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夏安居由始及意义
——本四班:释弘瑞
佛陀戒制,为摄僧而正法久住,声闻律制是住持佛法的命脉。所谓佛法住也,赖僧弘传,僧体尊贵,依戒而有。戒乃佛口亲宣,非余圣所能制。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佛教结夏安居期。结夏安居是每年佛教僧团中集体共修的大事,是佛教律制生活中根本的内容之一。安居的真意却是在于修道。这也是佛陀大悲心的体现。众生因贪欲执着而坠在生死大海,不得解脱。尤其是在现在开放的社会里,资讯泛滥,广告充斥,金钱游戏,煽情,暴力等社会事件,随时都在挑起人们本能的欲望,各种感官的刺激也一再地引诱人们做出越轨的事,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学佛者定慧力薄弱是很容易障碍修行的。我们出家修行,最重要的是了生脱死,道业有成,这样才不枉出家一场。所以佛陀令五众弟子借助于安居期间放舍尘事,精进勇猛,不舍光阴,一心修道,成就僧人所行的事业。
安居之制始行于古代的婆罗门教,后为佛教所采用。安居意译为雨季,为佛教的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坐夏、夏坐、结夏、坐腊。一夏九旬,九旬禁足,结制安居、结制。古印度夏季的雨期达三月之久,此三月间,出家五众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便于致力修行,如此称为安居。
我国行安居始于姚秦时代,其时由于《十诵律》、《广律》等之传译,皆详细解说安居的作法,我国僧人乃依之而行结夏。安居最主要的是唯恐雨季期间外出,踩杀地面之虫类及草树新芽,招引世讥,故聚集修行,避免外出。佛制夏季当中,不管有没有因缘必须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