没有后面呢?当然不是,因为从描述的角度,只能这样。同理,我们在讲解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而精进修法的时候,并非在否定成办自我解脱,二者不但不矛盾,还会同时圆满。同样,我们在讲解三殊胜法的时候,也会告诉大家每点都很重要,但是在支分讲解其中一点的重要性时,并非在否认其他两点不重要。若能通达这些道理,我相信可以遣除我们很多修行中的疑问。

我们的修行若能具备这些条件,即便一天的修行时间多么短暂,功德也非常广大。尤其对于在家居士而言,想要做到如历代传承祖师般,一天瑜伽四座可能有点困难,但只要我们的修法具备三殊胜法,功德无量。仅仅依三殊胜法,最终也可以成办解脱。因此修任何法都必须具备三殊胜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修行者应时时忆念无常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二)调伏内心才是真正的胜利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八)知母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为什么佛教为最究竟的善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三)第八识是不了义之见解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九)善恶取决于内心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八)修学密法不可忽视修行方便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七)方便教授于次第根机之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七)以理证推论存在三世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二)断除执著获得解脱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闻法六垢之傲慢 无正信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一)修学前行的重要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慧远大师与白仁岩[栏目:温金玉教授]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六十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虚空打破明心地 禅偈与禅机[栏目:宣化上人]
 念佛如同打电话[栏目:宣化上人]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佛陀为年少比丘作“临终关怀”,即在比丘临终之际为其说法..[栏目:界定法师]
 解义慧剑释 第七课[栏目:解义慧剑释]
 十六届:关于生活禅(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净念相继,佛号不断[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319.问曰:阿罗汉先世因缘所受身必应当灭,住在何处而具足佛道?[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容人与结缘(常静)[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