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77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这一集五蕴的学习中,有一些佛法中重要的词,清楚这些名词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

  杂含260经,舍利弗尊者问:云何为灭?谁有此灭?阿难尊者答: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迁流变化,者是无常变异的生灭法,但经中对灭的定义是只就五受阴而说的:五受阴这一生灭法灭,则名为灭。再一次清楚说明佛法是以人类为本的有情而说的,虽外在一切都在生灭,与我们的生死解脱有什么直接或根本的关系呢?重要的是看清自身五受阴这一法。它是过去的造作和过去希望自体继续存在的思愿因缘和合感得的,执取爱染只有苦患,轮回不止,生灭不已,此法不灭,苦无止尽;五受阴这一法也是刹那生灭,不可长保,何须执着?必归坏灭?何能执着?如果这一法不是惑与业的条件和合才生,又怎能依因灭果即灭的因果必然而将苦灭除?如果它不是无常、灭法,云何可灭?“依缘而集起的,当下就显示了灭尽的可能与必然性”。正因为它是因缘假合才有,是非实生的有,所以消除了集起的条件,五蕴就灭而不生了。

  下面第61经,佛陀开示了怎样让五受阴还灭。先要知道什么是五受阴,它是怎样集起的,发现它无常、无我的真相,则于五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五受阴更不相续,不起不出,是名为妙、寂静、涅槃。这里有随信行,经说若于此法(五受阴),用智慧观察、思惟、分别,确认,中间不死未得须陀恒,必得须陀恒;因其信根清净,信任佛大善知识,对法有信心,由其深信并观察而证得;又有随法行:用更深入的智慧如实现观,思惟、分别、确认,随顺教法而修行,中间不死未得须须陀洹,必得须陀洹。不管随信行还是随法行,不管是信增上还是智增上,都是通过对五受阴观察、思惟、分别,如实正慧等见,都可达三结尽乃至诸漏尽。这也是我们学习五受阴的最终目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0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8集
 因明始于何时(韩廷杰)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八悭惜加毁戒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三一)
 妙法莲华经 劝持品第十三
 中部104经 沙么村经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六独受利养戒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五九)
 杂阿含经卷第四(一○○)
 佛经概说 七、法句经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追寻真实的生活层面[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学会从失去中得到(思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张说~山夜闻钟[栏目:禅诗三百首]
 鹰的蜕变[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相应20-27经 根本持续与出定经等八则[栏目:相应部 34.禅相应]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十七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弟子规另解 第四课[栏目:弟子规另解]
 九十三、什么是见闻欢喜不唐捐?[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贪嗔痴是痛苦与灾难的根本[栏目:仁焕法师]
 宗净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录1(五 慈心禅)[栏目:宗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