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应时时审视自己的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3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应时时审视自己的发心

发心总分为无记发心、恶念发心与善念发心三种。善念发心又分为下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和上士道之发心三种。因此我们要时时反观自心,自己行持善法时的发心是站在哪一个立场之上。若发心为无记之发心,即便自认为所行持的善法有多么殊胜,由于修法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对于即生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功德。同样,若发心为下士道、中士道,也是成办究竟解脱的违缘和障碍。

往昔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时,某天清晨,尊者的侍者洛钦仁青荣波在给阿底峡尊者送早餐时,看见尊者非常伤心并不停叹气。洛钦仁青荣波不解其故,便问尊者为何伤心?阿底峡尊者说,早上在光明境界中,他观察到一位在印度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见解已堕入小乘。洛钦仁青荣波百思不得其解:这位弟子依止的导师是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中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阿底峡尊者;所修的法是密宗最高的法——无上瑜伽部,为何修出来的见解却是小乘教法的见解呢?阿底峡尊者回答说:“虽然他修行的法非常高深,但无论发心还是见解,均已落入小乘。这已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若再糟糕一点,即便形象上修的是无上瑜伽,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三恶趣。”因此阿底峡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很多时候,我们会非常单纯地以为,只要手上有一本经书,不用再学习其他教理,只要遵照经书上的文字去做,就是真正的佛教。但要记住,所谓正法与非法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一线正是依止具德导师的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具德导师才能讲解什么是真正的善法与真正的佛教。

真正的佛教并不在于口中念诵的内容以及外在的形式仪轨。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言:“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而并非承许“念诵仪轨,是诸佛教”。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自心与法不相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仅在表面上具有修法的形象,即便它看起来有多么殊胜,对于解脱而言,也没有丝毫之利益,因为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表形式之上,而在于内心之中。我们要时时观待发心的原因也正在此上。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七)初步修行必须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
 圣者言教 第九课(五)善巧运用方便才能迅速增上禅定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三)共同外前行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五)踏实修行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一)实执与境执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一)殊胜的大圆满法离不开精进实修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六)莫轻小恶 莫嫌小善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六)八无暇之外无暇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四)凭借外相判断是否为具德导师并非正确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六)清楚显密差异的必要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十六讲 别破唯识[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