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四课 示厨(明·紫柏)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04

  

  第十四课 示厨(明·紫柏)
 

  佛言:凡三宝之地,办造饮食供养佛、法、僧之所,谓之香积厨。故办造饮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业不净,则办食之所不名香积厨,谓之秽积厨矣。
  
  何谓三德?清净、柔软、如法是。何谓六味?淡、咸、辛、酸、甘、苦是。盖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洁,荤秽不拣,便失清净德;若不精细甘和,稍有粗涩,便失柔软德;若不随时措办,制造得宜,忽略纵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无六味调和,亦不成就。盖淡味为诸味之体;咸味其性润,能滋于肌肤,故味之调者,必以盐为首;辛味其性热,能暖脏腑之寒,故味之辣者为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啬者为苦。
  
  汝等即三德六味谛审观察,了知德之所以然,与味之所以然之说,加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勤勇善巧,办造饮食,奉佛供僧,此人功德,假使以满虚空七宝布施,无量劫不生疲厌悭吝之心,与相较量,其功德亦万不及一。
  
  何以故?三德无阙,六味无失,此等饮食,若触佛鼻,若入僧口,如嗅旃檀,如饮甘露,五内调和,百毛畅悦,身适心安,显资色力,冥资心力。色力得资,则身康健;心力得资,则神无扰。身康健,则进道有资;神无扰,则观智易成。凡饮食不如法,则身多病,心多扰。身心既病且扰,而能精进开悟者,无有是处。
  
  即此观之,修行人之性命,实系于厨中人之手,故厨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谓之牛头阿旁,杀人无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心,率领六根四肢,如法办造饮食,奉佛供僧者,谓之大慈悲菩萨,故曰:「三千诸佛皆出在厨中。」
  
  又为常住悭吝,不尊贤敬贵,当来得饿鬼报;为常住破费,不察来处艰难,当来得贫乏报。又办造饮食,六根不谨,九窍放肆,四肢不净,当来得粪蛆臭虫报。
  
  如上所述,皆如来所言,若闻若见,当生惭媿。遵而行之,愚痴必破,般若必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在身心安隐,当来得无上道,登菩萨位,佛言无诳,厨中佛子,当体佛心,出苦有分在。
 

 


{返回 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五课 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下一篇: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三课 缁门崇行录(选录)(明·袾宏)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六课 四愿齐说(明·憨山德清)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一课 十劝(南朝梁.善慧)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三十课 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四课 文选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二课 七笔勾(明·袾宏)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八课 佛寺联语(选录) 上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六课 无相颂(唐·六祖惠能)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八课 佛寺联语(选录) 下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三课 信心铭(隋.僧璨)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五课 三藏圣教序(唐·李世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妙门坐禅法(洪丕谟)[栏目:天台宗文集]
 佛法与生态哲学(释昭慧)[栏目:佛教与哲学]
 草堂[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寻找上师[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五回 拜喜目夜神[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一条戒[栏目:法音宣流·嘎玛仁波切]
 佛教文学观 二、僧人佛教文学作品 三 僧人佛理文[栏目:佛教与文学]
 于菩萨学处求学.及学已受菩萨戒之程序?[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