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0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3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0集

  关于五蕴主题的这一集中,主要有两经。杂含46经中,佛陀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什么是五受阴、凡夫怎样被五受阴所食及怎样离系。可碍可分名为色,于刀杖冷暖风雨蚊虫等触碍,此无常变易之色,会使我们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的觉受,而被系着;当我们落入多想、少想、无量想中,不知想是无常变易之法,而于过去顾念、追忆、回想、怀念,于未来想象、欣求、乐着、梦想,即为想蕴所食;内心审虑、决断、发动的意志推动力即行蕴,引发身语的造作和受想行识的迁流变化;对境能引发认识、起明了识别的功能就是识蕴。

  凡夫因不知五蕴无常变易,处处执以为实,耽着其味不能出离,于是被五蕴所支配,牢牢系缚住。圣弟子知过去已被五蕴所食,现在、未来若乐着五蕴,仍会被其所食,于是不顾念过去五蕴,不乐着未来五蕴,于现在五蕴生厌、离欲、灭尽、向于舍。于五蕴减而不增、退而不进、灭而不起、舍而不取,不生系着,自觉涅槃。

  杂含64经,佛陀讲了凡夫与圣者的差别。凡夫计五蕴是我、异我、相在,畏无我、无我所,攀缘四识住;圣弟子不见五蕴是我、异我、相在,知、见五蕴无常、苦、无我,识无所住,无所取,不增长,故解脱。

  这两经讲到我们的生命状态,是每个人都可以时时体会的:

  1经中说凡夫时时“顾念过去、欣求未来、于现在染着”。这几乎就是自己的生命实态。对过去发生的事、尤其是刚发生的事、与自己有关的事,特别是会令自“我”增长广大的影相,象电影一样时时浮现,翻来复去,其实都是对自我的爱着。导师说:有情顾念过去,不是一般的回忆,是顾念追忆,如胶似漆,难以放下。观察自己,确实如此。

  2识处处攀缘执取,根本上是于四识攀缘,住于色、受、想、行。比如我们看到(或听到、想到等)什么就马上被吸引过去,然后被牢牢系住;于乐受欢喜纳受,沉浸其味,于苦受甘受折磨,深陷苦中;更是乘着幻想的翅膀,天马行空,自由飞翔,甚至被胡思乱想翻搅得发狂、错乱…..这也真实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状态。

  3畏无我、无我所。执身心内外有一个主体。而我们的身心无非是五蕴的聚集,把色身、感觉、记忆、意志或认识的功能当成实在的而去执取,或在这之外执取,安立不变的主体。平时,发现自己怕死,怕这个生命失去了什么也没有了,怕那个“我”消失了,想死了要到哪里去等等,这些都是畏无我的粗浅的表现,我们就是这样的牢牢抓住我,不愿放下,就是这样的恐惧无我

  所以,观照自身,住在哪里?被什么所食?是否在积极安立一个“我”?这些都是要看清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1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9集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5集
 杂宝藏经白话 六牙白象因缘第十
 杂阿含经卷第五(一○五)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二八)
 《因明立式辩经教材》--佛教逻辑的现代运用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七)
 贤愚经白话 富那奇缘品第二十九
 杂宝藏经白话 天女本以华散佛化成华盖缘第四十五
 心明学 第五章 七种心明
 中部94经 苟德木柯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习气如林中蔓泽兰难以除尽[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4 煮黑石蜜浆喻[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何为三殊胜?[栏目:四龙吞珠仁波切]
 印祖故事 40、以道相交不受礼,变卖供养印经书[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二十一、修习受戒仪轨[栏目: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佛教的利他性——山东大学演讲[栏目:索达吉堪布]
 在新时期形势下,旅游经济应与宗教管理更好地联系与结合[栏目:圣赞法师]
 人性善恶与律法[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什么是「自皈依佛」? 什么是「自性皈依」?[栏目: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当代社会需要纯正的宗教[栏目:魏德东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