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二章 说法因缘
 
{返回 性空法师(Ven. Dhammadipa)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0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二章《转*轮经》说法因缘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波罗(左木右奈)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说法时间

  如是我闻(Evam me sutam):这是指阿难亲耳听闻佛所说的教法,不是自己杜撰。南传佛教相信他们有原始的语言、原始的阿含经,不论现在研究同意与否,我想南传佛教是比较接近佛世时原始的教义,这种说法应是合理的。

  一时(ekam Samayam):佛陀说法会选择地方、人、时间、法等,考虑种种因缘,以最佳的说法条件去利益众生。依南传佛教,佛是在满月日于菩提树下开悟,时间大概是现在五月的月圆日。依照注释书,佛是在开悟二个月后的满月,也就是七月月圆日的晚上向五比丘说法。在印度的传统里,早上和晚上是修行、诵经、作善业「最方便的时间」。印度人相信如果在最方便的时间作种种善行,善业的力量会增强。因为此时,四大处于平衡的状态。samaya就是人们于夜晚、白天聚会在一起的意思。

  说法地点

  波罗(左木右奈)国(Bārānasiyam):佛陀会以最佳的说法条件去利益众生,所以他决定到波罗(左木右奈)国演说《转*轮经》这部经典。为什么佛陀知道最适宜的说法地点?不论以前或是现在的印度,所有的大哲学家、修行者如果发现深彻的法或在开悟后,他们一定会到波罗(左木右奈)国利益众生,因为它是印度重要的文化之地。如果看本生故事,就可知佛曾多世出生在波罗(左木右奈)国,为此国的国王。

  仙人堕处(Isipatane):佛陀选择波罗(左木右奈)国的郊外仙人堕处,在这个地方示现他所开悟的内容。iSi就是仙人、隐士,以前有很多独觉、仙人、修道者都会从各地飞来,在进入波罗(左木右奈)城乞食托钵前,先来这个寂静的森林,然后入城托钵。托完钵之后,又从此地起飞,回到原来的地方。过去诸佛也都曾来此地,开示佛法,因此称为「仙人堕处」,意思是仙人、隐士降落、休息的地方,也是修行的好地方。

  鹿野苑(Migādaye):鹿野苑意谓着「无害」,当时印度以牛、鹿这二种动物为无害的象征,就是「不杀」的意思。依照印度修行者的文化,无害道就是「常道」,唯有无害道,才能达到真正的现观、开悟。印度教足以吠陀⑵为其修学指导,当时有二位伟大的哲学家——佛及耆那(Jina)⑶则用不同于吠陀的概念来批评印度的哲学,各自建立自己的宗教。不过,从婆罗门的角度来说,他们认为佛和耆那虽然有些不同于吠陀的看法,但仍是靠吠陀的基本要义来说明自己的哲学。当时佛及耆那告示世人,行无害道能实现一切智;不需要依靠吠陀,而是靠自己的修行来实现。

  说法对象

  2.Tatra kho Bhagavā pancavaggiye bhikkhū āmantesi‖‖Dve bhikkhave antā pabbajitenana sevittabbā‖ Katame dve‖‖

  尔时,世尊告五比丘:「诸比丘!出家者不可从事于二边。以何为二边耶?」

  五比丘(pancavaggiye bhikkhū):开悟前,佛原本与五比丘⑷一同在菩提迦耶附近的苦行修行,后来佛远离苦行,五比丘因此不再信服佛而离开。当佛开悟之初,他思惟娑婆世界的众生们无法理解这个深度的法而考虑入涅槃,后因接受梵天的劝请而转正*轮。刚开始,佛想利益以前教过他禅定的二位老师⑸,以天眼观察后,他知道老师已经去世;那么还有谁能接受这个深彻的法?最后,他决定教导五比丘。佛不是出于偶然而说法,他所要教导的五比丘并不是普通的人,他们是有福报的比丘;依照注释书⑹,他们已经修行了十万劫。由于佛有功德、有神通,知道自己与五比丘在过去世时曾一起修行,也了解五比丘的心与波罗蜜,知道他们能堪受教法,于是就选择最适宜说法的因缘,来度化五比丘。

  末端、限制(anta):这是指佛法的修行者,当离苦、乐二种极端的修行。梵文anta的真正意思是「末端」,也带有「限制」的意思。佛说明在修行佛法的过程,要了解所有的极端都是我们的限制。如果要真正了解佛法,要先避免所有的极端,才能实现佛法。修学佛法最主要的二种限制、障碍,就是苦行与乐行。

  隐者(pabbajitena):指修行者、出世的人。

  从事(sevittabba):佛说明如要了解佛法真正的意思,不要从事苦、乐行二种极端的行为。

  远离五欲乐行与无益苦行

  修行者不应该从事两种极端的行为,是指那两种呢?

  【注解】

  ⑴出处:Samyutta-nikaya56,11.Thatagatena vutta,1(Samyutta,v,p.420~424),此是南传上座所传的《转*轮经》。《相应部经典六·转*轮品·如来所说(一)》,《汉译南传大藏经》,页311-315。此处中文部分为整理者所译。

  ⑵为古印度婆罗门教根本圣典的总称。为婆罗门教神圣的知识宝库,与祭祀仪式有密切关联。

  ⑶指耆那教的中兴始祖「尼乾陀若提子」。其主张轮回是因业的系缚而有,想脱离轮回必须严守不害、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无所得等五戒,并重视苦行,如此才能令业消失,发挥灵魂的本性而得解脱。参阅《佛光》「耆那教」,页4283。

  ⑷五比丘为憍陈如(Annā-kondanna)、跋提(Bhanniya)、卫跋(Vappa)、摩诃那摩(Mahānama)、阿说示(Assaji)。

  ⑸「我今当先与谁说法?使解吾法者是谁?尔时,世尊便作是念:罗勒迦蓝诸根纯熟,应先得度,又且待我有法,作此念已。虚空中有天白世尊曰:罗勒迦蓝死已七日。是时,世尊复作念曰……我今先与谁说法使得解脱?今郁头蓝弗先应得度,当与说之,闻吾法已,先得解脱。世尊作是念,虚空中有天语言:昨日夜半,以取命终。……是时,世尊重更思惟:五比丘多所饶益,我初生时,追随吾后。是时,世尊复作是念:今五比丘竟为所在?即以天眼观五比丘,乃在波罗(左木右奈)仙人鹿园所止之处,我今当往先与五比丘说法,闻吾法已,当得解脱。」《增壹阿含经•高幢品),《大正藏》册2,页618中。

  ⑹注释书:Sarattha-ppakasini,Buddhaghosa’s commentary on the Samyutta-nikaya.Vol..III(相应部注解三·精义显扬)P.T.S 1977。


{返回 性空法师(Ven. Dhammadipa)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三章 中道
下一篇: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六章 灭圣谛
 禅修开示·性空法师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七章 道圣谛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九章 结说四圣谛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五章 集圣谛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推荐序 自序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十章 问答辑要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三章 中道
 四圣谛与修行的关系 第四章 苦圣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明理的人绝不怨天尤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永明延寿及其著作[栏目:杨曾文教授]
 禅话二则[栏目:蔡日新居士]
 《入菩萨行论》第84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内心太沉昏沉,怎么办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学习《金刚经》的目的(文定)[栏目:金刚经研究·参考文集]
 为什么伤害一个圣者比伤害一个凡夫果报更重。[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二六四 摩诃波罗那王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首届“药师佛文化与健康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栏目:药师佛·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