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心”开始
 
{返回 菩提洲·佛子心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37

从“心”开始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间突然想到死亡的问题。已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只记得儿时和所有孩子一样,幼稚地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随后又贪心地加上父母、家人,随后又是亲朋好友们……每每想到这里,不安和恐惧从心里某个角落悄悄窜出,结果只有沮丧。

  随着年龄的增长,疼爱自己的外公、外婆相继离世了。想到小时候的疑惑没有觉得荒谬,反而多了些无奈和悲凉,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督促:生命有限,不要蝇营狗苟地虚度光阴。我试图牢牢把握自己的生活,希望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饱满而充实。成功、幸福成了生活全部的追求,而所谓幸福就是生活、工作和家庭等等完美并尽在掌控中。

  2010年老公同学的妻子得病去世了。这是个曾经如此完美的家庭:郎才女貌的夫妻俩都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收入,儿子一岁多,聪明可爱。她的病逝,让我对充实而成功的人生产生了疑惑,幸福生活原来是这样脆弱。儿时的不安又悄无声息地来了,死亡是终点吗?如果死亡是终点,那么我所追求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生命的尽头不是终点,那又是什么?

  我试着从各类书籍中寻找答案。一天在网上购书,不经意买回《次第花开》这本书。说来惭愧,虽然皈依多年(最早在汉地寺院皈依),面对博大精深的佛经却不知如何闻思修行,更没有做过功课。而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紧贴生活,平实易懂,让我重拾学佛的信心。最不可思议和幸运的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联系了菩提洲网站,全家得以见到并皈依了此书的作者——大恩上师希阿荣博堪布。每每想到自己像个迷路的孩子找到母亲一般找到了上师,心中无比安全和踏实。无数次暗自赞叹自己的福报和运气。

  2011年深秋的一天,接到同学的电话,得知高中的班主任病重,于是相约一起去看望她。早就得知班主任生病的消息,每次都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没有去。当再见到她时,几乎认不出了,面前这个形销骨立、举步维艰的老妇人哪里是记忆中的班主任?曾经的班主任极注重形象,身板挺拔,雷厉风行。她看出我的惊讶,说了她的病情,这两年癌细胞已转移,渗入了骨头,骨头几乎已被癌细胞钻空了,每挪动一下都痛苦不堪。她拉起我的手放在她头上,让我摸她的头部,稀疏花白的头发下面,有的地方鼓起一块,有的地方软软的凹陷下去。我有些害怕地抽回了手,难过得不知如何安慰她。她说道:“我不怕死,就怕这样生不如死。”她每天看点小说打发时间,竟像期待一次远行般期待着死亡的到来。第二次再去看她又是几个月后,她已不能下床,斜靠在床上,每天靠大剂量的吗啡度日,看到我手上的佛珠,她问道:“你信佛呀,佛经讲因果报应,你说我这是什么报应?我这辈子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呀?唉,我好想快点死,每天早晨醒来发现还活着,真让我失望。”我强忍着泪水,无奈而伤心地看着她。这个世界上没有真不怕死的人,她是在受着怎样的煎熬才如此渴望死亡,更让人痛心的是,她是这样简单地把死亡定义成解决一切痛苦的方式。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如何给她解释“三世因果”、“轮回过患”,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告诉她,她所期待的死亡不一定是痛苦的结束。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我突然内疚地觉得,平日顾影自怜在乎的只是自己内心的自我感受,学佛成了个人逃避对生命的不安和对无常恐惧的寄托。

  重新审视学佛的过程,最初的皈依只能算是形式,闻思是从皈依上师开始的。可是习惯的思维方式让我在闻思修上仅依靠“脑”去理解记忆,把功课量化到每天、每小时,往往满足于完成每天的定量,满足于安住在佛堂念经的内心平和。而走出佛堂,修行似乎与生活毫不相干,因为没有从“心”开始,随功课数量的积累,旧习未除,那潜伏隐藏的傲慢却被滋养成长起来。抓得过紧的生活没有放松,“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带着执著的修行让我依然困在“自我”窠臼里不能自拔。

  一次例行加班至很晚,公司的清洁工阿姨已开始打扫卫生,收拾到我的位置时,我心不在焉地站起来让她,她一边道谢,一边说道:“你们好辛苦,挣钱真不容易呀。”我惊讶又感动地看着她,平日里我们如此骄傲地觉得自己做着让她们羡慕的工作,对待周围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时常带着惺惺作态的同情。我们不屑与他们交流,自认为所有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都比他们高尚。甚至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也会因为利益竞争等等关系彼此封闭自己,难以坦诚交流,如同清洁工阿姨那样真诚而平和地去安慰别人的话一句也舍不得说。在这个高速发展和竞争的社会,所谓忙得无暇顾及周围的人和事成了日渐冷漠和麻木的借口。

  又一次拿起《次第花开》,上师在《走出修行的误区——菩提心》一文中开示:“许多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最大僵局就是习惯性地封闭自己,排斥与外界交流,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被用来搭建自他之间的藩篱。是非对错、道德观、价值观、信仰都能成为拒绝交流的好借口……对我们来说,‘众生’不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词汇,而是代表着在情感上能与我们相通相连的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口头上对‘众生’充满感情,行动中却对近在身边的亲友和同事们的身体痛苦和精神孤独熟视无睹。”

  环顾周围的亲友、同事们,他们和我一样认真对待生活,一样有着对生命的种种困惑。想起班主任临终的痛苦和困顿,我鼓励自己从一点点变化开始,努力走出修行的误区,让周围亲友、同事们知道我在学习佛法,让他们也来了解佛教。上师在《寂静之道》中也曾开示:“很多不信佛的人,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认同佛陀的教法,而是他们没有机会了解佛法,所以尽管对痛苦、无常有认识体会,却也无可奈何,不知道人竟然还有可能从痛苦中完全解脱。”

  手中的《次第花开》是上师的法音妙语,上师心怀众生,不设门坎,从生活点滴入手,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示、启发。于是从网店上请来了一批《次第花开》,结缘给了亲友和同事们。

  上师的金刚语有着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平时一直在父母家吃晚饭,父亲为了让我们吃得有“营养”,会经常买些鲜鱼来杀,虽然我们经常劝他不要杀鱼,但收效甚微。父亲读完《次第花开》后,家里的餐桌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新鲜的鱼类,而且饭菜越来越素,家里人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好。父亲对我们去放生非常支持,也渐渐地接受佛教,时常阅读佛教方面的书籍,这对于一个唯物论者是怎样的改变?小姑子皈依多年,长期茹素,却苦于无师父指导,修行不得其法。去年春节回家过年时给她带去了《次第花开》和《佛子心语》,去年放生共修时,她皈依了上师,如今每天精进修行,进步非常大,时常让我为自己的懒散感到惭愧。

  原本担心同事们不会接受佛教书籍,没想到办公室的同事都很喜欢《次第花开》,一个80后男同事看了后说,文章里好多现象就像在写自己。还有两三个同事开始每月随喜放生,其中一个同事是公司的高管,平时工作很忙,只要有空,每月放生都来参加。一次放生路上因驾驶不当车子发生侧翻,驾驶室一侧的车门严重变形损坏,而她却毫发未损。事后她说:真不可思议!发生车祸时一点也不紧张,头脑异常清醒。去年底,她也皈依了上师。

  “只忙于满足自己这样那样的需求,是会让人疲倦、不安的,因为人的需求层出不穷,永远没有彻底满足的时候,心里很难有安定;而慈悲,对其他众生的关怀,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内心喜乐和满足。”

  一位同事因早晨上班堵车一脸郁闷地向我诉苦,我给她看了《次第花开》中一段描述堵车的文字,第二天她高兴地告诉我,今天路上依然堵车,但心情完全不一样了。一位同事因工作与生活的冲突难过,我学着静下来听她的讲述,强忍着不去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她,一番倾诉和流泪后,她已有了自己的决定。

  走出自我,改变自心是从一点点小心念开始的。

  记得一次见上师时,师兄们请上师开许开始修加行,轮到我上前见上师,上师问我是否也要开始修加行,我点头称是,上师连声说:“好、好,有开始就好”。今天想来,上师说的这个“开始”应该是让我从“心”开始,打开自心,放下紧紧抓住的“自我”,把修行真正融入生活。

弟子 蒋阳措
于2013年3月


{返回 菩提洲·佛子心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风度云轻
下一篇:祛惊解难祈三宝
 随感几则
 脚印
 起死回生
 无尽的思念
 依怙
 修行札记(二)
 心路
 心随西雁行
 修行札记(一)
 追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浅释(宣化上人讲述)[栏目:忍辱]
 行蕴[栏目:正果法师]
 华严经札要[栏目:衍慈法师]
 相应75经 病人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