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外同观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0

内外同观

佛法,智慧的人学了更智慧,愚昧的人学了更愚昧。不是佛法让他变得愚昧,而是因为他无知,不能返观内照,总以有限的头脑思维,自以为是的我知我见,分别执着的心来理解佛法,曲解了佛意,以致变得更愚昧。学佛贵在不分别,贵在警与察,我们应该用妙观察智返观内照。

一些人在没读佛学书籍之前,只用一个方法修行,心态还比较清静,当看了一些佛学书籍,研究佛学到某个阶段后,反而感到迷惑,茫然了。这就是为什么祖师大德不提倡随意读书的原因,就是怕产生文字障。会读书的人,书助人;不会读书的人,书转人。学佛修道何尝不是如此?人在变,法在变,真理也会因时因地因人而改变。

佛法是为人服务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我常说佛法以人为本,尤其是为活人服务。有时候谁的亲朋好友去世了,我们给人家诵经念佛,表面上看是为亡者服务,实际还是为生者服务,让生者安心。当然,这样做也的确可以让亡者受益。

世间上有一种现象,众生生病时会想到佛,到寺庙里做佛事,请师父为他祈福;不顺心,不顺利时也会到寺庙里求佛保佑。虽是迷信,却也难能可贵,毕竟在危难时刻想到的是佛,会请佛保佑,以此来增强自己的信心,而不是想到用其他负面或阴暗的手段,说明这也是个有善根的人。

世间万物都有生有灭。我们学佛还是被现象所转,有几人能感受到佛的境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呢?一个人如果平时不善于观察事相,一直处在自我状态中,是很难开智慧的。所有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与事,都是来帮助我们开智慧,使我们悟道的。如果我们不用心去看,不用心去悟,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所以很多修行人一生都虚度了,不仅没有成事,连人生的道理都没有明白。他的六根没有起用,他还以为这样是修行,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的六根是非常锋利的,只要听到看到,就会像录音机、录像机一样录进去。而现在学佛的人往往是喊他听不见,向他挥手也看不见,六根像报废了一样。

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能保持身心宁静,六根自然锋利,看、听、想的功能就会特别敏锐,绝不会像俗人那样需要盯着看,竖起耳朵听。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周围的声音,经过他眼前的画面,他都会自动摄入,当需要时就能随时调出,不需要刻意听与看。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可能会说因为身心宁静。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核心。如果自性或本来面目不起用,单用眼根、耳根怎么可能输入呢?为什么古人强调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只有达到身心合一,六根的功能才能互用或同时起用。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自省,不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所以祖师们设置了一套方法,让我们用心抓住这个方法天天修,使自己身心统一,六根变得清净,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能更准确地捕捉,乃至六根可以做主,随时开关。如果一个人能随时随地将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是在修无上大法。

今天一位出家师父问我修行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捷径。当时我很想说待人接物,吃喝拉撒,但是话到嘴边没有讲出来,我知道即便说出来他也不会相信。很多修行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很难改变的观念,就是一定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即刻开悟的方法。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成就”二字呢?总以为放光动地、口吐莲花就是成就了。有时候六根变得锋利,能够真正地看和听了,这也算是成就吗?何为明心见性?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吃喝拉撒、嬉笑怒骂、手舞足蹈……都是明心见性。只是你没有智慧,不善于妙用,自然不认为这些就是明心见性。不明白明心见性的理,又如何能证到明心见性的事呢?

祖师讲:“欲证果,见地在先。”好比在去北京之前,你已经知道北京的方向和位置,也了解如何乘车才会到达北京,这就是见地。方向、路线清晰明确之后,迈步才有把握,修证才不会出偏差,出问题。但现在的修行人不是这样,见地还没有,就急着迈步,跑步,甚至想驾飞机。诵个咒语,结个手印,灌个顶,背几首偈子,以为靠这些就能成佛了!

佛法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就在眼前,在脚下。有时候讲些大道理,又觉得离我们太遥远;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又不喜欢听,甚至还认为这些不是佛法,讲这些是不懂佛法,不懂佛学的表现——我们大老远跑来就听你讲用心吃饭,用心走路,用心做事……,这怎么能叫修行呢?理是理,事归事。佛法就是在事上现,在事上验。如果你能一心不乱地专注在每一件事上,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你就抓住了佛法,你就在受用佛法。

上上乘佛法非芸芸众生所能学啊!祖师讲禅法分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上乘禅、大乘禅和小乘禅。小乘境界认为自己悟到的真理是圆满的。大乘行者也认为自己悟到的是圆满的。这个道理就如同不同经济实力的人对金钱的不同感受一样:穷光蛋赚了一万认为自己很有钱了;中产阶级赚了一百万认为自己发财了;资本家赚了几个亿也未必感到自己发财了很有钱了。层次不同,境界不同,标准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几人能接受道在瓦砾里,道在屎堆中,道在锄头下呢?道,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是道。

一个初学佛的人一定要善于观察和反省,否则无法上手和悟道。至于不听、不看、不分别,这种境界太高了,对一般人来说距离太远了。刚开始我们连分别都不能做到准确,又怎么能达到不分别呢?所以祖师讲:“初学佛者作意为首”。作意就是刻意为之,否则我们无法上手。一个会用功的人,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助缘;不会用功,每个人都是他的逆缘。道在哪里?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用妙观察智反观内照,人人都是助缘,处处都能修道。

释万行2011.04.21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用身心灵修行
下一篇:专注是前提
 心中月 下 论行者
 如是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 一 什么是了了分明之境
 如何净化身、心、识?
 心中月 上 如是音念
 内外同观
 降伏其心 三 如何静坐
 三次闭关纪实 首次闭关:绝尘忘我
 降伏其心 一 修行人必须学会管住自己
 降伏其心 二 身心双修方为究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三、子母光明会[栏目:元音老人]
 梦的是什么(顿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依金刚萨埵之上师供养仪轨[栏目:修法仪轨]
 佛教徒本色—刚正不阿[栏目:宣化上人]
 五百罗汉 269、无比校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中观宝鬘论广释 第一品 别说因果[栏目:其它善知识]
 成唯识论讲话(卷四)[栏目:慈航法师]
 无字药丸[栏目:和颜爱语·山田無文]
 2 去分别心[栏目:本性法师]
 相互体谅[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