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不妨仔细地想一想:“为何那么多人临终时痛苦地挣扎?他们当时感受到什么?”“死了以后会怎样?会到什么地方?”如是思维可知,死亡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 天下似乎无人不畏惧死亡,却回避谈论死亡。因为对于青壮年,那似乎是遥远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对于老年人,则是忌讳和不吉祥的。似乎很少有人想到“面临死亡”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我该怎么办?大概更多人是把心一横:“咬牙挺过去!”如果死亡对于每个生命都是“一了百了”,那么世间大约没有什么痛苦了。
❈ 趣入佛门不仅能令吾等今生健康长寿、和谐安乐、衣食具足,更能令自心清净、调柔,诚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当心之本体朗然呈现,则无有造作之恒时法喜超胜一切世间幻灭无常之享乐。
❈ 依无上窍诀法之不共同见解,无漏福德乃烦恼业惑消尽所呈现之清净功德,与智慧无别。诚如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当自心安住于显空无别之清明禅定,显现即福德资粮,为色身;空性即智慧资粮,为法身。故于现前即能证得二资粮双运之见,圆满三身之果位。
❈ 依共同见解,“福”可以理解为世间福报,“德”主要取决于烦恼业障的轻重,乃内在功德。然作为修行人,求福德应求其本,以调伏自心为要。若已调伏贪嗔痴烦恼,内心知足、调柔,此方为大福报。
❈ 趣入佛门者深知:欲广福田凭心地。故善调自心,如法积福,少许善因即能获福无量。
❈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语虽然不谬,但其关键在于如何耕?耕何田?获何福?凡夫未解福报真义,有者不知善行理趣(三殊胜法),纵得终失,如耕一季之福田;若往昔未行善法,仅以世间执著勤苦追求,如耕无种之田;甚至以烦恼心损毁往昔福田,则福报无从可寻,如毁将收之田。
❈ 从前,有位乞丐希求富裕而勤苦祈祷,终于得以面见护法神,却始终未能如愿致富。一日,护法神对他说:“今天吾已赐汝悉地。”乞丐答曰:“吾与众同,仅得一碗薄粥而已,未见您赐之悉地。”护法神说:“汝较他人多得一块肉,此乃吾之恩赐。汝因往昔未种善根,今生纵如何努力,吾亦难赐予汝更多财富。”
❈ 回到现世,越来越多的人每逢初一、十五到寺庙烧香、拜佛,或者常年供奉财神祈祷事业兴旺发达,如是行为固然为善举。然细致观待,若无往昔善因,即使一生与财神同行,能否家财万贯亦未可知。
❈ 反观自身,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亦常令人摸不着头脑:有时境遇好得超乎自己想象,有时却任凭如何努力一再受挫……于是人们将其归结为“命运”。从古至今,无数人试图探索“命运”背后的奥秘,有者从命理风水推演,似乎找到了屡试不爽规律。然进一步思维:这些又从何而来?故命运的奥秘唯佛法因果方能诠释。
❈ 面对现代社会与日俱增的压力,人们往往坚信通过刻苦奋斗即能实现人生的梦想,证明自己的价值。然细致思维,若仅凭努力追求即能得到富贵,为何有人一生孜孜不倦勤苦追求,最终还是一贫如洗?有人呼风唤雨显赫一时,最终却沦为乞丐甚至阶下囚?
❈ 无垢光尊者曰:“未修行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以贪嗔之发心,故不入大乘法门。”此所谓慈心向众生,所至皆和合。往昔释迦牟尼佛于外道盛行之印度弘传佛法,不仅未与持异见者结怨,反引导无量众生趋入正道,正是“自净其意”之功德。
❈ 诚如自己脸上有污垢,却不断擦拭镜子,永远不会清净。如是以烦恼心执著于改变外境,不但外境不会随凡夫的烦恼心而转,自心的执著反而会以烦恼心造烦恼业,进而感受苦果。相反,趣入佛门之智者,即使面对矛盾,亦反观自过而调伏自心,哪怕擦肩而过之众生皆视为吾母,烦恼争端又从何而起呢?
❈ 在常人眼中,才子佳人往往是令人艳羡的美满家庭,然若每人都自认为优秀而以主角的姿态强迫对方顺从自己,并以此作为自己幸福之标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大大小小没有硝烟的战争时常弥漫在众多家庭……由此可见,当人们执著于外境的是非曲直,意欲战胜他人时,痛苦是无可避免的。
❈ 有者自认为常行善法,却仍然生活困顿甚至屡遭不幸,难免疑惑:如是窘境难道是善法的果报?殊不知因果不能互相替代,行善固然能于未来感受幸福,但宿世恶业成熟之时,仍会感受苦果。但学佛者视其智慧福报力量大小,能极大减轻甚至根本消除痛苦。故万不可误会学佛行善感召痛苦,实乃过去恶业成熟所致痛苦。
❈ 趣入佛门者以智慧平等地观待众生,因而心怀仁慈,常起悲愍,深心护生。如是善行自然感召身心健康,诸事顺遂。
❈ 古人云:“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人们害怕病痛,却为一餐饮食戕害众多生命。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战争屠杀,如今何尝不是日日在无数饭馆和家庭的餐桌上重演?人们在饱尝病痛、妻离子散诸苦之时,可曾想过此乃往昔宰割无数众生生命所招之果报?如是求乐果却播苦因,岂非南辕北辙、永无安乐?
❈ 释迦牟尼佛早在年前就给予了最圆满的诠释——三世因果。人们往往表面上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古谚,事实上却一厢情愿地期盼着不劳而获甚至以苦求乐。凡夫未解幸福真相,亦不知获得幸福之正确方法,纵然勤苦追求,却求乐反苦。
❈ 遍观世间,追求幸福的动机潜藏于一切行为背后。嗜食鲜活水产,谓健康长寿;举家垂钓,谓天伦之乐;一掷千金,谓成功人生……人们满足于片刻口腹之欲、短暂欢愉和功成名就。但为何常吃海鲜之地,患绝症者众多?唯愿朝夕相伴,却骨肉分离?有者一朝显赫,却穷困潦倒?即便一生安享荣华,仍恐惧面对死亡?
❈ 西方极乐世界非于遥远外境,而在自心。内心清净之时,不仅今生快乐、临终自在,获得未来恒久的幸福!更能救度无量众生获得佛果。如是三世之快乐方为趣入佛门之目的。细致观待,世间人仅为了自己和家人今生暂时的快乐尚殚精竭虑、穷其一生心血,如今为了自他生生世世之快乐,还有什么代价不值得付出呢?
❈ 言及趣入佛门之目的,信众常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言虽不谬,然若追问,有者将西方极乐世界安立于具体方位的遥远他方,将往生仅仅理解为下一世的幸福时光,似乎修佛只为消极等待遥不可测的来生。故心生疑惑:“为了未来,值得今生付出巨大代价吗?”需知,“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乃佛教之宗旨。
❈ 轮回和因果并非佛陀创造,乃法界本来真谛,佛陀实证生命真相,洞彻法界之奥秘,慈悲揭示痛苦之根源,并指引何谓趋向光明之途、何谓痛苦险道。故欲求自他离苦得乐,调心并最终证悟佛果方为究竟妙道。如是理解趣入佛门之真实意旨,于心中生起定解,方能不为逆缘所转,全身心投入修行之中,获得永恒快乐。
❈ 细致观待痛苦根源,若缘外境而生,则境转而苦尽。若缘身口意三门而生,然身逝则无从感苦,语息却痛苦尚存,故苦唯心造。譬如梦见狗向自己扑来,若未知为梦境,必然心生恐惧,狂奔不已;若知为梦,本来虚幻,纵然虎豹围伺,全无惊惧。故现实如同梦境,一切皆为虚幻。
❈ 学佛者首先要了知信仰佛教之目的及修学方法。当今诸多信众皆以未来趣入安乐之处作为信仰佛教之目的,此理纵然不谬,然由于长期无缘听闻具德导师之教言,未解此中真实理趣,故无法树立佛教的正知正见,于迷惑中仅凭相似理解与善行,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 什么叫做佛?实际就是永不变化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