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本定学人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4
答本定学人

  本定仁者

  “远处相亲近处稀”,只须时时用功,我们虽千万里相隔,亦朝朝觌面相呈;反是,虽日日见面,亦远隔天涯矣。

  修法得力,身体即有变化,但不可执着,一有住执,功夫即止于此,难以进步。凡身体过去有宿疾者,现在发出,不要害怕,经过一段修持,会连根拔除而痊愈的。

  要得成就,必须发大心,才能吃苦耐劳,坚忍不退。否则,稍遇挫折,即打退堂鼓矣。修法最忌断断续续的不能一线到底。

  欲界众生,淫欲心个个深重,所以要多打坐,将此妄心打死,才能安居。你只于此妄念初动时,即猛提正念,问此妄念从何处来?此念因本虚妄而无实有,经此一问,即化为乌有矣。要根本除断此妄,须于开悟后,方能如愿。

  下座观心,即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起处,妄念方产生,即便觉除;妄念化去,你只看着它,久久,能看的正念与所看的妄念,一齐化去,则亲见本来矣。

  六印圆满后,以一星期为期,周一修第二印,其余六天修第四印。一天二座,修一座四印,一座二印;一天三座,一座二印,二座四印。余类推,只加四印,不加二印。

  打七时间安排如下:每天坐12小时,分三次坐。最后一天,修18小时,也分三次坐。

  第一座凌晨12点—4点

  第二座 6点—10点

  第三座12点—4点

  前两座修第四印,末坐修第二印

  最后一天:凌晨12点—6点8点—2点4点—10点完全修第四印。

  空隙时间,吃饭、经行、休息,不得说话,但可听开示。

   

  修此法以易于成就故,须善根、福德全备者,方克承当。

  某某不愿修,何可勉强,任其自由可也。佛法本无定法,法法皆可证得本来,获得成就,所谓条条大路通长安,正不必一定修此心中心也。

  中丁

  4月21日

   

  本定仁者:

  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性),只因迷执声、色,忘失本来,今欲返本还原,只有遵照我佛教导,择一适合自己个性的修法,一门深入,锲而不舍地勤修苦练,方有少分相应。

  当今末法时代,众生根劣障重,靠自力修持,实难成就。(当然,个别大根人或大菩萨再来,不在此例)故我中华佛教,独放异彩之禅宗,于今亦奄奄一息,流为法卷传法而不能自拔矣。

  文佛慈悲,预言末法众生,拟出生死苦海,只有修净土与密法。故今之佛子,当以修净土,最为稳当。仁者如信吾言,即朝朝暮暮虔诚念佛,既不要求入定,亦不希求开悟,只与么老实念去,念至心空境亡,即豁开正眼,亲见弥陀佛性,与禅合辙矣。此即有禅有净土也,不是叫你于念佛之外,再去参禅也。

  修法学佛,本为了生死。开悟——见性,只是了生死的先驱,术语说:“悟后真修”。以悟后方识“真”和“伪”,从而保护本真,不为假相所迷,此即宗下说的“保任功夫”,亦即教下说的“除思惑”。思惑除尽,对境不迷,则生死了矣。此就禅宗说,净土则不须如此,临终有佛接引生西,则生死了矣。

  中丁

  12月2日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志美学人
下一篇: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吉林王学军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江西邱道玉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鹤壁智俊居士
 大音希声 三、附编 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当代佛教大德徐..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鹤壁智俊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温州林军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真明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南通钱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河北许洪亮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西安吴昊、车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问佛教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七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人间菩萨 中元节的故事[栏目:证严法师]
 因果可转变 (佛教通俗讲座) 李炳南老居士讲[栏目:基础佛理]
 既然造业是自作自受,为什么高僧大德可以替众生带业?[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七七)[栏目:杂阿含经]
 重刊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序(王子成)[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为什么每次诵《弥陀经》时都痛哭流涕[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栏目:楼宇烈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