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白话:阿难总持缘品第四十
摘要:布施是众善之所归,行布施能得福报,懂得布施才是福慧圆满的人。曾经舍身入寺的梁武帝,有一世身为樵夫,他发心布施,后来感得君王的果报,因此有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阿难总持缘品第四十
【白话】
这样的经法我(阿难从佛亲自)听闻,讲法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众比丘都产生疑惑:贤者阿难,过去世究竟造了什么功德而得到这样的总持,听到佛所说法,一句也不会忘记?比丘们便来到佛前,请问佛陀:“贤者阿难以前作了什么福德,而得到这样的无量总持?恳请世尊为我们开示。”
佛告诉比丘们:“仔细听,记在心中。这样的总持,都是由福德所致。在过去阿僧祇劫以前,当时有一位比丘,带着一个沙弥,总是对他严加管束,令他背诵经文,每天都有规定的功课。如果沙弥背够了经文,比丘便十分欢喜,如果没有完成,(比丘)便严加斥责。
因此沙弥经常忧愁烦恼,因为有时虽然背诵完经文,但食物又化不够。如果外出乞食,较快地得到食物,便可以背够经文;如果乞食困难费时,便不能背完规定的经文,如果背不够经,就会被斥责。因此沙弥常常忧愁烦闷,边走边哭。
这时有一位长者,见到沙弥哭泣不止,便上前询问道:‘为什么这样忧愁烦恼呢?’小沙弥回答说:‘长者应当知道,我师父要求严格,让我背经,日日都有规定的数量。如果背够,(师父)便十分欢喜;如果我没有背够,(师父)便痛加斥责。我外出乞食,如果很快地得到,便可背够经文;如果乞食费时,便不能背足经文。而假如不能背够,便被呵责。因为这个缘故,我才发愁。’
此时长者便对沙弥说:‘从今天开始,你就常来我家,我供给你饮食,让你不再担心。吃完后就专心勤奋背诵经文。’沙弥听后,得以专心勤奋背诵学习,规定的功课(能够圆满完成)没有缺少,每日都是如此,师徒因此都十分欢喜。”
佛告诉比丘们:“当时的比丘师父,便是定光佛;当时的沙弥,便是现在的我;当时供给饮食的长者,便是现在的阿难。因他过去做了这样的功德,故现在得以成就总持,不会忘失。”这时众位比丘听了这样的讲说,欢喜信受,恭敬地奉行。
附原经文:
阿难总持缘品第四十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佛告诸比丘。谛听著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
于是沙弥。常怀忧恼。诵经虽得。食复不周。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
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之。何以忧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
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养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尔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用欢喜。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