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和尚与信徒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9

和尚与信徒

师:你们认为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什么?这里说的是普通人,不是修行人。

答:没有信仰,没有灵魂。

答: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生命。

答:不能如愿地生活,放弃自我,没有活出自我。

答:不知道自省。

师:我认为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知心朋友,最大的财富是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当你做事的时候,有人不要命地维护你,帮助你,当你出了问题,有人拿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你,在关键时刻为你两肋插刀,这就意味着你做人成功了。这时候什么信仰啊,开智慧啊,成佛啊,在我看来都没有用了。你有信仰又怎么样?在座的都有信仰,如果你出事了,有几个朋友会出来帮你说话,替你承担责任?有几个人会为你两肋插刀,甚至拿自己的脑袋换你的脑袋?或者明天你的朋友出事了,你会不会奋不顾身地为你的朋友做事?你朋友家里出事了,急需要钱,你会不会卖掉房子为你的朋友筹钱?你们问问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有这样的朋友,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如果没有,你就是一个最悲哀的人;如果有,你就是一个做人很成功的人。

做人成功体现在哪里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你不可能没有答案,你的答案就是你的见地,你的见地就是你的水平。

答:被别人认可。

答: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规划。

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师:住在东华寺,在物质上我会给你们创造最好的条件。但是,我会设置最坚硬的模具来考验你,塑造你。你能适应这个模具的锻造,能接受万行的思想理念,能承受我对待你的方式,能遵守我们寺庙的共住规约,你就能享受这个好环境、好条件;你不能适应,不能接受,承受不了,只想贪图这里的好环境、好条件,你在这里是住不下的。

信徒供养我们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车、这么好的东西,你们是什么心态?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会怎么回馈他们?

答:就是“食存五观”里说的“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答:我没有为对方付出什么,无缘无故得到对方的馈赠,非常有愧。

答:尽力回报他们。

师:你和尚能回报信徒什么呢?你说:“我修行好,可以把功德回向给他们。”在我看来,这是愚昧无知,自我欺骗,自我安慰。你没有开悟,五戒十善都没有修好,能回向给他们什么功德?你说你念经回向给他们,说句心里话,我们每天念着不明不白的经,自己是否能开悟成佛都没有把握,能回向给他们什么?

信徒之所以把他省吃俭用的小钱给你,企业家之所以把他赚的大钱给你,为什么?第一,他本身有信仰;第二,他认可你,对你有信心,你能跟他推心置腹;第三,他只是盲目地追随你,根本不了解你。

“比丘”一词,其中有一个意思是什么?

答:乞士。它有两层含义,上乞佛法无上智慧,下乞饭食度化众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和尚千万不要把自己看作人天师表,菩萨再来,那是愚昧无知!那是你做到位了,信徒才这样看。你能给信徒消灾免难也不是你自己说的,是信徒的感觉,信徒的感受,是他们认为的。你自己应该怎么看呢?就把自己当乞丐看,你就是世间的乞丐。

既然出家做了和尚,就要做一个好和尚,一个样板和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让自己成为一盏明灯,走到哪里就把正法带到哪里,把光明带到哪里。我一贯主张你们对待任何问题都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你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就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当然,你有自己的观点并不表示你否定古人的观点,只是现在时代和环境不同了,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完全因袭古人。

和尚是没有家的,寺庙不是我们和尚的,是信徒的。信徒把钱财给我们,我们把寺庙建好了,他们随时可以回来。他们不在,我们替他们把家看好管好。我们和尚是给信徒打工的。所以我叫功德主们常回家看看,这是人家的钱建的庙,人家有功德有福报。所以过去的祖师在不缺乏供养的情况下还要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海外也有一些道场把他们收到的供养全部用来弘扬佛法,他们的生活全部自己解决。

他们的做法我非常认同,非常向往。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呢?他们和我有共同的想法。为什么当初马祖和百丈要建丛林,立清规呢?我相信他们也有我今天的心态:你也是人,我也是人,我为什么让你盖好房子给我住呢?我自己盖房子;我为什么让你买好米给我吃呢?我自己种地。

但是,现在有一部分和尚昏了头,认为接受信徒的供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父亲骂和尚好吃懒做,是寄生虫。他的确骂对了,佛教界里面确实有很多混饭吃的和尚。但是真正有修行、为法忘躯、为教忘躯的和尚也很多。有些信徒问:“师父啊,你父母来了,看你盖了这么大的东华寺,有什么感觉啊?”我说:“我父母来了好几次了,他们每次来,住一天或吃顿饭就走了,他们不过是来看看我。这么大的寺庙在我父亲眼里根本不值一看。他的观点是:没出息!这又不是你的钱盖的,有本事你别当和尚!”我非常认可他的观点。

徒:我们可以这样想,但师父不必这样想。师父应该想:老僧一打坐,能消万担粮!

师:(师笑)那是他们功德主这样想。但是万行一辈子都不会这样想。和尚都会在内心找到平衡:你给我财施,我给你法施。但是万行不会这样找,也不需要这样找。所以过去的祖师一生都活在惭愧当中,尽管开悟了,成佛了,有智慧了,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吃的、住的、用的都是别人供养的。

人要活得真实,修行人尤其如此,心里这样想就这样说,说出来的话是给知音听的。愚昧无知的人,你不需要跟他说,说了他也听不懂。聪明的人,你不说,他也能感受到你的内心世界,你说一句,他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说什么,你一个眼神,他就明白了。

信徒愿意帮你,虽然这跟他的信仰有关,但为什么他愿意把钱给你,不给另外一个和尚呢?这说明你跟他掏心窝了,你敢把你的苦衷和喜悦倾诉给他,跟他分享。如果你对身边的朋友、信徒只是一味地客气,对方回应给你的也是客气。你能把你的喜悦、痛苦、你的内心世界对他和盘托出,他是能理解你的。你的护法今天能干到这份上,都不是一般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用我们的话来讲,那都是再来人,都是大福报、大智慧的人。不要怕内心世界让别人知道。对一个聪明人,你隐瞒不住;对愚昧的人,你也不需要跟他说。和任何人交往都要掏心窝,你才能获得别人的真心和真诚相待。

我们中国有句话,“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打”,我们可以理解成两种方式,一个是四肢上真正的打,一个是心灵上、思想上碰撞的“打”。一个人一生当中之所以没有莫逆之交,没有挚友,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他人和盘托出,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和别人的思想碰撞过,共鸣过,他是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你一定能交到一个有灵魂的挚友。即便他是你的功德主,你有什么喜悦和痛苦也应该跟他说,不需要有丝毫隐瞒。当然,你这个功德主必须是个有灵魂的人,不是那种想消灾免难求福报的功德主,这种功德主还处于迷信阶段,没有升华到智信——正知正见的阶段。当功德主认识到佛教是真理,是智慧,是人类灵魂不可或缺的东西时,他就会把护持佛法、传播佛法、弘扬佛法当作自己的使命。可是他又没有精力去完成,所以他就会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和尚身上,希望我们去替他完成。

人和人真正、彻底的沟通,一定要有思想的碰撞。如果你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三言两语,自己都进入不了状态,都没有激情,你也不可能让别人进入状态,也不可能唤起别人的激情;你自己都没有忘我,你也不可能让别人忘我地接受你。作为一个法师,作为一个传教士,你自己都感染不了自己,又如何感染信徒呢?虽然你是一个人,是一个师父,但在大家的感觉里你是一个没有血、没有肉、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人,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呢?你是神,你是佛,你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谁敢跟这种神,跟这种佛交往呢?

上次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有七情六欲不是错,错在你不能做主。一个人成事是因为轻重缓急把握好了。一个人做错了事,事情没做成功或者没做到位,也是因为轻重缓急没有把握好。你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你把轻重缓急把握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呢?你说你没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那不是最高境界。你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做得了主,能够过后无痕,这才是佛教讲的最高境界。大家都知道,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升华了就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反转过来就是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个人拥有两百斤的力量,放在这边就是救人,做好人;放在那边就是害人,做坏事。如果你没有这两百斤的力量,你做好事没有力量,做坏事也没有力量。

你我都是小人物,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很正常的。不要长衫一穿,“我是大师,我没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释万行2011.09.13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何谓爱国 如何爱国
下一篇:人生最幸福的事
 身心灵的修炼
 降伏其心 二 体内能量唤醒后有什么表现
 三次闭关纪实 首次闭关:绝尘忘我
 万物同体息息相关
 降伏其心 一 明心见性与证果三者的区别
 降伏其心 一 打七的意义
 降伏其心 三 师承与法脉
 降伏其心 二 修行的几个重要问题
 降伏其心 二 修行三要素 见地 修证 行愿
 敞开心扉才是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一言胜千金[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卢家小姐 怪病能癒[栏目:金山活佛]
 何谓具德上师?[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五、修雅《闻诵法华经歌》[栏目:吴言生教授]
 《金刚经》释义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栏目:法界法师]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四品 业因果[栏目:大圆满心性休息]
 慈悲与宽容体现着互为缘起的道理[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禅是什么?(圣严法师)[栏目:禅宗文集]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七)[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光明进入无量寿无量光的极乐世界[栏目:首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