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2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这一集五蕴的学习中,有一些佛法中重要的词,清楚这些名词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

  杂含260经,舍利弗尊者问:云何为灭?谁有此灭?阿难尊者答: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迁流变化,者是无常变异的生灭法,但经中对灭的定义是只就五受阴而说的:五受阴这一生灭法灭,则名为灭。再一次清楚说明佛法是以人类为本的有情而说的,虽外在一切都在生灭,与我们的生死解脱有什么直接或根本的关系呢?重要的是看清自身五受阴这一法。它是过去的造作和过去希望自体继续存在的思愿因缘和合感得的,执取爱染只有苦患,轮回不止,生灭不已,此法不灭,苦无止尽;五受阴这一法也是刹那生灭,不可长保,何须执着?必归坏灭?何能执着?如果这一法不是惑与业的条件和合才生,又怎能依因灭果即灭的因果必然而将苦灭除?如果它不是无常、灭法,云何可灭?“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与必然性”。正因为它是因缘假合才有,是非实生的有,所以消除了集起的条件,五蕴就灭而不生了。

  下面第61经,佛陀开示了怎样让五受阴还灭。先要知道什么是五受阴,它是怎样集起的,发现它无常、无我的真相,则于五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五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寂静、涅槃。这里有随信行,经说若于此法(五受阴),用智慧观察、思惟、分别,确认,中间不死未得须陀恒,必得须陀恒;因其信根清净,信任佛大善知识,对法有信心,由其深信并观察而证得;又有随法行:用更深入的智慧如实现观,思惟、分别、确认,随顺教法而修行,中间不死未得须须陀洹,必得须陀洹。不管随信行还是随法行,不管是信增上还是智增上,都是通过对五受阴观察、思惟、分别,如实正慧等见,都可达三结尽乃至诸漏尽。这也是我们学习五受阴的最终目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0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8集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三五)
 四十二章经(四)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0集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八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一一八四)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七六)
 从《量论略义集》看藏传因明(祁顺来)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六五)
 总序
 杂宝藏经白话 天女本以华散佛化成华盖缘第四十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天台小止观》讲记 打坐之姿势[栏目:果煜法师]
 佛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是怎样的?将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重要还是佛教重要?[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最后才知道—禅那末后句[栏目:白云禅师]
 五百罗汉 130、宝幢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03-079生命的省思[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