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6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03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6集

第六十六集

  有情的身心虽是五蕴的假合,刹那变异,并决定地流向衰老、疾病、死亡。这一期生命乃至生生不已的生命流,如油灯需油和灯芯才能常放光明,此五蕴的聚集也需要因缘才能维持相续,佛陀约资益有情最强盛的条件,总括为四食,这四种资养才使有情得以存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意思是吃饭问题是国计民生最基本、最重大的事,任何有情都毫无疑问地不能完全脱离饮食的资养,它长养我们的色身从小到大至到死亡。佛陀出家,放弃世间一切占有,也仍需持钵游行,乞于人间,为道而食。在对待段食上,佛陀对当时苦行者排斥物欲、对食物极度克己、有意折磨色身以至无法办道的邪见邪行,坚决反对。因为这些苦是白吃的,并不能达到烦恼的止息。佛陀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不仅肯定了饮食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生死延续的动力,所以有害于身体的食物如毒物不能资养身心,在佛法中不名为食。只有以合理的饮食资养色身,使它健康、正常,才能安心办道。

  有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是说那些让我们满意的触对会令身心愉悦,比如赏心悦目的、动听好闻的或按摩洗浴等都能满足感官的乐受,使有情身体舒适、精神愉悦从而延续生命。

  意思食是思心所相应的意欲。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意欲,最直接导引我们生死不断的就是想永远活着的思愿。不管什么形态的有情,所有生命都本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所以也都是贪生怕死,小到个人、家祖,大到民族,这种延续种族生命的动力都属意思食。佛陀在经中说:五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在想一直存在下去意欲的推动下,由于过去造作的业,因缘会和时,就有了此苦命儿。

  佛陀指出有情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有维持生命延续、帮助身心发展的力量,是另一个资益长养生命得以相续不己的因缘。这该是佛法特有提出的影响有情不能停止轮回的条件了。所有生命都本能将自己的生命执为自我,并紧紧抓住、时时保护,从生命伊始到气断命绝,在后有爱的熏发下,象猴子放一舍一般又迅速抓住另一个名色,开始了新一轮流转。佛陀揭示的四食,是在深细的慧观中开显的,科学而理性地指出了所有有情生生不己的四种重要因缘,也让我们清楚认识到其它所有宗教都有满足众生永恒存在意欲的安立,从而使它的子民不断轮回,永远不可能到达苦的边际。三界无安,到了天国也是在火宅中。这也更加体现出佛陀的伟大、佛法的伟大,没有虚伪的欺骗,没有感性的承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惩罚,只有理智的观察,只有德行的提升、内心的净化。所以说,只有佛陀指导给我们的才是最究竟正确的正见。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7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65集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二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八七)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五一)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七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佛说阿弥陀经 Sutra of the Buddhas Teachin..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三八)
 十地经论 1 卷一 初地欢喜地之一
 佛说六度集经 卷第三之二五
 为自比量(刚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