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精气神与化身的关系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62

精气神与化身的关系

念三字明的时候,气一定要吸满,而且要沉到丹田并停留三到五秒钟,它会自动分送到身体的各个末梢神经。如果没有停留,马上呼出去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我们把气吸进来,还没有呼出去就感觉气已经瘪了呢?就是因为气已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了。气沉下去,身体的力量就会反弹上来往上走。为什么使用喷雾器的时候要往里面加气呢?因为一加气,水就喷出来了。我们炼宝瓶气、拙火定的道理也是这样,这是一种物理的原理。前面的气往下一沉,丹田的能量就从后尾巴骨、尾闾穴、后脊梁骨升上来。 如果前面的气不往下沉,而是往上浮,背后的气就会往下走,生理的欲望就随之产生。为什么修炼到一定阶段要闭关禁语呢?一说话,丹田的气、胸腔的气就从嘴巴出去。前面的气一出去,背后的气就往下沉。如果闭口不说话,乃至很少起心动念,前面的气就会往下沉,越往下沉,背后的气就往上升得越快,越彻底,就越容易开顶。 为什么有些人很爱说话,不说话心里就不舒服呢?因为他的气憋在胸腔,不吐出去会憋得难受,说完就不闷了。像这样的人怎么办呢?就是有意识地把气沉下去,让力量从后背升上来。这样记忆力还会变好,所谓的“还精补脑”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有些人的额头会鼓出来呢?就是后面的力量升上来了。后面的力量没升上来,额头是不会鼓出来的。但是气憋得太久也不行,憋得太久又没有分散到身体的各个末梢神经,它就会反弹到胸腔,打坐的时候就会一直打嗝。打嗝怎么办呢?就要深呼深吸,把胸腔的气呼出去。这段时间流行感冒又开始了,一到秋冬季节转换的时候,感冒的人特别多,大家要注意。为什么在季节转换的时候我们会感冒生病呢?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能与季节同步变化。

HH,我知道你非常有道心,很渴望用功,但一直用不上功。你每天来打坐是怎么用功的?我看你睡得那么香,天天都在睡觉!

答:打坐的时候腿痛得受不了,一拿下来,一舒服就开始昏沉了,睡着了自己也不知道。下了座之后,我就念一个小时的佛号。

师:盘着腿念不是很好吗? 答:念着念着就睡着了(众笑)。观呼吸也是,一会儿就睡着了。

师:还是念头没有提起来,你把念头放下了,你的身体就要睡觉。 答:如果打坐的时候一直念三字明我就不会困,一止静我就困。

师:那就尝试一下让腿不要动,任它痛,否则腿一拿开,一舒服就要睡了。 打坐一旦养成睡觉的习惯就很难再用功了,因为身体的神经有记忆功能,一旦形成了记忆,到了特定时间身体就要睡觉。就像有的人思考问题喜欢托下巴一样,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合自己来灵感,生智慧的姿势。比如万行把腿一盘,眼睛一闭,脖子一伸,腰杆子一挺,吸一口气停留几秒钟,智慧就来了,这个姿势就容易让他产生智慧。出家人应该以一个固定的姿势来修炼,不能东倒西歪。如果一盘腿就昏沉,你就必须克服这个障碍,改变这个记忆模式。出家人讲法必须是盘腿的姿势,到哪里讲法都盘着腿,不能有其他姿势。所以你必须适应这个姿势,锁定这个姿势。 可是很多人用这个姿势并没有获得灵感,而是相反,一盘腿就睡觉,要么就是一盘腿妄念更多。但是基于我们的身份,我们必须克服这个困难。一个长期打坐的人最忌讳的,一是昏沉,二是驼背。打坐的人一旦驼背,就意味着气往下沉,中气下陷,后脊梁就挺不起来。中气往上一升,后背自然就挺直了。就像轮胎一样,气一足就挺起来,气不足就瘪下去,凹下去。怎么让气足呢?就是练宝瓶气。 一开静大家就要往外呼一呼气,把刚才打坐时浮上来没有沉下去的气呼出去,否则气一旦到了胸腔,再往下沉就很难了。气在胸腔以下还可以沉下去,但要有盘腿的基础。没有盘腿的基础,气到了胸腔还不如把它呼出去,否则憋在胸腔就会胸闷,烦躁,妄念多。长期这样就会形成惯性,气到这里都不往下沉,身体稍微一运动就气喘吁吁。如果每一口气都沉入丹田,即便做剧烈运动也不会气喘吁吁,而且体力比常人要强得多。人体的丹田就像一个宝库。为什么古人把它称为“丹田”呢?万物产之于田地,我们身体的能量也由此产生并储存在这里,能量就是丹,就是一团光。但是现在我们多数人的丹田都是空的,荒的,不产能量。

问:你们都说丹田发热,为什么我的丹田是凉的,而且印堂、后脑勺也是凉飕飕的,头顶痒痒的,麻麻的呢?

师:身体凉是不对的,尤其丹田凉是不对的,这说明你身体的寒气过重。修行到某个阶段,头部是会感到清凉,但那是在身体的能量升上来以后。当一个人体质虚弱要生病的时候,头就会热。一个健康的人头是凉的,丹田和手脚是热的。

问:那要怎样驱寒呢?

师:可以练功,吃药。

问:为什么我们修行都用有为法呢? 师;有为法比较容易捕捉,就像手里有一根拐杖,更容易让人上路。

问:您说的“觉照”是不是无为法?

师:可以说是无为法,因为没有过多地在身体上用功,而是直接在心态上用功,倾向于无为。

问:当(觉照)守不住的时候怎么办呢?

师:守不住可以用有为法。比如守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数吸、观窍等等,这些都是在身体上下功夫,都是属于有为法。在心态上用功属于无为法。

问:念佛持咒是属有为还是无为呢?

师:念佛持咒属于无为法。只要在身体上用功就是有为法。有为法最大的优点是刚开始修炼的时候容易上路。但是一旦走上三步以后,意念就容易停留在身体上,很难抛开身体直接在心态上用功。本来修行是要空掉身体,但一上来就空掉很难。针对这种情况,过去的祖师就让弟子先在身体上用功一个阶段,然后再把身体空掉。但是一旦在身体上用功,再空掉就很难了。

问:刚开始打坐的时候,我全身放松,感觉很舒服,全身像充了电似的,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那时候我好像没用什么功。现在练莲花功,不知道气到了什么地方,感觉好像很沉很沉。当练到高峰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到什么地方去了。

师:身体上的反应一旦察觉到,明白以后,就要把它空掉,不要让念头总停留在身体上,让身体把念头拉下来,要让念头带着身体的觉受跑。坐禅最大的忌讳是身体的觉受拉着念头跑。无论什么反应都是境界,境界就是生理的现象和心理的反应,都是一个过程,都要把它空掉, 在心态上用功夫。

问:为什么禅宗的大德化成虹光身的很少,而藏地修破瓦法化成虹光身的多呢?

师:修的法、走的路线不一样。藏传佛教刚开始在身体上用功的比较多,身体的基础打得比较牢,有些人的确可以修成虹光身,比如一米八的个子,死了以后在半年内浓缩到一米左右。尽管达到这种境界,也未必证明他已经明心见性,了生死了。这只是一种功夫,只要每天重复一个方法,坚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自然会有这样的结果。功夫不代表智慧,智慧不是靠时间的累积可以获得的。但是只要投入时间,掌握了方法,就会出功夫。 汉传佛教的禅宗特别注重“悟”。可是这个“悟”也误导了很多人,很多人都不学习不打坐了,认为修行就是悟。但是藏传佛教随便一个活佛,一个喇嘛都读过上万卷经书,几乎都要把他们藏传佛教的经典研究一遍,头脑里装满了他们的大藏经,而且有几部大论必须背诵,不会背诵是不会让他们出来讲法的。所以他们的知识非常丰富,文字功底、佛学基础特别扎实,文字般若很高,在这个基础上修行很容易开大智慧。我们汉传佛教的修行人要么就真的开了大智慧,要么连知识都没有,不要说开智慧了,因为汉传佛教不主张在经典上死下功夫。 修完有为法之后必须修无为法,从生理转到心理上来修。生理虽然是基础,但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家人一定要有一个阶段专修身体。如果身体没有转化,没有健康的基础,想在心性上达到一定高度是很难的。出家人是职业修行,一辈子修行,必须从身体上下手,花十年二十年在身体上下功夫。而在家人修行是在生活中顺手捎带,没有太多时间在身体上用功,可以在心态的转变上下功夫,直接悟空性,证空性。

问:请教上师,我在梦中或者观想中看着上师的眼睛,上师用眼睛跟我说话,这是不是心灵上的沟通?

师:心灵的沟通不需要用眼睛,连想都不需要想万行,甚至连佛菩萨都不需要想。这个力量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你只要给它空间,它自然就会出来,你不给它空间,它就不会出来。为什么我们不给它空间呢?因为我们的爱好、嗜好太多了。如果我们的嗜好少,或者暂时把嗜好空掉,我们先天的力量自然就会显现。昨天不是有人

问:“不是说不需要修,本自具足吗?”这个先天的力量是不需要修的,那为什么还要修呢?修的是我们后天六根的嗜好,八识里面储存的业习。世俗的嗜好、后天的嗜好多了,习气多了,你的头脑、身心整天都去捕捉这些嗜好,被自己的习气所转,先天的力量就出不来。

问:这些习气、嗜好一出现,马上就能觉察到,这是不是就是在修?

师:对,一出来就能觉察就是在修。

问:为什么在用功的时候,如果没有念头,感觉会有点昏沉,有念头的时候还有点觉知呢?

师:这就是你提紧或者提松的结果。昏沉的时候可以把念头提紧一点,用功的方法刻意一点。太散乱的时候也可以提紧一点。但是提得太紧,身体可能会很疲劳。这个力度要自己慢慢去感受,用多大的力量自己比较清楚。

问:百汇穴裂开属于开顶吗?

师:那不叫开顶,只能叫开百汇穴。开百汇穴不是宗教讲的开顶,开梵穴轮,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问:心里有问题自己能回答,这是跟上师沟通了吗?

师:不是,这是妄想,是在自言自语。

问:您主张学佛要有自己的佛学思想。我想念佛的人往生之后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再好也是阿弥陀佛的世界,要是我去了会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为什么我不构筑一个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呢?

师:可以啊,你有这个愿力很好啊!可以发这个愿。

问:可是我跟朋友说了以后,他们说:“就你这点儿德行?你知道修这些需要多少阿僧祇 劫吗?”我说:“那我就从现在开始从头修!”我现在有这个想法:哪怕是在娑婆世界,我就让认可我的人、相信我的人都在我的领土里生活。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有点妄自尊大?

师:他们是凡夫。你敢这样想,你就是大菩萨。但是这样想了就要去做,去努力。如果不去做,那就是妄想了。有些人生来喜欢学别人的东西,有些人生来喜欢自己创造。世间上就这两种人,一种是创造性的,一种是接受性的。

问:有个同修在未出家之前就已经开始修行,一个金刚上师给他传了大圆满的加行法,他一打坐一入定就看见五颜六色,整个宇宙都是银白色的。腾空之后,从空中往地球上看,刚开始能看到五米远,然后成倍地增长。到最后他感觉自己坐在一朵大莲花上,到一个无边无际的地方。从那以后他就不敢再修了,因为离师父太远了,没有人指导。

师:他这是没有见地,所以很难修上去,很难进步。这些本来是属于修行的正常反应,他的师父在传他法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会有这些反应。

问:那他朝这个方向继续修,行吗?

师:可以。

问:他看到的莲花是妄想,还是真实的呢?

师:是妄想。妄想也是心力所致,心力不专注,妄想也想不出来。现在让你们在心里妄想一个万行的形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妄想不出来。为什么妄想不出来呢?你们的心力不集中,是魂魄不健全的人,多数都只有三四分的魂魄在身体里面,六七分都跑掉了,所以观想什么都观想不出来。能达到九分以上的魂魄在身体里面,也就是有九成的精气神在身体里面,你观想什么顷刻间就出现。尽管那是妄想,但它是心力专注的证明。心力不集中不专注,什么都妄想不出来。一个高度专注的人想什么,他心灵的画面上顷刻就勾画出什么。为什么我们勾画不出来,无法形象思维呢?因为不专注。专注的人都善于形象思维。尽管这是妄想,但也是修行相当高的境界,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才能想什么,心灵的境界和画面上就出现什么。 跟道比,这叫做妄想,叫做邪知邪见,但是跟俗人比,它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像写毛笔字一样,比如写一个中国的“中”字,一个会写字、魂魄健全、心力高度集中的人,还未动笔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写,“中”字已经在他心中出现了。可是一个心力不专注的人,写一竖才想到横,写一横才想到竖,写完前一笔才想到后一笔。所以写字要“意在笔先”。但我们通常是“意笔同时”。也有少数人是“意在笔后”,写完字才发现刚才怎么写了这么好的字,或者刚才怎么写了这么差的字。因为他意在笔后,觉照在后,而不是在前。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事情做完了才意识到就叫做“意在事后”。高智商的人、成功的人,做任何事都是“意在事先”。 观想本身就是帮你对治妄念的方法,通过观想明师的形象、佛菩萨的形象,让你的心智变得集中。太散乱的人用这种方法不行,可以随息。随息还不行就数息,从1数到10,然后再从头开始数,就这样慢慢地改变方式。当你能通过数息不打妄想时,就可以开始形象思维。当你能用形象思维把一个画面清晰地勾画出来以后,形象思维也可以放下不再需要了。所有这些方法都是祖师们看到众生无法入道,针对这种状况创立的法门。比如有的人一上座就打瞌睡,我就给他设立一个方法,不让他坐,让他蹲马步。我就不相信他蹲马步还会像鸡啄米似地点头打瞌睡!可能有一天他就是蹲马步入定的。

问:用呼吸法念《金刚经》可以吗?

师:可以。找到自己的禅病以后,就要找一个方法来对治它。所有的法都是对治病的药。

问:您能不能谈谈四禅八定和见性之间的关系?

师:四禅八定修完也未必能明心见性。而有一种人虽然没有禅定功夫也一样明心见性。有的人是先明心见性,后修四禅八定;有的人是先修完四禅八定才明心见性;两者同时的也有。但多数倾向于先修完四禅八定才明心见性。再来人一般是先明心见性,后修四禅八定,因为他们的悟性比较好。像社会上的一些知识分子,高智商的人,你跟他讲佛理,他马上就明白,这属于慧在定前。慧在定前的人通常是先明心见性再修定。或者他们根本修不了定,因为慧是非常敏捷灵动的,先开智慧的人往往很难修定。所以为什么佛教一直提倡不要在意和执着感应和神通呢?一旦在意执着,就会和它融为一体,禅定就很难再修下去了。 修四禅八定跟身体的素质很有关系,身体不好的人很难修,身体有一点点障碍,禅定功夫都过不去。但修四禅八定是改变色身唯一的办法,想改变色身必须走四禅八定的道路,只有四禅八定才能把色身一点一点地转化掉。顿悟是转化不了色身的。

问:您说没有四禅八定也可以明心见性,但是没有定力如何守得住证得的东西呢?

师:一样守得住。你看从政的人随时都在觉照之中,在明心见性的状态里,这就是定力。但这不是四禅八定的那种定力,他们的身体并没有通过四禅八定而转化,而是他们的心智在刹那间达到了一个高度。出家人要想转变身体必须走四禅八定的路。如果你不想走转变身体的路,就要把你的心智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最后尽管你可能明心见性了,但照样生病,生了病照样跟俗人一样“哎哟,哎哟”地叫。有些人明心见性了,而且禅定功夫很高,即便生病了,也可以把自己的身体空掉,不把念头放在身体上。就像我们盘腿一样,腿痛了,念头可以走掉,出去神游,不放在腿上。

问:搞政治的人,他们的明心见性是不是相当于刹那定?如果不是刹那定,怎么会与道相应,见到性光呢?就像您说的,他们一下就能提起来。

师:那不应该叫“刹那定”,而应该叫“持久定”。你们可以看看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这方面的定力比我们出家人要高得多,所以他们的定力应该叫持久定。他们都是利根器的人。从定力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根器。

问:这种人随时在状态里面,随时能控制自己的身口意,这算不算是四禅八定?

师:他们这种定不叫四禅八定。刚才JZ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刹那定”。但这不是刹那定,所谓的刹那定是刹那间有,刹那间又消失了。而这种人的定力是不会刹那间消失的,而是随用随在,不用即无。

问:那这跟三摩地有什么关系呢?能进入三摩地是不是四禅八定已经修完,而且明心见性了?

师:是,能进入三摩地确实是四禅八定已经修完了,否则无法处在三摩地中。

问:是不是有世间禅和出世间禅,而他们的这种叫做世间禅?

师:这样讲也只是方便善巧。不能把这种人的定当成世间禅。世间禅就是出世间禅,只是我们的身份不一样,他们刹那间能提起来的,和我们的并没有区别。我们是根器不够,刹那间提不起来,只有通过转变色身一点一点地累积。他们是与生俱来的根器,虽然没有通过四禅八定一点点地累积,但刹那间就可以提起来,而且可以一直停留在这个高度,随时用随时就有。

问:我看他们无论是喝醉酒还是睡觉,基本上都在觉照里面,睡着了,有人进来也知道,他们的定力是很厉害的。

师:其实他们喝醉酒放松了以后,灵性的力量恰恰在这时候出来了。有一种人就是通过喝醉酒放松了,智慧才迸发出来。而我们通过打坐修禅定,无非也是训练身心慢慢地放松,最后达到了习惯性的放松。随时都处于放松状态,智慧才会显现。

问:那睡觉的时候算不算是一种定呢?

师:睡觉的时候叫做“昏沉大定”(众笑)。但是有一种人白天一直在修道,在捕捉,由于头脑带着我执刻意在修,进入不了状态,间隙没有出现,他进不去,反而没有境界。当他放松去休息时,间隙就出现了,他瞬间就进去了。所以密宗称它为梦中成就。因为白天用功有我执,身心会很累。当放下休息时,在休息的那一刻就有了转变。

问:这时候灵性就出来了?

师:对。

问:如果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是不是用这种方式保持下去就可以成就?

师:不是保持,还是捕捉。比如我第一次捕捉到这种感觉是在绝尘洞闭关的时候,当时我刚进洞七天,每天打坐十几个小时,累得要死,浑身绷得紧紧的就像板结了一样,我想:怎么搞的,这么久了还没有那种天塌地陷,像放礼花一样的情况出现!于是我把腿一伸想放松一下,突然眼前“啪、啪、啪”像放礼花一样连续响了几次。当时我不敢动,心想:别动,别动,一动就把经络堵住了,可能这个姿势正好顺着经络。所以我就歪着身体躺在那里,等到放完了才坐起来,心里无比喜悦。从此以后任何时候我的眼前都是光亮的,从来没有黑暗过。放完之后,我的整个身心也就放松了下来,证实了也就不再渴望了。因为当时师父传法的时候就告诉了我修到什么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问:这是不是色身转变的开始?

师:还不是。

问:从哪方面可以判断色身的转变呢?是不是破了五蕴就转变了色身?

师:关于色身的转变经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在色身转变的最初,我们身体会先出现暖的现象。当暖相产生的时候,身体软绵绵的,即便八十岁身体也如同十几岁的童子身。我们汉传佛教也有一个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四相之中每一相都有一个征兆,有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反应。暖相产生后身体就慢慢开始转变了,病会逐渐减少。刚才讲到身体健康的人手脚是冬暖夏凉,这种人修行很容易出现暖相。童子身出现暖相是从下往上暖。结过婚的人产生暖相是从上往下产生反应。 到“顶”的阶段主要是头部有些反应,比如耳鸣,这种耳鸣绝对不是病态的耳鸣,而是身体的精气神升到头部以后产生的。还有眼睛充血、头疼眩晕、流鼻涕等。这种鼻涕不是我们平日排污垢流的鼻涕,而是能量冲上来以后打不开梵穴轮,降下来产生的。所以过去的祖师修到这里,至少一百天不说话,把舌头顶着上颚,鼻涕——能量就不会漏掉。我看在座的还没有一个产生这种现象。我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三个月就出现这种现象,而且口水多得“咕咚、咕咚”地往肚子里吞。我想:怎么这么快呢?别人告诉我说小孩子修就是这样,成年人修就没这么快。 再下来是“忍”,也就是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在过关的时候,很难一次十次就过去,一种现象可能要重复百次才会过去。一般人到这个时候熬不过身体的习气,吃不了这种苦,都会放弃,失去信心。 “忍”这一关过去以后就是“世第一”,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时候你才勉强称得上是一个人。什么叫做人呢?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我们现在都没有修过四加行,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都不能称为人。过去我给大家推荐过南怀瑾的《如何修正佛法》,这是他的代表作,讲得比较系统。元音老人的著作流通处也要多进几套,大家都要看一看,不看书是不行的。

问:留下肉身的人是不是都已经将色身转化了?

师:对,只要留下肉身,色身都已经转化。但转化了色身未必就已经明心见性,超越了三界。

问:修到身体虹化应该已经明心见性了吧,虹化不是身体都空掉了吗?

师:如果光修身体,修到虹化身未必就已经明心见性。但是我们都能意识到这种情况,古人、现在的人、未来的人也会意识到这种情况,所以在修虹化身的时候,不仅会把力量用在修身体上,也会用在修心态上。单单为了达到虹化身而修身体是得不偿失的。想明心见性,开智慧,还要在心态上下功夫,要从两方面同时下手,两条腿走路。

问:也就是说不一定要明心见性,只要按这个方法修,就可以达到虹化身?

师:对,可以。达到虹化身,用这个方法修三十年足够了。但是三十年只修身体,心态上没有超越,没有证到空性,没有超三界,达到虹化身又有什么用呢?临济祖师不是有个师兄已经修到随时可以坐脱立亡,但他的师弟说:“尽管你有这个功夫,但你连师父的意思都还不明白!”所以这只是身体上的功夫,未必是心性上的功夫。功夫分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一种是心性上的。

问:这是不是就像六祖说的“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师:这是就心态而言。如果从身体上来讲,能修到虹化的人在这世界上也是少之又少了。就像一些所谓的“外道”,那是跟究竟的道相比才称为外道,实际上他们的身体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飞,或者潜在水里几天都不会死。这些都是功夫,都是用某种方法修出来的,但跟明心见性没有一点关系。

问:如果拿三界来说,虹化之后到哪里去了呢?

师:虹化之后那个东西就回归源头了。源头在哪里呢?无处不在,她本身就是一团光,任何地方都有光。她聚则成型,散则是一团光,或者变成一缕烟。她是不需要修的,要修的是这个色身。

问:如果没有明心见性,只是修到虹化身,那又到哪里去呢?

师:一样是回到源头,与虚空同体,以法界为身,法界藏身。

问:已经回归本源本性了,还不算明心见性吗?

师:没有。俗人和我们,修与不修,死了以后,最核心的那个东西都是法界藏身,以法界为身。只是开悟的人活着的时候,随时可以出去和法界融为一体,也随时可以从法界中独立出来成为个体,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做主。而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死的时候是被动的,但他本来就是从法界中来的,死了以后自然还是回到法界中去。修行成功的人不等到死,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脱离四大回到法界中。 (师拿出一个陶瓷福娃说道)发明这个福娃的人相当了不起,一定是一个开悟的人。据说它是俄罗斯的一个修女发明的,有八层身体,每一层的颜色都表达得非常准确,所以我说她一定是一个开悟的人。她可能是为了讲法的方便才创造了这个东西。 你们看,修与不修,好人与坏人,都有这个东西——本来面目(套在最里面的一个小福娃),只是修行人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脱离前面的一到八层身体,自由地来去。没有修行的人死了以后,外面这一到八层坏了,也一样回归到源头。

问:您是说不管开不开悟,是凡夫还是圣人,死了以后都要回归源头?

师:对,都要回归源头。这个东西,最先来的是她,最后离开我们肉体的也是她。如何能变被动为主动,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脱离外面这一到八层,自由地来去呢?就是要先转变色身。色身转变以后,就是昨天讲的火箭发射的原理:活着的时候就把她(本来面目)催出去,送上太空。也就是要蓄积精气神和能量,开通中脉,念动真言点火把她送出去。你们说这是有为还是无为呢?这完全是有为的方法。到了一定高度,有为和无为是不分的,就是一个方法,只不过为了讲法的方便,入手的方便,把一个东西一分为二,说这是有为的,那是无为的。到了最后不仅有为和无为是一体,色身(外面的八层身体)和她(本来面目)都是一个东西,前面这八层是她的影子和辐射,是她能量的复制和再现。如果没有她这个能量的存在,就不可能出现前面这一到八层的身体,这八层身体直接受她的影响。 好多人只是突破了一层身体就以为自己开悟了,解脱了。没错,就这一层身体来讲,他的确是开悟了,解脱了。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小做梦就可以出去游玩,也就是灵魂出窍,实际上出去的是这一层(第二层)。这是天生的,很多人都有这个功能,而且这个功能有遗传性。但是达到这一层(第三层),能出去的就少了。一旦能出去,我们就说这个人是个半仙,小神仙,有预知功能,能帮人查事。

问:有些人晚上到地狱去当差,就是这一层吗?

师:对,就是这一层。因为他脱掉了前面的两层外壳,是第三层。如果我们修禅定功夫,最先出现的就是他。常听你们说梦到万行如何如何,实际上你们梦到的就是他的这层身体,这层身体也是妄想。比如说今天我想到你WA了,你今晚做梦未必会梦到我,可能明天后天才会收到我的信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你的门没有打开,就像你的手机关机一样,我的信息在你的门口等着。明天你的手机开机了,我的信息瞬间就进入了。

问:如果手机永远都不打开,信息会不会反弹回去呢?

师:会反弹回去。但是有的在半路就已经消失,被大自然的力量同化掉了。

问:多长时间会消失呢?

师:多长时间消失很难确定,取决于他的禅定功夫。三至四层可以主动和人沟通,进入对方的梦境。

问:这是不是叫做化身?

师:跟前面的相比就叫化身,但跟后面的相比,还是妄想身。

问:是不是晚上做梦出去的就是妄想身,白天出去的就是化身?

师:在《楞伽经》里佛祖给妄想身取了个名字叫做“意生身”,也就是通过用意识、意念化现出来的,带有作意的意思,作意就是刻意地动念头。比如一个人在山洞里闭关,但是别人看到他在洞外,在山下。为什么呢?一个人长期关在山洞里,茅棚里,心总是往外跑,心往外跑就带着一股力量,力量一足就形成一个影子跑出去了,别人就误以为那是他的化身。我到西藏碰到拉蒙师父时,向他提出这些问题,他一一给我做了解释,并叫我读《楞伽经》。读了《楞伽经》我才明白这叫做意生身,是动了念头才产生的身体。但是跟本来面目相比,他还是妄念的化现,而跟第一层躯壳比就叫做化身了。 真正的化身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而他本人并不知道。比如你想佛祖,佛祖自然就显现了,但这只是你想,佛祖并没有动念头。达到这个境界只要你想佛祖就有用,佛祖不需要动念头想你。

问:化身是不是有一个实质性的肉身?

师:看上去是实质性的,实际上跟我们的肉身还是有区别的,只是眼睛看上去没有区别。过去很多禅师修到这个层次都很难再进步,因为他以为自己已经大功告成了。实际上通常都在这个地方被卡住,很难再前进。你们要是理论知识丰富,理解力比较强,悟性比较好的话,看过去祖师留下的悟道偈,和其他祖师驳斥他们的诗偈,就会知道他们都是在这个阶段出现了状况。

问:是不是修出“意生身”还不算明心见性,非得见到最后一层才算?

师:所谓的明心见性,每一层针对前一层就是明心见性,就叫做解脱。比如第二层针对第一层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解脱。但最究竟的是这个东西(最里面的一层——本来面目)。

问: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是佛的境界?

师:对,就是佛的境界。当时的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就证到了这个东西。我特别读过他们当时证悟的经过,他们对开悟经过的场景描绘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区别。也就是他们在山洞里,在野外打坐了多少年都没有与道产生感应,没有产生质的变化,有一天坐着坐着突然感觉虚空中有一股力量降到自己身体里面,身体产生了一个大的爆破。从此以后他感到整个身心都脱落了,与天地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他对自己才产生了真正的信心,才相信世间上没有自己转化不了的事情。耶稣和穆罕默德对开悟场景的描绘一模一样,只有释迦牟尼佛对开悟的过程没有这样直白地描绘过,他是夜睹明星而豁然顿悟。他看到的明星绝不是天上的明星。他在野外森林里打坐,天天都可以看到星星,为什么之前没有开悟,那一天夜睹明星就开悟了呢?他看到的是里面的明星,而不是天上的明星。

问:也就是说同样是开悟见性,但每个人所悟的深度不同?

师:对,深度不同。

问:书上说力量大的人和很多祖师一透就透三关,他们是不是过去世都有修过?

师:那都是再来人哪!他们真的是一透就透三关,顿悟真的是不离渐修。一悟透三关是说一个修行人用功多少年都没有消息,突然有消息,刹那间就完成。有些人确实是打坐多少年都没有消息,眼前一片漆黑,所谓的漆黑桶底,都要放弃了。就在他放弃的时候,真的就一悟透三关。而有的人一打坐就有消息,十几年来都有消息,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透三关。这跟他们在因地上用功有关系。

问:真的是十地顿超一念间吗?

师:绝对可以一念精进超百劫,十地顿超,不历僧祇获法身。


{返回 万行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轻重缓急就是道
下一篇:禅定成片才算功夫
 精气神与化身的关系
 身体出汗有利于排毒
 万行法师法语
 先天的力量也需要后天的力量启动
 降伏其心 一 学佛的人就是不一样
 降伏其心 二 老人能否修炼成功
 大道至简
 如何来人才
 降伏其心 三 修生理与修道
 事靠人做,人依“事”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步入实修之道·修行的成就[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五二、图画[栏目:慈航法师]
 自觉手册 6-6 附录一[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七十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依止上师-依师之次第-修学上师之意行8[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如何运用不同的方便去调伏不同的烦恼,善巧运用非常重要[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什么是“无常”、“无我”?[栏目:佛教徒基本问答]
 法身 报身 化身[栏目:法闻法师]
 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经部噶玛[栏目:慈航路途]
 舞台和演员[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