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共同外前行是对治懈怠、拖延的强大力量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43

共同外前行是对治懈怠、拖延的强大力量 

  共同外前行分为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对于这四厌离法,我相信大多数弟子修行得并不是很圆满。

  因为在我们平常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世俗的某件事情时,很可能会把修行搁置一旁,这充分地说明了四厌离心的修行并不到位。若四厌离法修行到位的话,你就会把修行作为重点,而不是把无意义的事情作为重点。

  我们从初次进入佛门直到今天,不管是导师们传讲还是平常自己阅读不同的教言,都已经知道四厌离心的法义,但是在修的过程当中,非常容易只是走个过程,导致对四厌离心的感受并不是很深刻。因此,这方面需要长时间修行。

  有些人会问,座上也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修行共同外前行太多,其他的禅定就没有时间去做,这该怎么办呢?这不要紧。这一座以共同外前行为主,下一座再契合其他的法,甚至早上修共同外前行时间很短,其他时间可以多看看共同外前行的教言,平常多去思维这些法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看到、听到、遇到的事情都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相关,把这些事情和佛法交融到一起如是去观想,也是在修共同外前行。

  有人又会问,什么时候才算是共同外前行观想合格了呢?

  何时你把身心完全投入到修行之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你都不会把修法当做次要;或者对世间的执著越来越小,对出世间的信心越来越强,如此这般的时候,就说明你的共同外前行修得很不错了。

  有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自己是在修大圆满的解脱窍诀法,之前的基础是否还是很薄弱?若没有共同外前行的基础,我们一天都会在忘失正念中度过,修行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甚至修行还会成为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若将修行当作任务,就说明共同前行修得不够圆满。共同外前行非常非常重要,这一点绝不能轻视。平常应该多阅读《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前行备忘录》等等。

  我们为了生存,有时候的确需要追求一些世间事业,但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求世间事业的话,还是很不圆满的。试想一下,今天你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追求世间事业,若是明天就离开人世,你所追求的这一切谁去享用呢?因此还是抽出时间,多修一点法。

  平常不论我讲什么样的法,都会着重讲解一遍共同外前行,因为他太重要了!平常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共同外前行的原因,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就。从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我们不是对三宝没有信心,但为何修行还是顺着自己的习气而行走呢?好像总是修几天、不修几天的一直持续到现在。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缺乏共同外前行的原因。从去年的今天到今年的今天,三百六十天已经过去了,这期间虽然一直对三宝有信心但修行并不够精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还是由于缺乏共同前行的力量。

  不管你修法与否,时间还是一样在向死亡推移。若这一段时间,你修行共同外前行很精进的话,那已经积累了很多福报。相反,现前虽然进入新的一年,但若还如往昔一般懈怠度日的话,何时才能成就呢?可能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再活五十年。但若没有共同外前行的基础,你还是会在懈怠拖延中度过一年又一年,五十年的时间也就很快过去了,当你到达临终的时候仍然不会成就。

  如果你把全部时间用来追求世间享受,就永远不会有修法的时间。若圆满具备共同外前行,抽出时间修法就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共同外前行时时要铭记心中,绝不能轻视他,要多去修修。

  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共同外前行。词句上的共同外前行并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但把里面的道理纳入心相续当中,将自己变成共同外前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管是见解、行为或者修行都是为了对治烦恼。初次开始修法时想要对治懈怠和拖延时间,共同外前行的对治力是最强大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学禅定不可轻视方便教授
下一篇:排九节佛风要结合观想
 饮食简供的观修
 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
 供奉应具信心
 修学上师瑜伽提到要成办三种清净
 忆念无常故当精勤修法
 亚青寺祖师法会开示
 关于信心的疑问
 为什么说禅修之时不要执着觉受
 座下如何修慈心
 不相信无常正是业力沉重之表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随机施教除心垢[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第一部份:戒学 第一节:戒学的一般教导[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学佛的次第 第二篇 五乘佛法[栏目:学佛的次第]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二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黄莲集 教理篇 十七 我不在五蕴,五蕴中不见我[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四谛法的范围:小乘四谛不摄净土法[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父母的教诲要恭恭敬敬领受[栏目:蔡礼旭老师]
 入菩萨行论 第六讲(第2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禅修时会不喜欢说话,好像得了自闭症一样,是否不正常?怎样调整?[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关于如何修持愿力成就的开示[栏目:常善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