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4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这一集五蕴的学习中,有一些佛法中重要的词,清楚这些名词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

  杂含260经,舍利弗尊者问:云何为灭?谁有此灭?阿难尊者答: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迁流变化,者是无常变异的生灭法,但经中对灭的定义是只就五受阴而说的:五受阴这一生灭法灭,则名为灭。再一次清楚说明佛法是以人类为本的有情而说的,虽外在一切都在生灭,与我们的生死解脱有什么直接或根本的关系呢?重要的是看清自身五受阴这一法。它是过去的造作和过去希望自体继续存在的思愿因缘和合感得的,执取爱染只有苦患,轮回不止,生灭不已,此法不灭,苦无止尽;五受阴这一法也是刹那生灭,不可长保,何须执着?必归坏灭?何能执着?如果这一法不是惑与业的条件和合才生,又怎能依因灭果即灭的因果必然而将苦灭除?如果它不是无常、灭法,云何可灭?“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与必然性”。正因为它是因缘假合才有,是非实生的有,所以消除了集起的条件,五蕴就灭而不生了。

  下面第61经,佛陀开示了怎样让五受阴还灭。先要知道什么是五受阴,它是怎样集起的,发现它无常、无我的真相,则于五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五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寂静、涅槃。这里有随信行,经说若于此法(五受阴),用智慧观察、思惟、分别,确认,中间不死未得须陀恒,必得须陀恒;因其信根清净,信任佛大善知识,对法有信心,由其深信并观察而证得;又有随法行:用更深入的智慧如实现观,思惟、分别、确认,随顺教法而修行,中间不死未得须须陀洹,必得须陀洹。不管随信行还是随法行,不管是信增上还是智增上,都是通过对五受阴观察、思惟、分别,如实正慧等见,都可达三结尽乃至诸漏尽。这也是我们学习五受阴的最终目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0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8集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六、戒学
 宋高僧传 解说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一六)
 长部13经 三明经
 杂宝藏经白话 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第九十四
 因明辩经的基本证明题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无边圣谛章第六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二八○)
 百喻经 44 欲食半饼喻
 般舟三昧经 卷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一切为业之自性[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学习佛法的思路[栏目:戒法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八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一百年度僧众三日禅修导师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狗牙生舍利[栏目:上师讲故事]
 大念处经(节录)[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佛法初识(四)[栏目:明证法师]
 命中仇敌要害的利器之轮[栏目:夏坝仁波切]
 祸从口出[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略说五戒 二[栏目:如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