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札记 论转识成智
 
{返回 惟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15

论转识成智 
 

  学佛的目的,就是在唯识学里讲的“转依”。转依有二:一转染成净,二转识成智;转染成净为涅槃,转识成智为菩提。涅槃即自性清净,菩提即觉悟,能证得菩提是般若(依中观宗讲),或称正智即无分别智(依唯识宗讲)。
  众生在迷惑与染污中,没有智慧,不懂因果。学佛就是首先注重正确的熏习,多闻熏习后逐渐由染转净成为清净种子,恢复本有佛性。我们现在处于资粮位。唯识把修行的次第分为五位: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见道位,四修习位,五究竟位。一资粮位系积福德智慧资粮,二加行位修定(唯识观),三见道位见唯识理,四修习位断烦恼、所知二障的现行和种子,至金刚道一切染种断完,坚如金刚,金刚道至等觉入妙觉即证佛果。
  转识成智:谓转八识成四智(三身四智)。众生的识以分别为主,分别即虚妄分别,去除虚妄分别,即是净智。
  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第八识能够含藏种子和种子现行互熏,是心;第七识执我,是思量;前六识对境是了别,此中前五识缘境是粗了别,第六识缘境由外到内,为细了别,第六识分五俱意识,散位意识,独头意识。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同时俱起;散位意识未接触外境亦可随时生起;独头意识就是无中生有的幻想。末那识以思量为主;阿赖耶识以受熏和执持(种子、根身器界)为主。总的来说,识都是虚妄分别,具染污性。
  阿赖耶识是就凡夫位而言,到佛果位叫无垢识。认识事物有分别都是有漏、有为,是不究竟的,是流转生死的根源,由此而有业障、烦恼障的生起。业力是感异熟果报,果报有正报和依报两种。正报依五蕴身讲,依报依山河大地讲,这是我们的障碍,称之为障,又称为杂染,这都是由虚妄分别而生起。分别生起的原因是有情的“我执”习气。我执有“人我执”和“法我执”两种,要彻底断除生死根本就必须断我执。虚妄分别之生起,一方面以我为主体,由贪心被境所染;另一方面损害他人,举手投足都要损害他人。凡夫不损害他人是很难的,五官就只能发挥此作用,学佛人就不同了,因在转变过程中,第六识虚妄分别逐渐减少。人们对自体没有正确认识,对共业所感的所有现象没有正确的观察,因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加上烦恼障和业习的障碍就产生邪见,故而彼此之间常形成愚痴的对立与斗争。此为生死痛苦之源。
  杂染,虚妄分别等都由识而转变,其修持方法是守根护意(持戒),不受外境的感染就是守根,保持正念即是护意,学佛就先要守根,进一步护意。如念佛、念法、念僧、念因果、念众生等,由戒生定,有定力才发智慧,有智慧就有辨别能力。修持禅定,目的都是达到护持正念,进而开悟。般若宗讲,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最后到实相般若。禅宗也有文字,如《六祖坛经》,祖师禅讲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由闻而思,护持正念,严持禁戒是基本功夫。唯识宗讲,闻的阶段就是熏习正法,同时要结合自身实行。熏习可从书上学,也可听善知识讲解。第六意识有虚妄分别,圣者无分别的智慧,不同于凡夫的世智辨聪。我们现在虽处于基础的位次(资粮位),但我们的宿世善根,也都是来的很不容易的。蕅益大师说:他在定中见到弥勒菩萨,对他说:“有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识属染,智属净;染有生死,智无诸佛”,智即空慧,空慧境界如六祖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资粮位是积福德智慧资粮,属顺解脱分;加行位修止观,属抉择分;见道位见真理,去掉了理上的执着(禅宗的开悟、密宗的大圆满、唯识宗的真见道)。
  入地后,初地至十地都是修习位,在此阶段分别断烦恼、所知二障的现行和种子;入金刚道才把所有的种子断完。故修行要务实,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入等觉至妙觉佛果成就,此时方转八识成四智。
  坛经言:“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六识七识未成佛以前初地可以消灭二障现行;前五识与第八识的二障种子(包括六七识)至金刚位才能断尽。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谓能成就众生一切事业,现化身来解除众生的痛苦。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能够微妙地观察诸法之自相与共相。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清除我痴、我慢、我爱、我见而对一切众生平等,起大悲大行。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第八识是我们的生命总体,众生位称阿赖耶识,因受了染污、迷惑而不能发光,不能照见一切,到佛果称为无垢识,如大圆镜能鉴照一切,不受外尘所染,光明遍照,至此,即可得三身四智。第八识现法身,第六七识现报身,报身有他受用身和自受用身,他受用身为地上菩萨说法所现之身;自受用身,是无量福慧成就的唯佛感受之身。前五识现化身,有应化身、变化身二种。应化身如八相成道,变化身即应机随类变化之身。证得三身四智的佛身,才叫无上正等正觉。

  1997年12月19日讲于重庆慈云寺
  1997年12月27日定清整理

 


{返回 惟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札记 阿赖耶识浅说
下一篇:唯识札记 唯识种子义
 谈新世纪佛教工作
 唯识札记 瑜伽真实品讲义
 人生的真谛
 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利益
 正信、正见、正行
 赴美参访概况
 少林禅与禅学研究
 念佛与悲智兼修
 建立正信、福慧双修、显密圆融
 建正法幢 摧破邪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谢谢您[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佛家逻辑通论 第十四章 为利始学 亦删亦注[栏目:郑伟宏教授]
 5.会生出黄金的双手[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道树品 1 (1997年于加州大觉莲社)[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访谈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启发内心妙智之光[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七节 空与空性[栏目:厚观法师]
 十六罗汉礼供文释[栏目:索达吉堪布]
 佛教的重点[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