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三节 「无事」与「无」字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1
  第三节 「无事」与「无」字
  临济宗创始人义玄还进一步提出了「无事是贵人」的命题,认为「无事人」就是佛,「无事」是人的真正本质。他说:
  道流,切要求取真正见解。……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下。〕
  尔诸方言道,有修有证。莫错,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尔言六度万行齐修,我见皆是造业。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狱业,求菩萨亦是造业,看经看教亦是造业。佛与祖师是无事人。所以有漏有为,无漏无为,为清净业。有一般瞎秃子,饱吃饭了,便坐禅观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厌喧求静,是外道法。祖师云:尔若住心看静,举心外照,摄心内澄,凝心入定,如是这流,皆是造作。是尔如今与么听法底人,作么生拟修他证他庄严他!渠且不是修底物,不是庄严底物。若教他庄严,一切物即庄严得。〔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9页中。〕
  概括起来,这两段话的意思有三点:一是抨击了佛教各种各样的修证行为,认为一切修证行为都是在「造业」,一切佛法也都是造作,求佛求法就是造地狱业,是违背自由解脱要求的。二是提出无事人就是祖、佛,清净业就包括有烦恼无烦恼,有造作无造作的一切活动。三是批判神秀北宗一系不懂得心即是佛、不懂得现实人具有无限价值的道理,而一味在心上用工夫,如「住心看静,举心外照,摄心内澄,凝心入定」,这实际上是向外求取价值,与成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义玄在这里所讲的「无事」,当然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说不要有人为造作的事,即不向外追求。这种没有外在的造作,也包括不特意向内用功,不求佛,不求法。换句话说,「无事」就是在日常行为中体悟平常无事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平常心」,顺随日常生活,饥来食,困来睡,无住无念,无思无虑,任运自在。在义玄看来,「无事」是人的真正本质——本来面目。「无事是贵人」的命题是对「平常心是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与此相联系,义玄还提出「无位真人」来表述临济宗的理想人格或最高主体性,他说:
  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注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6页下。〕
  义玄还这样描述无位真人的境界:「入火不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游园观,入饿鬼畜生而不受报。」〔注释:同上书,500页上。〕「无位真人」是彻见自己本来面目的、超越种种相对差别相的、无所滞碍的、无限自由的人。无位真人是并不离肉身,又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超越报应的人。无位真人具有绝对普遍性,当下就显现于众生身上,显现于众生的现实生活中,如若另外远求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义玄又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干屎橛是擦拭不净之物,非不净就不必用它。意思是众生自心清净,就不必另求无位真人。义玄的话就是为了打破人们对外在于自身的佛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无位真人是无限自由的精神主体,或者说精神主体的无限自由境界。义玄的无位真人说显然与道家的人格理想「真人」观念有思想上的渊源关系。
  黄龙慧南在阐扬义玄的「心清净」和「无事」的思想时提出了「自心」的主张。他说:
  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心息故心心无虑,不修故步步道场。无虑则无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提可求。〔注释:《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632页下。〕
  「息心」的「息」是止息的意思。「三界」,指众生所居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慧南所说的「息心」是止息向外追求的心念,也是提倡不要特意修行,不去作凡圣的分别,主张「步步是道场」,没有三界可超脱,没有菩提可追求,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随缘任运,直下体悟。
  杨歧一系在阐扬临济义玄思想时,还着重引向反对知解,并以「无」字为参学悟道、直指成佛本原的重要法门。据日本学者柳田圣山的看法〔注释:参见〔日〕柳田圣山:《禅与中国》,172页,北京,三联书店,1988。〕,在距赵州从谂禅师200年后有杨歧一派的五祖法演(?-1104),在他的《法演禅师语录》中最早出现了关于「赵州无字」的公案,文云:
  上堂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僧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州云:「为伊有业识在。」师(五祖法演)云:「大众,尔诸人寻常作么生会?老僧寻常只举『无』字便休。尔若透得这一个字,天下人不奈尔何。」〔注释:《大正藏》第47卷,665页中、下。〕
  这是说,赵州从谂认为狗子还有业和识(分别)存在,所以没有佛性。五祖法演利用这个说法进一步举出「无」字,认为参透这个「无」字也就达到了解脱生死的禅悟境界。
  大慧宗杲(1089-1163)也十分重视参究「无」字,他说: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此一字子,乃是摧许多恶知恶觉底器仗也。〔注释:《答富枢密(季申)》,《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6,《大正藏》第47卷,921页下。〕
  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提撕举觉,左来也不是,右来也不是;又不得将心等悟,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作玄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击石火闪电光处会。直得无所用心,心无所之时,莫怕落空,这里却是好处。〔注释:《答张舍人状元(安国)》,《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30,《大正藏》第47卷,941页中。〕
  「提撕」,此指对公案的专心参究。「举觉」,指运用、强化自身的直觉。这两段话都是说,「无」字是打碎恶知恶觉的有力手段和工具。参禅人要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对「无」字的参究领会,要运用直觉反复体悟,排斥一切分别,绝断理性思维,直到无所用心,心无所往,进入一种空寂(空无)的境界。在宗杲看来,若参透了「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的公案,破除情尘,就进入无差别境界,此时甚至也就能放下屠刀,立地便成佛了。〔注释:详见《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28,《大正藏》第47卷,933页中。〕
  宗杲为了提倡直觉,十分强调超越知解分别的障碍,他说:
  泉(南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圭峰谓之「灵知」,荷泽谓之「知之一字,众妙之门。」黄龙死心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要见圭峰、荷泽则易,要见死心则难,到这进里须具超方眼,说似人不得,传于人不得。〔注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6,《大正藏》第47卷,879页中。〕
  这是在批评荷泽神会和圭峰宗密强调知的思想。宗杲强烈反对执着为语言文字,主张打破知觉的困扰,摆脱经典的束缚。他也同样认为「知之一字」是「众祸之门」。
  继法演、宗杲之后,无门慧开(1183-1260)禅师,为适应当时禅门广泛流行的参究「无」字工夫的趋势,精选出各种禅录的著名公案四十八则,另加评唱(解说)与诗颂,编撰成《无门关》一书,并盛行一时。此书第一则就是赵州从谂禅师的「赵州狗子」公案,文云:
  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无门曰:「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注释:《大正藏》第48卷,292页下。〕
  无门慧开强调要参透祖关,阻绝心路,并标举「无」字为祖师关,同时又对如何参究「无」字作了生动而形象的叙述:
  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吐又吐不出,荡尽从前恶知恶觉。久久纯熟,自然内外打成一片。如哑子得梦,只许自知;蓦然打发,惊天动地。如夺得关将军大刀入手,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游戏三昧。〔注释:同上书,293页上。〕
  对于怎样参究「无」字,无门慧开强调,首先要使尽全身的解数生起一个疑团,并集中全部的意志和注意力,引导起伏流注的意识流专注于「无」字,荡尽以前的一切恶知恶觉,彻底破除各种执着,泯灭思虑分别。这样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工夫一到,便能体悟「无」的精神,豁然开悟,心花怒放,主客合一,悠游自在,显示出主体的无限自由,获得彻底解脱。
  杨歧一派所展示的参究「无」字的独特方法,表明了禅宗的学人对「无」字的热烈歌颂,也使「无」的思想获得淋漓尽致的发展。这里应当指出三点,第一,「无」字公案的「无」字本身不是思想,而是一种禅修的方法。正如《无门关》所说,参究「无」字,不能把「无」字当作虚无或有无的无来理会,如果把「无」字作为哲学思想来思考、分析,就陷入「恶知恶觉」的困境,而不得解脱。第二,禅宗学人选择「无」字作为参究的方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基础的。其一是禅宗学人普遍认同般若学一切皆空的思想,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性、本质是空,而空也就是无。这个空或无又不是一般所说的非存在,而是超越存在和非存在的绝对本性。其二是中国传统的天地同根、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深刻地支配了禅师的思维方式。看禅宗学人意在通过参究「无」字以体悟人生与宇宙的本性,把握主客体的真实,内外打成一片,以获得精神自由。这也是见性成佛思想的新发展。似乎可以这样说,禅宗学人的内在心路是在万物本性空无的基础上实现主客体合了,并通过对「无」字的参究来实现这样的宗教体验,以达到自由的理想境界。第三,从方法上看,参究「无」字与道家的无为是相通的,与佛教专心于修习一行的一行三昧似乎也是一个路数。

{返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四节 菩提心与忠义心
下一篇: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二节 见闻觉知与全体大用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三节 密宗的..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五节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五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第四节 道体说的牵..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一节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九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第五节 念佛禅..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一节 三法无差..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三节 「神」的意蕴与神..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小结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三章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第二节 宇宙时间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染与净[栏目:月溪法师]
 究竟的科学 圆满的教育[栏目:达真堪布]
 必须皈依上师才能接受传承吗?[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倓虚法师与长春般若寺(邱高兴)[栏目:倓虚法师纪念文集]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佛菩萨做担保人[栏目:人行道]
 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栏目:修行笔记]
 《正理经》简读之八[栏目:因明学讲记]
 关于成功[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