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0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4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0集

第六十集

  在这一集六处法门的主题中,学习了摩罗迦舅为证得不受后有而向佛请法的事。类似的求法在阿含经中比比皆是,对法的恭敬、追求令人钦敬。如果不迫切需要、不真心请求,即使入佛法宝山,又能得到什么呢?相比之下,自己是要惭愧的。佛陀问他:如果对未曾见过的,你会染着吗?在此,佛陀直接指出了我们的执着是如何生起的。我们的爱染执取不是无因的。因为有六入,根尘相触时,对曾经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无明触生无明受,爱取就不断了。所以我们的爱染都来自于根尘的触对,这就是触景系心的缘起。导师说:染爱不但是爱着喜乐的,凡是情感掀动而不得不爱、不得不嗔,恋着而难以放下的都是。

  大凡对于赏心悦目的,自己总是会多看几眼的,有时还要不断拿来欣赏。为什么一触就被紧紧抓住了呢?佛陀说:于眼见色时失去了正念,取爱念相,心就被系着住了。所以,于根尘相触时失去觉知,于是就“起于种种爱,无量色集生”。对所见的、听的、感受的和觉察的一切就执为实有,于是“爱集则色集”,如嗟兰那鸟般千差万别的后有就由各式各样的爱染而集起了。

  如何才以断执取呢?佛陀说: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若汝非于彼,彼亦复非此,亦非两中间,是则为苦边。如果我们于眼见色时没有正确的认识,必然是随境而转,如师父形象地说:如果看不清真相,任何一根稻草都会成为我们的系缚,而如果不观照,能发现实相吗?如实观照中,没有一个实在的眼根,没有一个实在的色尘,也没有眼色生的实在的眼识。离开能见的眼,离开所见的色,也离开相对的二法才有的中间,才能正解缘起。依根缘境而生的识、触过程,只是众多条件聚合的缘起现象,而且缘散即逝,刹那灭去。这条件聚散的现象不停流动着,其中没有具体的主体在见,也没有单独、不变、实在的外境;生起的都灭了,也必会灭去。能于根尘相对中发现生命的真相,体现法法寂灭的平等实相,就是于六根知量。这样,才会舍离一切造作,而正尽苦边。

  所以,佛陀指出了我们的执取如何生起的,也指出如何断除执取。如师父所说落入无明的思惟模式,就爱取造业生死轮回,灯打开与明相应就可以不随波逐流。烦恼痛苦于看的当下而止息。根本上说,爱染也不是实在的,还要断吧?黑暗本来就不存在,又断除了什么?所以,发现生命中觉知的功能,与明相应,一切真相就如实显现。这也是正念正知的功效,象舍利弗尊者对给孤独长者所教:圣弟子于蕴处界任一法无所依无所着,不生贪欲识,而正尽苦边。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1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9集
 中部99经 苏玻经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七五)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六八)
 贤愚经白话 波罗奈人身贸供养缘品第四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一一)
 决疑品第三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八四)
 贤愚经白话 鸟闻比丘说法生天缘品第五十九
 比丘尼传 4 齐 法音寺净珪尼
 第四 摄路分别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前未能深信学佛,如何临终助念引导对方?[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The Diamond Sutra(金刚经)[栏目:佛教经典·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Sutras · Bilingual Reading]
 六十华严卷 6-10[栏目:01 六十华严]
 3.佛陀的初转*轮[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中国三论宗传承及其发展[栏目:三论宗简介]
 依止 第四章:义务[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八、消极的十善法升华为积极的菩萨行[栏目:菩萨戒指要]
 上善若水[栏目:莲花次第开放]
 弘一大师文集—法义[栏目:弘一法师]
 答毗陵陈居士问(四则)[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