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二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三过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12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二十七讲 2012年11月26日

【原文】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之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丁一(法器之三过)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在闻法的时候,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而应当专心致志倾听说法的声音。否则,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般,尽管身居听法的行列中,但恐怕连一句正法也不会听清。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以敷衍了事而没有铭记于心,那就会像漏底的容器中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在闻法时,如果自己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所谓的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
    诚如印度单巴仁波切也曾经这样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意思是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野兽闻声是怎样的情景呢?野兽酷爱琵琶的声音,就算猎人从旁边射毒箭也不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同样,在闻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力求做到情不自禁身毛竖立、泪流满面、双手合十而全神贯注地谛听。否则,尽管身体坐在听法行列中,但心里却杂念纷飞,口中也打开了绮语的伏藏门,一边胡言乱语一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些通通是不应理的。
    在闻法期间,甚至包括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来而集中精力恭听。听闻之后应当将所讲的法义牢记在心,并且经常实地修行。正如释迦牟尼佛也曾经亲口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上师为弟子讲经说法,就是教导弟子如何闻法修法、如何弃恶从善、如何身体力行。作为弟子,务必要念念不忘、时时铭记上师传授的所有教言,进而付诸于实践,也就是实地修行。相反,如果将上师所传的法义抛之脑后而没有记在心间,虽然也可能有一点儿闻法的功德,但是对佛法的词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会,由此看来,几乎与未曾闻法没有差别。
    就算是将所闻之法记在心中,但如果与烦恼混在一起,也不能真实步入正法。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1]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因此,对上师正法颠倒妄执,对于同行道友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心怀我慢,诸如此类的恶分别念,都是恶趣之因,所以务必一概断掉。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续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引导”。暇满难得又分为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今天所宣的是“第一、闻法的方式”。闻法的方式又分为动机和行为,动机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行为。行为分为两种:所断之行为和应取之行为,今天所宣的是所断之行为。所断之行为又分为三过、六垢和五不持,今天所宣的是法器之三过,法器之三过为: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昨天宣讲了三过及如何断除三过的方法,并宣讲了断除此三过以后,闻法时应如何奉行、如何去听闻法,今天接着所宣的是此法。
    诚如印度单巴仁波切也曾经这样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行持时应如饥牛食草一般;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
    此段法义在下面做了宣讲。
    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
    此为何意呢?比如一个猎人狩猎之时,他用琵琶声诱惑野兽。野兽的耳根和耳识都因贪执而专注于琵琶声音之故,猎人从旁边悄悄地射箭,最后直到野兽中箭倒地为止,这只野兽都无法发觉猎人。
    听闻法的时候,应该如同此比喻中的野兽听琵琶声般,如是而听闻法。
    思维时要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
    北方人指的是牧人。牧人在剪羊毛之时,不管羊有几百只或者两三百只,每年剪羊毛时一根也不剩地、仔细地为每只羊剪去羊毛。
    如同此比喻般,思维所闻之法时,应次第性地、一字不漏地认真观修和思维。
    观修时应如愚人品味一般;
    愚人吃饭时,虽然他知道饭的味道好或坏,但是这个愚人不会言语,无法说出味道的好与坏。观修之时,要具足道验。未起现无法言语、无法言思的状况之前,应该如愚人品味般地去观修。
    行持时如饥牛食草一般;
    此处的牛指的是牦牛。牦牛在食草时,口中吃着草,眼观看着四边,并思维哪一处草丰盛、哪一个地方的草可以吃……如同牦牛一边口中吃着草一边用眼睛去观察一样,在行持善法的同时,要思维以后行持何种善法,一边观察一边做准备,应该如是去奉行。
    得到果位之时如云散日出一般。
    得到果位、修行现证果位之时,如同云散日出般,此时太阳显得更加光明。如同此比喻般,当你将要得到果位之时,此时会消除一切障碍,如同云散日出般,果位就会显现。
    此段法义是由何者所宣?由印度的帕单巴仁波切所宣。
    意思是说,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野兽闻声是怎样的情景呢?野兽酷爱琵琶的声音,就算猎人从旁边射毒箭也不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同样,在闻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力求做到情不自禁身毛竖立、泪流满面、双手合十而全神贯注地谛听。否则,尽管身体坐在听法行列中,但心里却杂念纷飞,口中也打开了绮语的伏藏门,一边胡言乱语一边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些通通是不应理的。
    在闻法期间,甚至包括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来而集中精力恭听。
    听法之时,应该像野兽听声音般如是去听。此处如是所宣:“情不自禁、汗毛竖立。”为什么会“情不自禁、汗毛竖立”呢?是因为对上师生起信心、依信心之力会汗毛竖立,处于坐立不安的状态,具足信心就会这样。
    此处的“泪流满面”并非是因为有痛苦而泪流满面,而是对上师具足信心和感恩之心,自然而然流出泪水。
    听法之时,应双手合十、不被外境或其他的妄念所缚,专注于上师的法音而谛听,应如是奉行。
    否则,尽管身体坐在听法行列中,但心却被外境所缚,心里杂念纷飞,口中也打开了绮语的伏藏门,口说种种言语都会融入所宣之法,或者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这些都是不如理的。
    闻法时不应该说绮语,甚至诵经、手中持念珠念六字大明咒或皈依偈等心咒、转经轮或者顶礼等等善业也都应该放下,要尽力去听闻上师所宣的法。
    放下以后,眼要专注于上师,耳专注于上师的法音,心专注于上师所宣的法义,断除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以后,如是而去听闻。在座的大众听闻的外相非常好,具足身要——眼专注于上师,耳专注上师的法音,口中断除绮语,其他的善事比如手转经轮等也都放下,专注于上师宣法,这样做非常好。但是我无法知道、也无法看见你们的心到底在做什么?你们的心有没有在听法呢?你们的身虽然在听法之中,你们的心有没有被以前的妄念所缚?思维现在和未来、被这样的妄念所缚呢?
    虽然你们具足身要在听法行列之中,但心被妄念所缚,也是不如法的。此时不允许被妄念、杂念所缚,应该以正知正念摄持,不应该起妄念、不应该被外境所缚,应该专注去听法。
    这一点非常关要。在座的大众虽然身处于听法的行列之中,但是有的人心仍被外境所缚。这一点应该谨慎、不应该被外境所缚是非常关要的。如果身在听闻法的行列之中而心外散,此时虽然你听得到法音,但是你无法理解法义。而且当你外散之时,此法义就会中断。不应该这样。
    之前也宣讲过,闻法之时,开始应该眼见着上师,耳听着上师的法音,心中思维上师所宣之法义,这样去听闻的话,所有的法都能全面掌握。如果没有这样奉行,虽然坐在这里,刚开始的时候眼能看见上师、耳也能听着上师的法音、心也能思维上师的法义,但中间会被妄念所缚,思维以前自己做过什么、现今在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如果中间被妄念所缚,最后你再以正知正念摄持继续注意倾听,中间法义会间断。间断以后就无法全面掌握法义;无法全面掌握法义之后,也会忘记中间所宣法义的内容。
    之前讲过这样一个比喻:比如一个录音机用录音带录音,刚开始听闻的时候,录音是完整的。录音带的中途断掉一截,再接上以后,断掉的那部分所宣讲的内容则无法明了。最后即使再去听闻,因中间间断的原因,无法全面掌握录音内容。因此闻法时中间也不应该散乱,从头到尾都应该注意力集中如是去听闻法。
    听闻之后应当将所讲的法义牢记在心,并且经常实地修行。
    之前所宣内容为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如何断除此过失、如何奉行;接着所宣内容为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如何断除此过失、如何奉行。闻法之时,不应该遗忘所宣之法义而应铭记于心,并且经常实修。
    仅仅听闻没有铭记于心,是没有意义的。铭记于心以后,不经常去实修,也会忘记所宣之法。因此经常要做实修。
    之前所宣之前行中宣讲了动机和行为。动机中宣讲了需断除的动机是不善的动机,需改变的动机是无记的动机,应取的动机是善的动机。善的动机又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大士道的动机。虽然宣讲得非常少,但是听闻的时候,你们都非常认真地谛听。认真谛听以后,有没有铭记于心呢?是铭记于心还是忘记了呢?铭记于心以后有没有奉行呢?
    比如说早晨讲法回去以后,早上和下午瑜伽四座修行之中,有没有依教奉行呢?如果依教奉行,自然说明你听了,而且铭记于心,同时也具义了,也具备实修和实践奉行。如果仅仅听闻没有铭记于心、也没有奉行,则没有意义。有没有人如是依教奉行呢?
    之前也宣讲了动机,善、无记和不善的动机该如何奉行,同时宣讲时要求你们时常反观自续而如是奉行。宣讲后你们也听了,也铭记于心了。铭记于心以后有没有去奉行呢?
    在闻法之时、打坐之时,有没有反观自续?自己的动机是属于何种动机?如果能够反观自相续,并正确取舍,你所修之法是非常清净之正法,修法具有意义。如果很难做到依教奉行,现在没有奉行,以后还有时间奉行吗?!听闻法并铭记于心以后,依教奉行最为关要。
    正如释迦牟尼佛也曾经亲口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
    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之法为解脱之方便,而解脱依赖于弟子自己实践和奉行。如果没有这样奉行,你无法具足解脱的缘分。
    上师为弟子讲经说法,就是教导弟子如何闻法修法、如何弃恶从善、如何身体力行。作为弟子,务必要念念不忘、时时铭记上师传授的所有教言,进而付诸于实践,也就是实地修行。相反,如果将上师所传的法义抛之脑后而没有记在心间,虽然也可能有一点儿闻法的功德,但是对佛法的词义一点一滴也不能领会,由此看来,几乎与未曾闻法没有差别。
    如同此段法义内容一样,我现今也为了引导你们在宣讲法。讲法之时,为你们讲解闻法的方式和修法的方式、如何弃恶从善。我不仅仅一两次为你们宣讲,而是反复性地、详细地讲解;为了让你们详细理解法义之故,不仅仅详细地讲解,而且以比喻的方式讲解。比如刚才所讲解的一个磁带录音中断的比喻。
    这样详细讲解以后,作为弟子,你们务必应该牢记于心。比如上师所宣的闻法的方式是怎样的?应该以上师所宣之教言中的方法去闻法。同时我也在宣讲修法的方式。修法之时也应该按照上师所赐的教言去修法。弃恶从善也是这样,上师所赐的教言应如何奉行,我亦如是奉行。所闻之法应铭记于心而奉行。
    如果仅仅听闻,虽然闻法有功德,但是此等法义没有铭记于心,所闻之法也无法领悟。所闻之法没有铭记于心也没有意义。如果所闻之法没有铭记于心,无法领会佛法的词句的意义。这样的话,你和没有听闻佛法的人没有任何差别。有些弟子无法领悟上师所恩赐之法,这是什么过失呢?这是没有铭记于心之过失所造成的。同样我也具足此过失。
    我从十二岁开始在喇嘛仁波切尊前,喇嘛仁波切赐予经续窍诀之恩德。不要说我能否将这些经续窍决铭记于心,现今都无法记清楚所宣之法的数目。这都是没有将所宣之法铭记于心之过失所造成的。后来我在喇荣五明佛学院法王如意宝尊前,接受了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以及经续窍诀;也在其他的堪布活佛之前听闻过很多法。不要说这些法的词句,现今连数量都无法记住。
    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这就是没有将所宣之法铭记于心的过失所造成的。
    如是宣讲以后,(你们)不要只认为上师我有这样的过患而放弃。如果上师我有这样的过失,那么你们也有如是的过失。你们入佛门以后,依止黄教、红教、花教等上师,也得到了很多法。不要说陈述这些法的法义和词句,你们能陈述你们所依止上师的名号吗?能陈述你们所得到的法的名称吗?
    虽然到藏地闻法有十几二十年了,现今你们忘得差不多了。你们都具足此等过患,应该断除此等过患。如果不断除这样的过患,虽然你听了法却忘记,你跟没有听法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希望大众铭记于心,不应该忘记所闻之法非常关要。
    之前所宣的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如何断除此过失、如何去奉行。接着宣讲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就算是将所闻之法记在心中,但如果与烦恼混在一起,也不能真实步入正法。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1]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因此,对上师正法颠倒妄执,对于同行道友冷嘲热讽、不屑一顾、心怀我慢,诸如此类的恶分别念,都是恶趣之因,所以务必一概断掉。
    之前宣讲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如同一个非常好的食物中掺杂毒,吃的时候虽然很香,但是最后会疼痛、甚至失去生命。杂烦恼有这样的过患。
    闻法之时的杂烦恼指的是:我慢、嫉妒、轻视、蔑视等。比如说闻法时有比他人更胜一筹的我慢之心,或者(不愿意) 别人比(自己)更加超胜的嫉妒之心,或者因为自己闻法而轻视、蔑视他人。这样夹杂烦恼而闻法,所闻之法无法对治烦恼,反而会成为增长烦恼之因。如经文中云:法未如法行持,反而成为恶趣之因。
    有些人虽然听闻法很长时间,但对上师和法生起邪见和妄执。比如有些闻思者闻思很长时间,最后步入偏道以后,傲慢心变得深重,对萨迦派的全知果沃让炯仁波切做回遮,或者对黄教的宗喀巴大师做回遮,或者对麦彭仁波切和具德的法称论师做回遮,最后对本师释迦牟尼都做回遮。这样的过失都是因为对法和上师生起邪见和妄执所造成的。
    现今也有这样的弟子:有些人闻思了二三十年,最后对法生起妄执。妄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宣的八万四千之法门之正法是假法、谎言之法。虽然他学了很多,最后生起这种的邪见和妄念。法未如法行持,反而会造成这样的过患。同样对同行道友生起傲慢、邪见或轻视,夹杂这种烦恼去闻思修,这样也会成为恶趣之因。
    之前在汉地佛学院的一位学生要在佛学院考试,要求我做佛事加持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没有考好的话,他无法超胜其他的道友。因此希望我在亚青为他做佛事、供护法。法无法对治他的烦恼,反而生起要超胜金刚道友的傲慢心。这样的傲慢心,最后成为堕恶趣之因。
    现今有这样的修行人。道友之间有轻视、嫉妒和傲慢之心。比如自己考得好的话,我比他超胜,这样就是具足傲慢心。如果有傲慢心,也会有嫉妒、轻视和蔑视之心。如果夹杂此种种烦恼,闻思修行就成为堕恶趣之因。
    今天的法就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二十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三过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二十八讲 前行备忘录-三过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六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怨憎会苦..
 前行讲记 第三十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颠倒四想
 前行讲记 第九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5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病苦..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9
 前行讲记 第九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3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7
 前行讲记 第九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地狱之苦1
 前行讲记 第二百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皈依之方法-观皈依..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一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诚信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死不可避[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为什么称为大雄宝殿?[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为什么要依止上师[栏目:达真堪布]
 慧灯之光十 如何面对投生[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印祖故事 57、慈幼院主持开学,素食社演讲净土[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佛法的教育内涵[栏目:惟觉法师]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栏目:法界法师]
 相应27经 渴爱之灭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佛堂讲话 第六辑 二、念佛要为了生死[栏目:道源法师]
 善心的力量[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