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茶一味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5

禅茶一味

文/释本性

  修禅,不在禅味;品茶,不在茶味。味虽非禅茶之所求,但我们不否定禅茶之味,以及禅茶一味。

  在老僧看来,禅事即茶事,茶事即禅事。

  俗人茶事,追求的是艺。

  僧人茶事,追求的是道。

  茶的道不仅体现在煮与品中,还体现在种与制中。

  禅坐之余,出出坡,往茶园上走走,种点茶苗,锄锄草,摘点茶叶,以自己独有方法土制一些,钵满之后,再装些香囊之中,外出行脚,随身而行。其种的随意,制的自在,禅味浓浓。

  而禅味浓的,最莫过煮与品了。在佛家,煮茶与品茶,就如举行宗教活动一般庄重。品茶的规范,还被作为中国化的律条,写入《百丈清规》之中。

  茶在佛教中的被推崇,例例可鉴:

  供佛供祖时的“奠茶”;方丈招待寺众的“普茶”;年度公布寺院执事班子时,方丈主持的“茶会”;重大佛教活动期间,举办的“茶宴”;这些活动,皆有“茶仪”。寺院多设“茶堂”、“茶鼓”、“茶头”,还有“茶状”、“茶汤”……等等。

  茶道脱俗,舍去了艺的部分,或者说,隐去了艺的部分。道都有了,何须艺。道中求艺,不是本末倒置吗?因此,高僧多崇茶之道。但也有艺僧,道中求艺,以艺显道,以道显艺,嗜好斗茶。斗茶也叫茗战。宋之福全和尚,斟满一杯茶,脱口一句诗,自咏“煎茶赢得好名声”。而北宋的处谦和尚,因斗茶出神入化,被苏轼称为“点茶三昧手”。

  因茶与僧的紧密联系,也就出现了著名的茶僧,以及著名的僧茶。僧茶如: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庐山云雾茶、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天台山云雾茶、桂平西山茶、峨嵋山竹叶青等。

  有趣的是,僧与茶虽密切,而《茶经》却是一个学自佛门的居士所著,其去世后,被尊为“茶圣”,他就是被禅僧从桥下拾回养大的遗孤:陆羽。

  禅茶的一味,更深的层次是体现在对种茶制茶煮茶品茶的感悟上,其实,茶事参茶就是悟茶。种是因,制是果,煮是因,品是果;种、制是煮、品的因,煮、品是种、制的果;同时,煮、品又是种、制的因,种、制又是煮、品的果。因为要煮、品,便推动了种、制。茶事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在煮、品之中,可以参悟到人生的苦、集、灭、道。茶是苦味——此为苦;茶浓味更苦——此是集;一壶品完,再烧白开水,没了茶味——此为灭;打破茶壶,没有了煮与品——此是道。茶虽好,种、制、煮、品之中,如果执着了她的好,必生贪嗔。有人因为遭遇荣辱而来奉茶事,以茶消烦去恼,动机虽在情理之中,却因此难得茶之真味。因为,茶事之中没有荣辱,以荣辱心或携荣辱情来实践茶道,道自然不与之相应,便不得道味也。因此,荣辱之中,当忘弃荣辱之后而奉之。

  茶的禅味,如人品茶,浓淡自知。

  赵朴初曾诗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人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禅师答:吃茶去。

  对,还罗嗦什么!吃茶去……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流浪,活出生命的奢华
下一篇:回头是岸
 雕像
 烦恼与菩提
 随缘自在与知足长乐
 名僧 高僧 圣僧
 行禅与坐禅
 不为明日忧
 修证的异象
 平等的横向与竖向
 佛陀十大弟子给我们的启示
 恩则孝养父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九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0453 佛说弥勒下生经(西晋 竺法护译)[栏目:弥勒系经典]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六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菩提心影 序文篇[栏目:慈航法师]
 心和物(名与色)[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心经讲记——《法性基础》之二十二[栏目:贤清法师]
 法称的生平、著作和他的几个学派——重点介绍《量释论》各章次序所引起的争论(虞愚)[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达摩大师血脉论[栏目:达磨祖师]
 家里供的佛像换一下位置,还要做什么仪式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