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六十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如何令暇满人生具有实意之一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3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六十八讲 2013年2月3日

【原文】
    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 的果报。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宣讲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著之备忘录。此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引导”。
    暇满难得引导又分为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闻法的方式即动机和行为之前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所宣之法之次第。暇满难得引导分四:第一、思维本性闲暇;第二、思维特法圆满;第三、思维难得之喻;第四、思维数目差别。暇满难得的具体引导已宣讲完毕,今天于《普贤上师言教》中继续宣讲以下内容:已经具足八闲暇十圆满这样人身,如何令其具有实际意义。
    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十全十美,那么从今天起就已实现了所谓的珍宝人身。假设还有缺憾不足,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
此段法义为何意呢?此段法义宣讲的是珍宝人身。
    什么样的人身才能称之为珍宝人身呢?具足八闲暇十圆满,且未被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所缚,圆满具足此三十四种暇满功德的人身,才称之为珍宝人身。现今大家都已经得到此珍宝人身。
    假设欠缺一个暇满,那么即便世间法方面聪明伶俐、智勇双全,但也不能称得上是珍宝人身,只能算是普通人身。因此你们要详细观察:什么是珍宝人身?何等人身称之为珍宝人身?珍宝人身要具足何等功德?

    未具足三十四种暇满的人身如何称呼呢?
    或者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
    不具足八闲暇十圆满之暇满功德的人身,只能称之为普通人身或相似者;不具足暇满功德的人身无法得到安乐,相续饱受痛苦,因而称之为灾祸者;得到此人身,若不具足任何功德,也无有任何意义,因而称之为无心者或无义者;同样,得到人身者度过一生而不具足任何功德,此人身称之为空返者。
    这种人就像手握如意宝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却空手而归一样。
    如同此比喻般,这样的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或空返者手握如意宝者却无义空耗,或者已到珍宝金洲者却空手而归一样。
    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
    希望大众将此等法义纳入相续,如理打坐实修。听闻此等法义之后应反观自相续,把它当作反观自己的镜子,而不是为他人宣讲,也不要当作观察他人的眼镜。
    总之希望大家反观自相续是否具足八闲暇十圆满之功德,是否被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所缚,而不是观察他人是否具足暇满之功德。如果自己已经具足暇满之功德,应该生起欢喜心。现今得到此珍宝人身如同到金洲般,不能空手而归,应该带回珍宝;如果空手而归,得到这样的珍宝人身也没有意义
    现今在座的大众都得到了人身,但是如果此人身不具足此等暇满之功德,那么这样的人身只能称之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空返者,无法称之为珍宝人身。此时应反观自相续:现今得到的所依身是不是相似者、灾祸者、无心者或空返者人身呢?如果是的话,应以正知正念摄持,想方设法以方便精进实修,令此人身具有实义。
    接着宣讲了噶丹巴祖师所著之颂词:“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得到这个人身比得到摩尼宝更为难得。得到这样一个珍宝人身以后,如果没有厌离心,仅仅耽著世间琐事,岂不是空耗吗?!
    大家应该把这段偈颂背诵下来,当心无法入道,或者妄念纷纷散乱之时,念诵一遍偈颂来激励或勉励自己,令心入法。
    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
    既得到了此珍宝人身,也遇见了具法相之上师,此时即便得到王位也无法与之比较。虽然遇到具法相之殊胜上师,但是把上师看作与自己平等之人而没有恭敬心和信心,这样无有任何意义。
    有些人把上师看作与自己平等之人,这样的人即使得到人身也没有意义,也是虚度者、空返者。因此希望大家反观自相续:自己有没有把上师视为等伴之过失。谒见具法相、具功德之上师时,应该具足恭敬心和信心而不应视为等伴。这一点非常关要。
    比如说我就有视师为等伴的过失。喇嘛仁波切大恩者是莲华生大士示现凡夫的血肉之躯来度化众生,也是阿弥陀佛示现在人间的凡夫之相,也是无垢光尊者以及普贤王如来在人间的化现。但我对喇嘛仁波切没有恭敬心,而视为等伴。并非喇嘛仁波切不是上述诸位尊者的化现,我在这里故意造作宣讲,喇嘛仁波切确实是诸多殊胜尊者亲临在世间。比如在喇嘛仁波切传记的共同外传部分提及:色拉阳智尊者授记喇嘛仁波切是莲华生大士亲临在世间,同时授记喇嘛仁波切为莲师二十五大弟子之一卓莫华杰益西再来,亦为无垢光尊者和龙萨娘波尊者的化现。而且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也为喇嘛仁波切做了授记。喇嘛仁波切经常宣讲法王如意宝的授记过程:“法王如意宝说:‘我从来没有认定任何活佛,但你是龙萨娘波尊者亲自再来,所以我为你认定。’”同样具缘弟子能现量见到喇嘛仁波切的梵顶处有阿弥陀佛和普贤王如来,因此喇嘛仁波切是具法相、具功德之殊胜上师。
虽然喇嘛仁波切大恩者是具法相、如此殊胜之上师,但是因为我不具足信心、恭敬心和净观,具有视喇嘛仁波切为等伴的过失。那么我爱不爱喇嘛仁波切呢?我爱喇嘛仁波切。我从小依止喇嘛仁波切,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亲般,睡在他的怀中,用他的碗喝茶,穿他的衣服,吃他的食物……但我没有把喇嘛仁波切视为上师,而是把喇嘛仁波切看作如同家人父母亲这样的等伴,我具有这样的过患。
    我小时候非常害怕夏季打雷,打雷时我马上跑回房间,钻进喇嘛仁波切的衣服或者被窝里。小时候我对喇嘛仁波切没有恭敬之心,长大之后稍许生起一些恭敬心和信心,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从此我开始不穿喇嘛仁波切的衣服,吃饭时也不能享用喇嘛仁波切的碗和食物。喇嘛仁波切看到我这样,就会经常伤心地说:“你小时候不是这样的!现今你嫌我脏,所以你不用我的东西。”看到喇嘛仁波切这样不悦意,没有办法我只能继续像小时候那样继续“享用”喇嘛仁波切的一切。
    有些弟子与上师长期相处以后,没有把上师看作上师,而视为与自己的家人父母般等伴;也没有把上师所赐之教言当作一生一世解脱之殊胜教言,而且也没有把窍诀视为殊胜之法,而视为父母所讲的话般,此就称之为视为等伴之过患。
    我具有把视师为等伴之过患,你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过患呢?
    我在亚青与喇嘛仁波切相伴二十八年,你们到亚青最多十年,或者三五年,你们对喇嘛仁波切是否具足恭敬心和信心呢?喇嘛仁波切是见解脱,来到亚青应该尽量谒见喇嘛仁波切的尊容,但你们是否抱着见与不见都无所谓的态度?是否具有视师为等伴之过患呢?
    喇嘛仁波切用藏语宣讲佛法,很多汉族弟子听不懂,但是你们有没有生起过净信和信心呢?喇嘛仁波切是闻解脱,哪怕听到喇嘛仁波切咳嗽的声音,都可以获得解脱。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欢喜心而听闻喇嘛仁波切宣法呢?很多汉族弟子没有这样的欢喜心。他们认为喇嘛仁波切用藏语宣法,汉人听不懂,所以可以睡懒觉;或者认为昨天宣法的上师是喇嘛仁波切,今天还是喇嘛仁波切,明天仍是喇嘛仁波切,所以没必要听法;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听闻过一次喇嘛仁波切讲法,此就称之为视师为等伴,这样的弟子已经具有此等过患。
    往昔昌根阿瑞仁波切一生都在闭关之中,信众很难谒见到他老人家。当时很多信众为了能够见到昌根阿瑞仁波切,就到仁波切闭关的度母神山转绕仁波切的闭关房。如果某一天转绕路过仁波切闭关房院子的围墙时,偶尔听到仁波切念诵一句偈颂的声音,信众非常高兴,也非常满足地说:“今天我听到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声音了!”甚至有的信众在院子外面等一天,如果听到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咳嗽声,也会感到欢喜和满足地说:“我今天听到仁波切的法音了!”
    当时的信众就是具足这样的信心而观待自己的上师,而我们并非这样。我们仅具有信心,但是不具足信心。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视师为等伴的过患所造成的。你们见到我口中宣称有信心,但是并不具足真正的信心,修密法也无法得到加持。
    以前喇嘛仁波切曾赐予给弟子们小香,藏族弟子中有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净的而诽谤喇嘛仁波切。但从真实意义来讲的话,喇嘛仁波切的色身是不是法身、报身和化身的自性呢?是不是上师、本尊和空行之自性呢?是不是佛法僧之自性尊呢?答案都是肯定的。如果喇嘛仁波切的色身是九宝之尊之自性尊,此色身法体中所流出的一切是否应该为甘露呢?自然是甘露。当然不具足信心的弟子会说:“这不是甘露,这是尿,是不净之物。”之后会产生诽谤。
    喇嘛仁波切的法体为九宝之自性尊,自然具足百位寂忿本尊,法体所流下来的自然是甘露,不然的话,甘露从何而来呢?如果具足信心而观待的话,这就是甘露,而不是不净之物;否则就会看作不净之物。
    我小的时候无法饮用喇嘛仁波切的小香。为什么呢?因为我把喇嘛仁波切视为父亲,所以无法把喇嘛仁波切的小香看作甘露。这就是视师为等伴之过患。
    现今喇嘛仁波切已示现圆寂,我才认识到喇嘛仁波切是寂忿文武百尊之自性尊、坛城之遍主。不用说喇嘛仁波切所宣的一句偈颂,那么偈颂中的一个字都是甘露窍诀。如今我再次翻阅我曾经听闻喇嘛仁波切宣法时所做的笔记,笔记中的一句偈颂或者一个字都如同纯金中的纯金般珍贵,直到现在我才认识到这一点,你们能认识么?希望你们视师如佛,不应被视师为等伴的过患所缚,相续应该生起希有难得之心。
    大约在五六年前,我的相续才开始对喇嘛仁波切生起希有难得之心,我知道喇嘛仁波切总有一天会示现圆寂而离开我,因此为了避免以后产生后悔之心,每天早中晚都尽力谒见喇嘛仁波切。同时我开始记录喇嘛仁波切所宣讲的一切教言,哪怕是开玩笑或呵斥都一一记录下来。比如说当时我为喇嘛仁波切开车,途中喇嘛仁波切开的玩笑话,甚至遇到某个人取了什么名字,我都以希有难得之心认认真真地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喇嘛仁波切遇到某某,为他取了什么名字……”
    我谒见喇嘛仁波切听闻法音时,尽量把上师的教言铭记于心,无法铭记于心的内容就及时做笔记,当时仅仅记录喇嘛仁波切法音的录音带就有一百多盘。现今因小活佛们需要听闻学习,我就把录音带赐予给他们。
    因此不应仅仅对上师生起希有难得之心,而且在上师住世期间,应该尽力谒见上师并听闻佛法,避免以后生起后悔之心。我为在座所有藏族弟子讲解过这个道理。
    尤其是出家女众,因其所依身低劣卑微之故,现今可以常住在亚青,如果是其他地方,只能谒见到上师,无法常住在上师身边。所以喇嘛仁波切在世的时候,我经常教诫她们:“你们应该经常谒见喇嘛!应该尽力听闻喇嘛宣法!否则有一天喇嘛仁波切不在世了,你们会后悔的!此时后悔就没有意义了!”
    我也曾教诫过在座的信众,应该谒见喇嘛仁波切,应该听闻喇嘛仁波切的法音。不仅如此,我也告诉家人每三个月拜见一下喇嘛仁波切,听闻一下喇嘛仁波切的法音。如果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如佛般的上师示现于世却没有见过,也没有听到法音,相续会生起后悔之心。
    喇嘛仁波切示现圆寂以后,我自然也会生起后悔之心,但是有没有很大的后悔之心呢?没有的。因为我见过喇嘛仁波切,也听闻过喇嘛仁波切的所有教言,因此我没有很大的后悔之心。
    我从未索要喇嘛仁波切的法衣或头发,哪怕是微尘般的舍利或遗骨,我也从未开口讨要,我也教诫所有的弟子不要索要喇嘛仁波切此等殊胜之物。为什么这样要求呢?喇嘛仁波切不是我一个人的上师,而是所有人的上师。而且我们已经认识到喇嘛仁波切的希有难得之处,谒见到喇嘛仁波切的尊容,也听闻到喇嘛仁波切的法音,因此应该把喇嘛仁波切的每一句教言,哪怕一句话一个字都应该铭记心中,这就是喇嘛仁波切最殊胜的加持品。
    我有视上师为等伴的过患。有的时候对上师没有希有难得之心,但认识到喇嘛仁波切的希有难得并铭记上师教言的功德也是具足的。
    现今你们遇见了我这样的上师以后,也应该生起希有难得之心,并不是因为我是上师你们就要生起希有难得之心,而是因为喇嘛仁波切授权我在亚青护持徒众。你们也应该长期住在亚青依止我而修法,因此对我生起信心非常好,也能有利于你们。
    现今所宣之法为喇嘛仁波切所赐之教言,我并没有加以自己的意念改造而如如般宣讲。因为很多人不懂得为何要对上师生起希有难得之想的理趣,所以今天在此详细讲解。听闻以后,你们应该对上师及殊胜之窍诀生起希有难得之心。
    此处噶丹巴的祖师也如是所宣:“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
    “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
    官位与求得发心和律仪相比很难比较;得到发心和律仪以后没有悲心而抛弃的话,与抛弃石头没有任何区别,你们见到了吗?
    “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
    转轮王的王位与得到续部灌顶无法相比。
    “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
    如果得到灌顶而没有守持誓言,岂不是一切付之东流了吗?
    “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
    心性本面和诸佛一样吗?不一样, 明心见性比见到佛更为殊胜。
    “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
    无有信心者或者没有精进的修行者,岂不见到他们在迷乱吗?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的果报。
得到这样的具足暇满、清净之珍宝人身,并非是偶然的因缘和合或侥幸获得,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的果报所致。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明天再继续宣讲。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六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思维难得之喻-思维数目之差别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六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思维难得之喻-思维数目之差别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语恶业..
 前行讲记 第一百九十一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皈依分类-佛宝-法宝..
 前行讲记 第六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断缘心八无暇之后四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六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依止上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皈依-分类-大士道
 前行讲记 第九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寿命无常-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3-地..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六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依止上师..
 前行讲记 第十三讲 前行备忘录-中士道发心
 前行讲记 第二百〇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舍心1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一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悲心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前行 第三章 起修 第一节 2 毗庐遮那佛七支坐法[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竞争些什么[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什么是通教的菩萨?[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为什么说归依三宝是根本呢?[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