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一节 佛学调心安养——灵魂魄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0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在这一章节里我们将分几个部分对禅道养生理论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以便大家有一个较详尽的认识。

第一节  佛学调心安养——灵魂魄

  养生学有“下士养生,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之说。禅道养生是佛学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禅文化里养心是重点,清心寡欲的禅“——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义理,奠定了禅修于心的崇高境界。
修心之心,不是专属我们这颗嘭嘭跳动的心脏,而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灵气之所——灵魂魄。
  灵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灵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安康。
  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的最初阶段,就是襁褓中的婴儿状态,被叫做:”纯阳之体”,为什么是纯阳呢?因为小孩子的身体一派阳气充足的表现。
  “纯阳之体”的最初状态,就是不怕冷。现在儿童常生病,什么原因?老人们说:“都是捂的”对!捂的。小孩子阳气饱满,手心是热的,“吃半饱,穿得少”才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越来越怕冷了,阳气在衰减。直至死亡。
  人死了,两手撒开,代表着灵魂魄已散尽(魂灵出窍)。再看婴儿,一落生,两手紧紧攥着拳头,那是在牢牢的握着灵魂。
  可见,灵魂魄才是心之本,心之根。
  所以,禅道养生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你延长这个灵魂魄在你身体中存留的时间。
  大家知道,佛教认为生命是非常非断的,生命在死后既不存在一种永生的灵魂,又不是完全断灭的。佛教认为,在色身散坏之后,生命并未完全断灭,而是以“中有”的形式继续存在。
  关于灵魂是否存在论,中国的禅宗不去参与这场辩论,而是以禅道养生的理论,指导人类最求最大的健康需求——延长灵魂魄的存在进而拉长人类寿命。
  禅道养生采用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换一种说法禅道养生,要接受一切自然的事物和规律。顺着这个规律去修生养性,以保持灵魂魄在身体中的久住。


{返回 印良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二节 道教理气安养——精气神
下一篇:禅道与养生 第一章 禅道 第三节 禅茶——养神的天心永乐禅寺
 钟鼓鱼磬的由来
 教育出管理
 生活需要等待
 少计较•多快乐
 智力与智慧
 禅道与养生 第二章 禅道养生论 第四节 儒释道“三医”养生的辩证关系..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有支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布施
 绿影扶疏意味长
 浅议佛学“六度”般若之精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性释义[栏目:王骧陆居士]
 制作美味沙拉的诀窍[栏目:一生要素]
 给当代弘法把个脉[栏目:济群法师]
 佛法与现代人的“心病”[栏目:陈兵教授]
 不要忘失调伏内心的正念[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和实践之道(朱斐)[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身体有疾病是心态不好[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三论宗的弘传[栏目:三论宗文集]
 La光出生顶门眼[栏目:首愚法师]
 何为诸修之首?[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