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句经 15 罗汉品
 
{返回 法句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02
  15罗汉品
  译文
  罗汉品大意是讲,真人之性脱离了欲望的纠缠,无所粘著滞碍,心(意)坚定不易改变。
  摆脱忧患的缠绕,从一切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各种人生捆缚纥繨已经解开,心中冷静而无烦恼。 ㈠
  心(灵)净潔便可获得(正等)念头,不再有所贪恋有所欢乐:已经度脱痴意之深渊,犹如大雁舍弃了棲留的池塘(在蓝天自由飞翔)。 ㈡
  每次吃饭以肚饱为准,无须积攒贮藏食粮;心中空空无所思想,救度了众人行走的大地,犹如空中飞翔之鸟,远走高飞没有阻碍。㈢
  尘世的种种习性已摆脱殆尽,不再到处仰面乞食:虚怀心胸没有祸患,已经达到超脱的境界,犹如飞鸟一般,偶尔栖歇凡世,立即就飞离地面高飞远逝。(四)
  制伏根性使之顺从端正,就像马被调教便於驾驭:舍弃了骄傲堕慢的习性,就连老天也尊敬(此等之人)。(五)
  犹如大地忍辱负重沈默不怒,就像大山沈稳坚固不被动摇:真人没有任何污垢,也不再坠入轮回道中。 ㈥
  心念已经无相亦无妄念,言行亦复无差错:顺从正道得解脱,安安静静归於涅槃 。(七)
  抛弃欲望无所粘著,没有三界的种种魔障:各种奢求之意已经断绝,这样便是上德之人。(八)
  或在人群或在野外,或处平地或处高岸,符合真谛的教诲,所过之处,皆受保祐。(九)
  阿罗汉者乐空寂,凡庸之人则不能。真正的快乐呀,没有欲望,没有任何欲求!(十)
 原典
 罗汉品第十五有十章
  罗汉品者,言真人性脱欲无著,心不渝变①。
  去离②忧患,脱於一切,缚结③已解,冶而无煗④。 ㈠
  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⑤,如鸠弃池。 ㈡
  量腹而食⑥,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如空中鸟,远逝无碍⑦。 ㈢
  世间习尽,不复仰食;虚心无患,已致脱处;譬如飞鸟,暂下辄逝。 (四)
  制根⑧从正,如马调御⑨;舍憍慢习,为天所敬。(五)
  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㈥
  心已休息,言行亦止。从正解脱,寂然归灭。(七)
  弃欲无著,缺⑩三界障,望意⑾已绝,是谓上人。(八)
  在聚在野⑿,平地高岸,应真所过⒀,莫不蒙祐。(九)
  彼乐空闲,众人不能。快哉无望,无所欲求!(十)
  注释
  ①渝变:改变。
  ②去离:远离。
  ③缚结:人生的各种欲望如绑缚人性之绳结。此乃譬喻之言。
  ④煗:通煖,温暖之意。《南传法句经》译作「烦恼」 。
  ⑤痴渊:痴,佛教认为人对某些像物的执著为痴;这种意识状态如深渊一样,使人的真性沈溺於其中而遭受世俗之苦楚。
  ⑥量腹而贪:以吃饱肚子为准而不贮藏。这是早期游方僧,头陀行思想的反映,主要是以行乞为生。
  ⑦无碍:无所挂碍,无所留恋。
  ⑧制根:制伏自己的根性。
  ⑨调御:调理。御,驾驶。
  ⑩缺:少、没有。
  ⑾望意:各种不切实际的意识、想法。
  ⑿在聚在野:聚,人烟稠密之处;野,荒野少人之地。
  ⒀所过:所经过之地。

{返回 法句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句经 16 述千品
下一篇:法句经 14 明哲品
 那先比丘经 3 象王转生人道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七一○)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三)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一四)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八别请僧戒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三八)
 百喻经 93 老母捉熊喻
 出三藏记集 2 四十二章经序
 解脱道论·因缘品第一
 贤愚经 贫女难陀品第二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次第简介(一)[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不能不取舍因果[栏目:达真堪布]
 安居第十七日:你真正了解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吗?[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佛教格言[栏目:佛教格言]
 夫妻是冤家吗?[栏目:法鼓钟声]
 岘山的石头[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小缘经第五[栏目:阿含典籍·长阿含经]
 弘一大师律学要略[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圣赞智泉法师会议报告系列之三 大力宣扬国学文化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优秀企业文化[栏目:智泉法师]
 顶果钦则仁波切:上师瑜伽之精髓[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