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7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0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7集

第五十七集

  这一集让我们看到了佛陀时代圣弟子的日常生活和修行,那样自然,那样如实,倍感亲切,也深深感动。佛陀教导圣弟子欲入上座禅,当如是学:于入城时、乞食时、出城时,如实观察眼见色是否生爱念染着,发现根尘触生染着时,如火烧头衣,勤教令灭;根尘触未生爱染着也知道,当以此喜乐善根,精勤修习,一直这样正念正知,就是修习上座禅。这就是著名的清净乞食经。圣弟子们就是这样如实地生活,正念正知勤护六根,修行就是这样平实,没有虚玄,没有神秘,只是安住当下,进出、乞食保持清净无染着,回来树下安坐,自然继续安住于清净的生命状态中。佛陀赞叹舍利弗尊者修的是上座禅,它没有四禅八定的高深功夫和胜妙境界,只是生命活着的当下守护六根,安住于没有贪嗔痴的正念正知中,不是左顾右盼,欣求顾念,也不用到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时空,也不是迷迷糊糊不知不觉,只是安住于以自身的观察,而这一切都不假外求,本来就有。这是最高的律仪,也是最上等的坐禅。圣弟子就是这样于根尘触对中护念,于行住坐卧中禅修,不管任何境界,哪怕是被毒蛇所伤,面对死亡,也不慌不忙,面不改色。这是佛陀的教导,也是圣弟子给我们做出的榜样。

  这一集,舍利弗与摩诃俱希罗两位尊者的问答中,举黑牛白牛被中间的轭鞅所系的比喻,看似简单,其实形象而又深刻,精辟地阐述了贪欲才是系缚我们流转生死的根源。美丽的鲜花有什么过错?不是非要摘来占有,不是破坏毁灭它的美丽,不是讥讽咒骂是它的娇艳诱惑自己落入爱河,也不是冷漠无视美丑的现象。万法无咎,只因加入了我们的情见,好恶分别,才会为这种种缘起的现象牵拌,世间现象千差万别,各种境界层出不穷,不是回避、消灭,不是不看不听,不是时时拂拭,疲于应对。贪欲不除,任何因缘都可能引动我们无明的机制流转生死,贪嗔痴不除,不经意间就落入三恶道,修行这样实际,轮回也这样容易。而这一切的堪验,就在根尘相触中,生起贪知道,没有起贪也知道,圣弟子也正是于眼见色不起爱染执取而能见法般涅槃。

  师父教导我们于看的当下发现生命可以不随惯性而转,随时可以安住在没有贪嗔痴的清凉状态。这也告诫自己,平时发现自己最执着的地方在哪里,并在贪心欲染起时观察,发现自己的问题,如实面对它,并逐渐超越被它的系缚。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8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6集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五酤酒戒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七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三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5 卷五
 百喻经 20 人说王纵暴喻
 因明正理门论·1卷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三七○)
 中部95经 郑计经
 佛遗教经 THE DISCOURSE OF THE TEACHING ..
 杂阿含经选集 十五、无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八四 山牙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河流般的体验[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清除内心的伤痕[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法空恩师讲《广论》81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忏悔赞[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我一直不懂为什么了知空性后,人会更有追求...[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皈依的修习[栏目:佛网文摘]
 激发善念,止息恶念[栏目:禅林衲子心]
 通向极乐之路 经籍大观 净土五经一论介绍[栏目:林克智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