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妙音唤醒忏悔心(程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8
妙音唤醒忏悔心
《净土》2013年第1期
作者:程钧

  说起来,接触佛法的日子也不短了,但是除了童年那些难忘的回忆,就什么也没有留下来。少年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好学生,努力憧憬着象牙塔外花花世界的精彩,努力幻想着“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走入社会,有幸去了很多精彩的地方,看到了世界上不同的风景,见识了旅途中不同的人,享受过欢乐也遭遇过痛苦,伤害过人也被人伤害过。恰如春风夏雨使万物生长,秋霜冬雪更能使万物成熟。在尘世欲念中翻滚迷茫过,终于明了清静明朗的难得与可贵。于是,我安静了,不再向往外面的世界,开始做一个蜗居的人,叩问起自己内心的世界。脚步虽停,心却未曾真正平静。回忆,是漂白了的过去,没有图像、没有声音,但悲欢心念依旧挥之不去。烦恼业障,总是以各种形式潜入梦境,乱我心智!
  
  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
  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赵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
  赵州:“因为还有一切众生!”
  信者:“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
  赵州:“已经超越,已无烦恼。”
  信者:“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
  赵州:“佛陀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者于言下似有所悟。
  
  其实,佛有烦恼,是从悲心上说的;佛无烦恼,是从般若上说的;我们的烦恼,非悲心,非般若,只怕是从无明妄想生的啊!
  人生是河,快乐是鱼,烦恼是石,智慧是岸。爱情、物质固然乱人心弦,但来来去去,终是无常。只有烦恼业障永铺河底,生老病死如影相随。水本清静,法性光明是源泉。有源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海的尽头,即是彼岸。我放下思绪逐水漂流,佛在彼岸向我微笑,微笑是桥,引我渡河。
  但是,渡河,何其不易。乌云能够遮蔽天空,白云亦能遮蔽天空。以出离的心观察每个欲念的云朵,看云起云散,观悲欢离合。无奈,烦恼业障,还是以各种形式浮现而来,并不因我的修持而有丝毫退缩!
  
  佛诞圣日,云开雾散,香花美果,梵音不绝,众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敬佛、上山、品铁观音,回望晴空下的京都,繁华似已远离,却又触手可及。在佛前,《蓝毗尼回忆》那悠扬的佛韵,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平静,并且慈悲;平静,并且充满力量。不同于大多数佛乐的厚重寡欲、收摄心神,《蓝毗尼回忆》神秘唯美,但却能朗朗上口,以入世之音声唱出世之精神,于优美的旋律中隐藏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
  正是这份哀伤让我反思:一直享福,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没有痛苦,我们永远无法发现,隐藏在痛苦根源深处的,是喜乐的宝藏。我们最脆弱的地方,可能蕴藏着我们最大的力量:智慧和慈悲。失而复得,才知满足。也只有对人生苦难感同身受,才会发现慈悲乃是自性的流露。因此,我们应该接受痛苦,保持脆弱,以勇气和爱心,去透视生命。以前人们说我们要忆苦思甜,我看今人缺乏的恰恰是见甜思苦!《蓝毗尼回忆》,在一丝哀伤的情绪中启迪慈悲的真义,让我们得以正视人生苦痛;《蓝毗尼回忆》,让我开始渴望回归自性的家,它唤醒了我本有的菩提心。
  回忆童年,白天练琴画画,晚上燃香打坐。那时候,我以为人生永远会单纯快乐,我以为明天过去永远有明天。波澜之后,才发现,经历愈多,心愈慈,以前是坚强的冰,现在是柔软的水。忏悔是心灵的洗浴,我明白,将心水沉淀出杂质的时刻到了。
  往昔那些蹉跎岁月,那些颠倒梦想,在忏悔中再一次复苏。我以为自己早已放下的,其实一直都在。此刻沉渣泛起,才让我意识到它们从未真正消失过。曾经忽视的善恶业报,是任何人都无法帮你清算的。而无始以来的贪瞋痴,正是这一切烦恼的根源。
  在忏悔的过程中反观自性,我看到了“自我”的挣扎反抗,看到了菩提心的苏醒;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我感应到了芸芸众生的苦难,我不由得大汗淋漓、心痛泪下;长久以来无明编织的一层密不透风的“自我”藏身处,也开始在疼痛中出现裂缝,让“自我”无处可躲,暴露无遗……在一次又一次的忏悔中,你逐渐能体会到:实际上,也原本没有什么“自我”在躲藏;也原本没有什么杂质,需要在心水中沉淀。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一切都是心的造作。当自性中的一切众生,都得到了平静和安乐。真正的安详和愉悦,也就来了。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发愿文中的这四句,正是修行道上的指路明灯,我曾暗忖:佛是如何度众生的?此刻自悟:佛没有在度众生,佛对众生是度而不度。因为他早已指明了解脱的方法,一切,还都要靠我们自己去修行。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终南山参学成就丈夫的佛缘(曾秦)
下一篇:呆若木鸡的佛教徒(庐月居士)
 生活禅的生命力(愚子)
 丛林(童恩兵)
 劝母念佛书(心持)
 政治与宗教(南怀谨)
 佛教与健康(曾智泉 黄美瑜)
 僧人为什么吃素剃光头
 直心是道场(宣化上人)
 释来果禅师与高旻寺(邓来送)
 盲人(阿姜·查)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马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有分 第二集 某法师率徒众来山请法(81、1、22)[栏目:妙莲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六○四)[栏目:杂阿含经]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十二课 五戒[栏目:佛学启蒙]
 云门宗祖师云门文偃[栏目:禅宗·云门宗]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七节课[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学习]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栏目: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佛教为什么分为小乘和大乘?[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卷[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伍 跌在起跑点?[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三十讲[栏目:智敏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