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1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2、欲求现世所欲、名誉、利赞、厚待、礼遇等,总之任何追求皆为今生。】

  如果修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今生的名誉、赞叹、利益等,这样的发心称之为恶念发心,追求解脱者必须断绝如是发心。

  比如,有些人到幽静山林闭关或者到高原求法,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大,所得供养越来越多,此时即便你所行持的法是善法,可能对于得到一些名闻利养有些意义,但对成办解脱恐怕没有丝毫之利益。

  以前上师在高原地方常常会讲这样一个公案。往昔有一个人,特别渴求自己的名声大一点。但他是个在家人,因此没有想过通过修法得到名声,而是希望能通过赚钱来博取名气。开始,他到后藏拉萨一带去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后衣锦还乡。回家的头几天,的确有不少人赞叹他,但没过几天,他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再有人提起他。失望之余,他又跑到汉地去做生意,希望赚更多的钱来让人长久羡慕。结果,钱虽然赚了很多,但仍然无法换来人们长时间的关注。因此他想是否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得到人们的注意呢?于是有一天,他就把母亲打了一顿,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倒真的大了。因为不管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指着他骂,这就是打母亲的那个人。虽然这是一个被人嘲笑的公案,但不难看出,人的虚荣心是有多么强。

  有时候,很多人不愿去观察实实在在的功德,却喜欢去执著一些很虚幻的东西。例如有人会说他自己闭关了多少年,就会有很多人赞叹他的修行有多么殊胜,他内心也很高兴,这完全是虚荣心在做怪。甚至以前我们在高原地方开玩笑地说,有些藏族和尚会对他的汉族弟子们说,他前二十年在什么地方闭关,后二十年又在什么地方闭关,但他还不到三十岁,却已经闭关四十年了,难道入胎之前他就在闭关吗,这样的谎言有谁会信吗?但对佛法不太了解的人却信以为真。

  往昔有弟子对我说,他在高原地方修学多年,回到汉地后发现很多不如他的出家人都有众多居士供养,内心不由生起羡慕之心,觉得他自己在高原地方修学那么多年,对佛法也有所了解,为什么福报却不如别人呢?因此内心有些不平衡。当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时,心里真的很伤心。因为当一个修行者具有这样的心态,无论他所修学的法有多么殊胜,可以传讲多么深奥的法,实际上对于解脱已经没有丝毫之利益,因为他已无法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

  细致想想,佛教的道理还用得着一个修行者用口去说吗?只要是一个认识字的人,就会读诵《金刚经》,他口里所说的法都是最殊胜的见解,都是佛陀的密意,但他就一定是一个佛教徒吗?当然不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仅仅口中会说几句佛法的道理,而是自己能真正去做到。相信很多信众口中都能讲出一些佛法的道理,但这是否代表我们已经真正具有这些见解呢?诚如惠能大师所说:“凡夫口诵,圣者心行。”真正的佛教不是口诵,而是心行。什么时候你做得到,什么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往昔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不仅口才好,对佛教理论也非常通达,但最终还是堕入三恶趣的原因就在此上。因此要记住,能做到才是真正的佛教。在我们寻找具德上师的时候也同样一个道理,不能仅仅观待他口里会说什么等表面现象,而要看能否做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功德,是否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我想只会口说,内心仍旧与庸俗同道的人,恐怕没有资格做善知识。

  如今在汉地有这样的习惯,如果谁随喜了佛像的建造,就会在佛像下面写上谁的名字等等。如果行持这样的善法时,内心掺杂了追求世间名利的目的,那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我相信每一个做功德的人,都是为了成办解脱,若仅仅为了名利,何必用自己的血汗钱去造佛像呢?可能从事世间事业会获得更大的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当我们从事的善法掺杂了追求名利的目的时,从出世间的角度已经没有功德了。梁武帝一生斋僧建庙,所做善事非常广大,但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所做善法没有功德的原因,就是因为梁武帝为了世间名誉天天赞叹自己,慢慢就没有功德了。所以作为真正的修行者,必须断除这种恶念发心。当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有这种恶念的时候,先把行持善法搁置一旁,何时自己的心念转变成菩提心,何时再去做这件善事。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所做善事一点都不少,但在消尽烦恼、功德增长之上,却没有体现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有时候我们真的要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发心。若是无记之念或恶念发心,我们所做的善事再多,也没有解脱功德。以前不懂的时候没办法,现前懂了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善法,都应该及时改变自己的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二)契合方便是转变无记发心的殊胜方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四)追求现世的过患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六)生起菩提心的窍诀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五)无常紧迫 调心为要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九)善巧运用对于禅修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六)谴除无明二取即为成就佛果
 圣者言教 第四课(六)清净正行应时时护持正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七) 珍惜人身 精进修学祖师教言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五)此身不死的三个条件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九)供护法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八)对修行者的忠告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九)盲目闭关不可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悲咒句解 28、度卢度卢 罚阇耶帝[栏目:大悲咒句解]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二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Walking Meditation[栏目:Plum Village·Mindfulness Practice]
 About Buddhism[栏目:Buddhist Article]
 二十一、非神化的神话与现实[栏目: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
 美国纽约庄严寺一九九四年冬季精进禅七 83.11.19─83.11.26[栏目:惟觉法语]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1-2 苦集圣谛[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慈法法师结夏安居说法选录(谈佛光、忏悔、功夫、说专说杂等等)[栏目:慈法法师]
 所谓的“开天目”和佛教的“开悟”是一回事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父亲·母亲·我[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