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畅谈“当代佛教与慈善”——道坚法师作客微访谈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2
道坚法师作客微访谈 畅谈“当代佛教与慈善”

  佛教从慈悲利生的理念出发,自古就有救急救难、关怀贫病、架桥修路、热心公益的传统,在当今社会更加发挥出特有的积极作用。2013年10月25日下午15点整至16点整,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应邀作客“新浪佛学频道”进行微访谈,与网友们就“当代佛教与慈善”进行探讨。

  在此次微访谈中,网友们主要就佛教慈善的发展、佛弟子如何参与佛教慈善事业,以及个人在学佛中面临一些困惑等问题进行提问,道坚法师一一解答,扼要清晰、中肯平和,很多网友反映获益良多。

  在访谈中,有网友问到当代佛教慈善在发展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境,道坚法师答到,当今中国佛教慈善的困境,一是相关法规的冲突,导致有佛教背景的慈善,被认为是有目的的传教行为,而受到某些单位的抵制。二是中国佛教慈善尚处在初期阶段,其组织能力、管理水平、社会影响等,都有等提高。三是因为佛教的背景,尚很难进入真正的社会公益。

  然而由于目前国家提倡社会慈善,宗教慈善也受到国家重视,并出台过相关政策和文件,也就是说,从国家层面上已经没有成立佛教慈善机构的障碍。如果说有障碍佛教慈善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佛弟子是否精进的问题了。

  对于佛教及佛弟子参与社会慈善事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道坚法师认为,佛弟子应以感恩的心看待对资助的对象,是他们成就了我们修行的机缘。同时要以智慧考察,如何高效运行,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帮助他人。最重要的,佛弟子做慈善布施,应有三轮体空的观想,不作功德想,以作传教想。

  慈善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也是实践生命价值的有效方式之一,每个人都应具有慈悲善良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以实现内在的充实和喜悦。做慈善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捐钱才是慈善,哪怕是对独孤无助的人一个甜美的微笑,都是甚深的慈善行为。佛教中的“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些都是广义上的慈善行为。

  将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生命融入广大无垠的众生之海中,生命之树才能常青。所以,慬守身口意三业,以戒为师,不伤害他人,能在刹那间转念,不拒一丝一毫之善念,如是从善如流,三业清净,此即菩萨之心、菩萨之行。

  有网友问到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佛教慈善团体应该通过哪些形式来救赎世人的精神世界?道坚法师在回答中强调了慈善的次第:佛教的慈善,是实践六度之首的布施度的有效修行方式。布施包括物质的救援、心灵的关怀和灵魂的救赎。然佛教的慈善,应遵循社会的公益事业规律,先救急难于当下,再拯救心灵的沉溺于后来。

  此外很多网友还对学佛、修行问题进行关注,有网友问该怎样修定,道坚法师回答到,能明白心里散乱,说明已经生起觉照心了,值得肯定。修定之法有万千,一心念佛,最为稳当,可以一试。

  有网友问到怎么找到并安住于适合自己的法门,道坚法师告诉他,能够选择适合自己根性的修行方法,是具有择法眼之人所为,一般为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什么人能帮我们选择法门修学呢?善知识也。所以,亲近善知识,一旦确立了跟随学习的老师,一切就容易了。

  有网友问:“我身边的人不信佛,平时跟他们一起吃饭看着他们吃荤杀生,确不能劝阻,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罪过呢?”道坚法师认为“在当代食品安全值得警惕的时代,吃素无疑是最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然而,也请你尊重其他人的生活习惯,没有必要强求他人吃素,更不能因为他人肉食而心生烦恼或嗔恚。所以,吃素,请从心里烦恼的净化(心斋)开始。”

  还有有网友问:“当前佛教面临着矮化、俗化、异化的局面,世间化佛教,佛教也在化世界,法师怎么看这三化的问题?”道坚法师认为:“当今之佛教,是由当代人的个体所展现的群体形象,所以带有当代社会各种问题,一点也不奇怪。能反思当下,进而提出改良佛教之方法,那当然是大行菩萨之所为,有勇有谋,敢于担当者也。”法师还建议关注此问题的网友们参看净慧长老其生活禅相关著作。

  (佛教在线整理编辑)


{返回 佛教人物访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济群法师微访谈
下一篇:延参法师微访谈——卖萌语录合集,网友赞其很智慧
 人生这部经最厉害——专访新加坡居士林林长李木源
 提出我们自己的宗教学理论来——楼宇烈教授访谈录
 戒忍大和尚访谈录
 用佛法智慧净化社会人心——济群法师访谈
 佛光山宗风访谈——星云大师访谈录
 爱是生活最单纯的源——白岩松专访证严法师
 宗教与社会文化和普世价值——何光沪教授访谈
 精进不止 更兴名山——访九华山佛协会长慧庆法师
 佛教的社会责任是“人心工程”——专访隆印法师
 回归佛陀的本怀——洪修平教授访谈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寄语我的上师(二十二)[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忙碌的阿弥陀佛[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以智慧来代替金钱[栏目:命运靠自己2·说好做好]
 修护法的体验和感应[栏目:林钰堂博士]
 307.问曰:四谛中三谛皆有相,苦谛则有苦相,集谛则有集相,道谛则有道相,唯灭谛无相,亦有忆念是无相..[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16 九缘生识[栏目:元音老人]
 往生极乐改良生命[栏目:仁焕法师]
 先把围绕在周遭的业障给清除![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1.羚羊挂角[栏目:善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