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长大了,便有长大的好
 
{返回 放不下就打碎·盛噶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7

长大了,便有长大的好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无忧无虑,但你不能指望自己永远是小孩子。让自己解脱是快乐,让别人也解脱,是大快乐。而这大快乐,是要长大了才会发现的,这种长大,是智慧、慈悲心的长大。

  新近认识了两个在家修持的弟子,这两人是父子,同时皈依佛门。父亲体味到了尘世的苦难,皈依佛门是有感而行的,但是孩子,还并不是十分成熟的人,还没有更多地接触社会,他的父亲是想让他从小就有个信仰,从小就能够修持,让他能有大智慧、大自在地去对待日后的生活。

  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父亲对我说:“师父,我这个孩子一天天大了,我也一天天觉得管不了他了,他小的时候很听话的,真希望他永远是那个可爱的小孩子。”

  回头我又问了问孩子,那孩子说:“长大了也真没意思,每天的烦恼越来越多,不像小时候无忧无虑的了,有的时候都没有信心去面对那么多年的人生。”

  这一对父子,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可是,人是不可能不长大的,即使明知道要面对更多的烦恼、痛苦,面对更多的无常,也总是不能永远活在儿童时期吧。一个人在孩子的时候,有孩子时的苦,在成人的时候,有成人时的苦。问题是,在每一个生活的时期,我们都要是个有心人,都要是个会生活、懂得生活的智慧的人。

  我对父子两人说:“长大了,便有长大的好。没有什么时期是一个人最好的,苦是永远存在的,快乐也是永远存在的,这要看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的儿童时期,表面上看来不用参与社会生活,可他难道没有自己的生活吗?他没有足够的知识,对世间的万物都疑惑不解,这不是苦吗?他也没有力量,甚至不会保护自己,时时会受到外界对他的伤害,最起码的,身体的疼痛对一个小孩子来讲,不是苦吗?小孩子缺乏智慧,还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恶念、恶行的诱惑,要他们去辨别、抵制,这不是苦吗?只不过,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的生活,接受苦的面不广而已。但是就他们能接触的生活面来讲,成人的一点点烦恼就是他们的大苦了。

  成人总是觉得小孩子天真、好玩,这是不理解他们的苦啊。

  在成人的阶段,面对的社会问题更多,因此,觉得苦也更多,这是正常的,就说一个简单的“求不得苦”,就让多少人苦了一辈子呢。但是,当我们知道了苦的真谛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会得到大解脱、大自在呢?

  感悟苦的真谛,是要靠修持的,这里暂且不谈这一点,仅仅说说成长的好。

  一个人长大了,有了更多的对社会事物的观察力、领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让生活丰富多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孝道、帮朋友,让更多的人快乐,这本身不就是大快乐吗?而这,在小孩子的时期是做不到的。

  能够时刻发现成长的好,也在于能够发现更多的世俗社会的苦难、不公平,深刻地认识这个社会,从而让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更多、更大。成人的社会里,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恶行,如果就此认为长大了是不好,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应该知道,当我们看到恶的时候,是要去化解它而不是回避它,是要我们消除它而不是让它伤害更多的人。当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时,而且,当我们确实做到这一点时,我们不是快乐的吗?

  就像求佛,刚修持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心平静了,脱离了贪嗔痴三恶趣,这时是高兴的,是欣喜的。这个阶段有些像是小孩子,自己没有了烦恼,每天活在快乐中。修持到了一定阶段后,我们会发现社会中存在这么多的苦,甚至越修持越会发现更多的苦,因此,很多修持的人会灰心,会对社会失望。这就像是成年人的社会,即使你想躲避,可苦还是找到你的头上来。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面对那么多苦,我们明白,只有我们自己修持是不够的,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感悟佛法,让更多的人脱离恶趣。虽然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苦,可是我们让那么多的人快乐了,我们知道他们也在摆脱苦,我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的,是对别人有好处的,这不就是快乐吗?

  这就像长大和不长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无忧无虑,但你不能指望自己永远是小孩子。我们都知道小乘佛教度自己的道理,但我们不能看着别人还在苦中。让自己解脱当然是快乐,但让别人也解脱,是大快乐。而这大快乐,是要长大了才会发现的,这种长大,是人的年龄的长大,也是智慧、慈悲心的长大。

  如果用一颗我为人人的心去长大,长大了自有它的好处。


{返回 放不下就打碎·盛噶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生苦难老方知
下一篇:镜花水月本是空
 痴心如镜花
 人成即佛成
 信仰同宗,哪一个都值得坚持
 人人皆可成佛
 人生苦难老方知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信仰即人格
 佛法要在入世中修持
 嗔心如水月
 镜花水月本是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基本知识 第四章 菩萨行果 第一节 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栏目:佛教基本知识·正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五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罗显众义第十八[栏目:宋智明居士]
 以七觉支,成觉悟者—修习七觉支的方法[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