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示现入涅槃—— 深切哀悼恩师惟贤长老
正根
恩师惟贤长老圆寂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但我仍然处于恍惚之中,不相信这是事实。这一个月来,我不愿去翻看以前恩师的相关照片,也不愿去整理编辑相关的文字,更不愿上网去看有关师父圆寂的新闻报道……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对于我的生命来说,恩师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是他,引导我走上了学佛的道路;是他,开启了我的法身慧命;是他,令我找到了此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他,令我的人生不再迷惑和痛苦。
然而,这样的一位慈悲智慧的老人,居然离我而去了……虽然明白佛教中无常的道理,虽然知晓恩师世缘已尽,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他洒脱而去,含笑而去,没有任何遗憾,没有任何牵挂,但我的内心,却悲不自抑,哀叹我等众生德浅福薄,不能感召恩师长久住世。《普贤行愿品》有偈云:“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而我曾于2012年两次梦见恩师示寂,却仍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至诚劝请,师父啊,这叫我的心如何得安?
我是2001年夏认识恩师并依止学佛的,从此以后,像一个婴儿一样,生命获得了重生,学佛做人的道理就从此时开启,学佛做人的道路就从此刻延展。2003年,我跟来师兄一起在北京发起成立“三学读书会”(三学意谓“儒、释、道”或“戒、定、慧”),以读书和讲座的形式开始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推广人才。其中,整理、编辑、流通师父的著述便成了一个重要的工作。2007年,因缘成熟,我们发起成立了北京华藏图书馆,以团队的力量,影响和感召了一批优秀志愿者加入进来,学习、推广、弘扬传统文化,多次执行过国家的文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好评。2012年秋,在北京华藏图书馆成立五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重庆,开始筹办重庆华藏图书馆,同时,也为编纂师父年谱开始做相应准备工作。然而,人生无常,工作还尚未开展,师父却已离我而去。悲哉!痛哉!师父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面前,慈悲法语依稀还在耳边,我怎么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呢?
我至今已快步入不惑之年,至此,我才深深地体悟到,当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离世的时候,那种顿失依怙、欲哭无泪的悲情是如何地伤痛。而师父在几岁的时候即父母双亡,成了孤儿,这种心灵的伤痛、人间的苦辛,非当事人不足以体会其中的酸楚,我也是时至今日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师父走上一条出家学法弘法之路似乎是必然的,正是因为对生活磨难的深刻体会,师父对众生那种广大慈悲的爱啊,也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自从认识师父后,我便与重庆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都会回来几次,有时是把编辑好的师父的开示给他审阅,有时是把华藏新出的书送给他看,有时是应其他师兄的要求带他们前来拜见。师父每次都会关心地询问,华藏图书馆举办了哪些活动,规模扩大没有,人手够不够,资金来源如何?我回到重庆筹备重庆华藏图书馆后,见师父的次数就更多了,每次见面他都要问,重庆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讲座搞起来了没有?
2012年12月31日,我陪北京来的正莲师兄一起去医院探望师父,当时师父重病刚入院几天,鼻子还插着吸氧管,我本想远远瞧一眼就行了,他仍然把我喊过去问:正根,你的工作开展起来了没有?当师父听到重庆工作开展顺利,讲座已经开始,便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我却忍不住潸然泪下。听在医院照顾师父的居士讲,师父身体恢复得很好,师父自己也说:很快就好起来了!在过去几十年里,师父曾经多次示现重病入院、濒危,但每次都能够痊愈出院,他每次度过难关,都说是佛菩萨加持,但我心里清楚,还有师父的愿力,是这种不舍众生、弘法济世的慈悲愿力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度过危机。这次师父也会顺利度过的,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呢,我在心里默默地祈求。然而,哪曾想,一个月后,师父却居然真的离我们而去了!我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不愿面对这个事实,师父啊,回到重庆离您老人家近一点一直是我多年的心愿,如今刚回来不久,您怎么能够说走就走呢?您不是说要活到120岁吗?然而,我内心也非常明白,师父化缘已毕,往生兜率,得大自在。虽然四大假合之身已坏,但他那颗慈悲智慧之心永远印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永在。菩萨应化,本就是潮音示现,随缘度生,有缘则现,无缘则隐,只不过我等众生执相而求。
犹记得,师父铿锵有力、中气十足的法语:要发广大慈悲心,要发坚固菩提心!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世事纷呈,我才逐步体会到师父这两句话的深义。是呀,一个菩萨行者,慈悲不广大不足以度众生,菩提不坚固就容易生退转。菩萨之行,就是要在矛盾中前进,在艰难中奋起!修行之路,就是在这个曲折磨砺的过程中不断前行的。师父幼失双亲,童贞入道,少年、青年时期亲炙于佛学大家王恩洋先生、太虚大师、法尊法师等,打下良好的儒学、佛学,特别是法相唯识学的基础,又在十余年的讲经弘法过程中,深研经论,学修结合,教学相长,终于开启智慧,融会了佛教大小、空有、显密要义。壮年蒙冤入狱近27年,却正好闭关修定力,读书、思考、写作,体证如幻三昧。平反出狱已是花甲老人,但他即刻建寺安僧、讲经弘法、培养人才、广做慈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禅宗讲开悟有三关:第一关截断众流,第二关涵盖乾坤,第三关随波逐流。师父这一生啊,正是这三关的真实展现。由俗向真,又回真向俗,真俗圆融。60岁以后至今30多年的弘法,正是师父回真向俗的菩萨利生情怀的自在展现。
翻阅师父的著述,太虚大师圆寂时,师父挥泪写出了《告同学书》,把大师比作慈母,把自己和同学们比作还未断奶、顿失依怙的一群孤儿,他号召同学们:第一,要效大师的崇高品行,思想和行为要尽力实现大师的“今菩萨行”;第二,要继承大师的融贯思想,必须像大师一样不苟且地实际修学,方能有精深广博的学问。而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群孤儿?法乳深恩,何以为报?痛定思痛,忽然想起正住师兄发来的短信:师父往生,必登净土,无劳我们挂念。如慈父远游,只是为了让我们警醒,自性自度。是啊,慈父远游,永远都在忆念着我们,我们唯有擦干泪水,化悲痛为力量,继承恩师遗志,组建“菩萨学处”,让人生佛教之光灯灯相续,人人学菩萨,人人做菩萨,圆满自身,福利社会,这正是师父所期冀的!
(作者为北京华藏图书馆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