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一、关于参禅的几个问题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4

一、关于参禅的几个问题

  徐恒志

  祖光居士:你给本刊编者的信中,对拙著《怎样实践佛法》的参禅一段,提出了几点意见。这里,想就你所提的问题叙述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大家讨论和指正:

  一、假使谈到此段“大事”,本来非禅非净,就在无言说中拈取。所以上智的人,以无法之法,印无心之心,触境遇缘,直下得自悟去,这正因为本来现成,也就是你所说的“贵不说破,指归本分”。但是我们却本来现成而不自知,就不得不借重于法。法又随机随病而有不同,所以说“法无定法”。可见一句话头,仍是不得已的引法,假使执著以为非此不可,那就错了。六祖以前,直指人心,没有听到有参话头的说法,以后因为根机关系,不能不委曲方便,为之发明。黄檗禅师说:“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六祖说:“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又说:“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那都是方便接引的意思。

  二、宗下功夫,用了还须放却。因为不用则不实,不放则不活,假使执取无法,便又立法,这就是做功夫的难处。祖师所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也是无法之法,如果固立以为法,那么与教又有什么分别呢?

  三、拙著所说:“我们平时,其实也常有这种无念境界现前”。这当然不能求之于一切人,然而也并非一切人中都没有这种境界;况且我写这段话,是针对有这类根性及平日在做佛法功夫的人而说。利根人一觉就识得,一把拿住,永远不忘。能识得这本来面目,便无一处不是这个,无一处不见这个。一般参禅的人,往往十年,二十年,了无消息,画龙而不能点睛,坐失大利。又你信中说:“平日不必下苦功,只要一段时间准备,把它碰到时抓住就是”。我以为假使有这样的等待心,那么虽历尘劫也不能碰到了。真为生死的人,决不会这样做的。要知道:文字无性,存乎其人。(所说你处一般参禅学悟的人,正同拙著第一章中所说第一种人——未见性人,口口说空,却处处著有,正是天下学禅人的通病,深堪痛心!)

  四、拙著所说:“啊!原来就是你!”是形容默契时的情景,古德所谓:“识得不为怨”,是在亲自体验。《四十二章经》所谓,譬如一人与万人战,观面即不放松,(但一落对待时,即又不是。)原不能作容易的想法,但也不是奇特的事情。因为即使功夫到家,也极寻常,正因为我们平时不肯承当这一寻常的,以致往往当面错过。总是不痛切生死的缘故。

  五、来信引虚云老和尚的话,很好。但“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又是什么?宗下见性功夫,原不落阶第;但圆顿人,虽顿悟同佛,习气未除,因此大事已明,尚有一个“如丧考妣”在。若说“本来真面目”,至佛分上,才能彻底担荷,其余不过分证而已。

  六、拙著所说:“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是万缘放下,“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又所说:“这中间究竟是怎样的?”也即“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因此而悟)。字面不同,义正无别。来信所说:“这中间是糊涂的有念的无记心”。这是各人的境界问题,六祖所谓:“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七、居士悲心真切,感于末世的人,根性日钝,不能直下见到,提出“真参实究”。正知正见,实堪钦仰。拙著参禅第二段文中,也因此有所提到,上段所说,则是对另一类根性而立。

  [《觉讯月刊》(7)271页]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二、更好地为觉悟事业服务
下一篇: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7、阶段和位次..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七、《六祖坛经》眉注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5、念佛与止观..
 《思益梵天所问经·对照译白》序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二、问答选
 略述修禅次第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 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涵芬集 跋一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六、佛七讲话:信愿持名 即生成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人说,佛教说“法无定法”、“法门无量”,所以没有固定的体系,这话对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六度万行是什么意思?[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31[栏目:果平法师]
 先把内心里那套「背景」找出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从哪里解脱?[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泰国大藏经律藏 戒律纲要[栏目:戒律学研究]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栏目:袁了凡居士]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六波罗蜜法门[栏目:谛闲法师]
 3 人的声气[栏目:大机大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