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断除“毒器”的过患
 
{返回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6

  有毒的容器当中灌入好的液体,液体会变成毒。上师宣讲正法,弟子没有断除“毒器”的过患,所宣之法非但无法对治烦恼,反而会增上烦恼,成为烦恼的附加品。

  很多弟子常年累月住在藏地,不回汉地,说在藏地有意义,在藏地有密宗金刚乘所翻译的经典。但是所宣的法都不铭记于心,最后藏地和汉地的经典都没有记住,这样的修行没有什么意义。

  《二品续》中云:“众生本是佛,然为客尘遮。”一切众生的相续都是自性清净的佛陀,自性从来没有被污垢染污,一切众生具足如来藏,乃为本体本净的佛陀,相续具足无勤任运之功德。没有成佛是因为被客尘所遮,净除客尘后,无法另觅一个佛。

  要成为大圆满法的补特伽罗根机,必须明观五种圆满——处所圆满、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法圆满、时间圆满。

  大乘的显宗和小乘行人,他们欲求得到佛的果位,但修行时是舍弃蕴界处后再去欲求佛的果位。而密宗金刚乘的见解是:佛果就是现在的蕴界处,于此实相或显相之上来说,轮回之外无法觅得一个究竟佛的果位,并如是去修行。

  显乘和密乘最后的究竟果位是相同的,而暂时的行道过程之中,密乘金刚乘有四个殊胜之处超越显乘:见解不愚昧、修行方便多、行为无难行、根机为利根。而殊胜之处归根到底取决于转变意乐之上。

  如果回向的动机是“我现今做回向,最后我会得到安乐;我现今为一切众生回向,最后一切众生会回报我”等等贪图回报的回向,这不是真正的回向,这种回向会有异熟果报。正确回向的目的和动机应该是: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具足究竟佛的果位。

  做完善事后,不应该炫耀给别人听。比如告诉别人自己念了观音心咒、皈依、本尊心咒、莲师心咒多少遍,没有回向之前这样炫耀,善根会被摧毁。

  生起一般的嗔恨心会摧毁千劫所积的善根;对金刚道友生嗔恨心,万劫或十万劫的善根都会摧毁;如果对上师生起刹那的嗔恨心,百千万劫的善根都会被摧毁。因此应该及时对治嗔恨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以前所学的文化不应该忘记,仍然要学习。萨迦班智达曾说,"此生学习文化成为智者,虽未使用,来世在此基础上再学,自他都能利益。" 出家是为了让你心向善,并非放弃所学的文化,掌握世间文化能更好地护持佛教。汉族和藏族人,都要重视、珍惜之前所学的文化,如果放弃,我也会舍不得,会对这样的人心生厌离。

  藏地有这样的谚语:“懈怠者睡眠多,精进者所知多。”希望大众不要光顾着睡觉,白天睡,晚上也睡,修法根本没有精进心,不允许这样睡觉。

  自相续贪嗔痴慢疑没有转变,一生依止寂静之处没有任何意义;一生的修持若没有转变你相续的贪嗔痴慢疑,修行没有任何意义;为你宣讲三藏法义却没有转变你相续的贪嗔痴慢疑,传讲也没有任何意义。

  《入行论》中云:“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一切父母有情虽然所欲安乐,但造作的是十种不善业和五种烦恼,颠倒而行,无明所思。所求虽是安乐,却如同仇敌般在毁坏安乐。

  只是口中说着“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众生好可怜!好可怜啊……”而没有次第思维知母、念恩、报恩,相续很难生起菩提心。

  以自私自利的动机所摄,观修之时执著实有的寂静本尊,只能生到欲界天,无法得到佛的果位,也无法成为成佛之因,以此动机观修执著实有的忿怒本尊,最后会转生为魔和热札魔。所以以菩提心摄持修法非常重要!


{返回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
下一篇:生起坚定不疑的信心
 厌离轮回
 依靠好“心”
 修行的方法比修行更重要
 闻法的意乐
 当妄念刚生起的时候
 时时反观自心
 生起坚定不疑的信心
 真正的加持是什么
 愿菩提心的自他平等
 断除“毒器”的过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迦那卡禅师演讲集 五 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栏目:迦那卡禅师]
 第二章 我是活佛 一、用16年等待(1)[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壹贰柒 大丈夫能上能下[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当代佛门人物 七、光华遍大千——龙潭常照禅师栖隐记[栏目:当代佛门人物]
 小孩逆反,如何教育?[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佛教信仰与企业家精神[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七)[栏目:传喜法师]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一 定慧一体[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楞严经述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并序)(陆西星)[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增支部1集56经[栏目:增支部1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