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灵超越烦恼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7

心灵超越烦恼
 
  人,内心的放下其实和修一颗“宁静”的心有关系。内心归于“宁静”以后,轻松才不成问题。
  记得有一位外道修行了一辈子,很痛苦,找不到解脱的方法。于是,来找佛陀。只见他披着袈裟,手里拿着钵,寻问佛陀人生之真理。佛陀说,放下,一切自在,放下吧!那名外道把钵放下了。佛又说,放下,外道又把手里的东西全部放下。佛第三次说放下,外道不知其所以然,环顾四周找寻,发现没有东西可放了,全放下了!佛陀说,不是让你放下事物,而是让你放下你执著的一颗烦恼的心!
  是的,放下烦恼的心!世间万物才会变的“宁静”起来。
  假如你有心潜修佛学,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找寻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宁静”。当你找回自己真实的内在,就可以体会到,其实不用依靠外在的刺激,你也可以活得很快乐。
  世界上种种的繁荣虚华,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刺激只能片刻,享受无法永恒,运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快乐,统统都是暂时性的。好比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演奏,场散曲终,终有结束的时候。而人们总妄想在片段中抓住永恒,奈何依然做不到。因为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合就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研习佛学和佛学文化,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痛苦,更是为了增长快乐。
  假如佛学使我们的精神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在教规教法的束缚之下,使你很累,很苦恼,那谁还会学习佛学文化呢?正因为学习是快乐的才使我们广大僧众有了追随佛陀的意愿。
  佛学具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学的,非常实际的和正确的减轻痛苦和增长快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任何一种其他的减轻痛苦和增长快乐的方法,都更为彻底,更为正确,更为究竟!

  所以说,修习佛教文化的确是能让人减轻痛苦、增长快乐。因此,我们要学习佛学文化。
  那快乐是什么呢?只有究竟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才是究竟的快乐啊?寂灭一切痛苦才是真正的快乐!
  佛经里面说证得“灭果”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是“灭”呢?所灭的是什么呢?只有灭除将来有可能生起的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我执、法执,那才是永久的快乐。

  菩提达摩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

  修行应该以寂灭做为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修者以离相为宗。”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一切相才是自己修行的宗旨,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灭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远离一切执著。
  我们还可以说,佛法是一种活法,是一种最究竟、最快乐的活法。
  学习佛学文化能让你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佛法是一种活法,生活就是修行。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学修佛法能让你的心灵超越一切烦恼痛苦。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快乐的佛学文化
下一篇:盛夏时节概说养生
 荡悠悠一帆春色乘慈航
 正信与迷信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精进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般若
 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一节 禅文——养心的六祖寺
 禅道与养生 结束语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通灵澈释病源——读“大藏治病药”讲义有感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苦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二十八课 佛寺联语(选录) 下[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四、鸯掘摩罗[栏目:圣人的故事]
 一 正念观身 练习9 观身无常[栏目: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第六章 大手印与禅宗之比较[栏目:刘锐之上师文集]
 中台禅寺八十三年度冬季中小学校长精进禅七 83.12.25─84.1.1[栏目:惟觉法语]
 第二部 一个简单的修习[栏目:西藏医心术]
 抚慰南亚海啸受创的心灵[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独上西楼[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认识因果 第七章 命运浅说[栏目:清净法师]
 从思惟到不思惟[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