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八、四念处是一个过程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6

八、四念处是一个过程

   经上说四念处是「一乘道」,它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佛陀以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等四个最重要的过程来说明。「道」是「唯一」,所缘则有身、受、心、法四种,除了这四种所缘之外,修行者不可能有其他所缘,因为一切所缘都已包含在四种念处里了。

   《象迹喻大经》35的注释书,以譬喻来说明这「一乘道」。好像切竹管的人把竹子切成四片;同样的道理,四念处是一个过程,但所缘不同,分成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个部分,每部分再细分成各种修行方式。

   整体而言,四念处是一个过程,是以身、心为所缘的一整套修行方式。身念处须以心来观照,同时也会察觉种种感受,生起各种心。感受不离身心,身与心两者互相影响,身是心的依靠与展示场,而所呈现的身心现象即是「法」,每一现象有其各自的特性(自相)36与共同的性质(共相)37。每一念处若结合法念处的修习,都可成为解脱的法门。

   身念处分别而言,有十四种练习,每种练习(身)后,观五蕴生灭,缘起、无我(法),就可以获得解脱。在受念处中,有九个要素,即观九种感受(受),再观五蕴生灭,缘起、无我(法),便可获得解脱。在心念处里,观照十六种心,如实了知它们(心),接着观五蕴生灭,缘起、无我(法),即可获得解脱。法念处有五种方法,皆可以修习而获得解脱。不论是何种念处,如果我们热诚、正知、正念地修习,都可获得解脱。

   如同编造房子的人,依照需要,用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切割、组合这些材料,而建造成一栋房子。同样的道理,四念处是一个过程,佛先将它分成四部分,然后每部分再细分成各种修行方式。

   总之,要让四念处的修行成熟,必须先观四念处是个解脱的过程,它们结合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割。不同的修习法,不会矛盾冲突,而是彼此相互增上,使定慧渐趋成熟圆满,而达到解脱。此过程能够成熟、走上解脱,最重要的是对法念处的了解。掌握法念处的精义,前面的念处才能变得圆满。若从不分别的角度来说,法念处包括所有的法;如果分别而说,法念处是除了色(身念处)、受(受念处)、识(心念处)之外,想蕴、行蕴的所有法。

   注释书中以古城来作譬喻,解脱、涅槃好比是座古城,古城的周围有城墙,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东门就如身念处,身是我们存在的最粗显部分;南门好像受念处,受是比身微细的第二部分,西门好比心念处,心比受更微细;北门就像法念处,法念处是包括涅槃在内的一切法,所以它范围最广,也最微细。

   修行者如果要实现解脱、体证涅槃,除了从四门进入之外,别无他法。


{返回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九、四念处共通的修习法
下一篇: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七、四念处适合一切根性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四、思惟受为苦
 禅修开示 修习念处的成果
 禅修开示 法念处 四、七觉支
 禅修开示 受念处 六、结语
 禅修开示 法念处 一、五盖
 禅修开示 身念处 六、墓园九相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一、比丘如何了知受?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五、以智慧观察受
 禅修开示 总释四念处 七、四念处适合一切根性
 禅修开示 受念处 三、受是缘起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140.问曰:十智各各有体相,如实智有何等相?[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栏目:如瑞法师]
 佛教与企业(星云法师)[栏目:佛教与管理]
 40 雪域情怀[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修密的弟子是宝器[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华夏五千年文明精华之探讨[栏目:传喜法师]
 欢喜与忧悲[栏目:星云法师]
 第四十六 得法大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一历耳根 永为道种──宽运法师佛涅槃日过堂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