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死疲劳 从贪欲起
 
{返回 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8

生死疲劳 从贪欲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在他的《生死疲劳》这本书的开头说:“佛言: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第一句是佛言,然后小说就开始了,后面所有四十几万字的小说,就是为了证明佛讲的这一句话。他用他的小说来诠释佛陀的智慧,佛告诉我们的真理。
  小说所描写的主人翁是位地主,解放之后被拉出去枪毙了。枪毙了之后,他在阎王大殿里,无论受什么酷刑,都喊冤叫屈。后来阎王爷也没办法了,就跟他商量了一下,商量的结果,认为他确实是冤。然后就说:好吧,把他送回人间吧。他回到人间后,投胎做了一头驴。
  整个小说,分了五个章节。第一章,就叫《驴折腾》。驴死了之后,又投胎做牛,所以第二章叫《牛犟劲》。然后牛死了之后,又投胎做一只猪,叫《猪撒欢》。猪死了之后,又投胎做狗,叫《狗精神》。狗死了之后,再投胎就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他投胎做了一个小男孩,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头特别大。
  这位小男孩记得以前这一世一世的事情,全部都记得。五岁过生日的那天,他就跟家里人说:“我的故事从一九五0年一月一号开始。”然后文章又回到了小说的最开头。
  这部小说用了我们中国传统小说的章回体结构,整个小说也是一个生死轮回的结构。这些形式,都是为了解释“佛言: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这部小说解释了我们佛教里“苦集灭道”四圣谛中的“苦”和“集”。生死疲劳是“苦”。这个苦,是从贪欲里来,这就讲到“集”。“苦”谛和“集”谛都讲到了,但是没有讲到灭苦之道——“灭”和“道”。后面这两个就是教我们怎样解决生死疲劳,怎样超越这个苦,叫“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是我们佛教的四圣谛。佛陀一成道之后,就到鹿野苑为弟子们讲这个四圣谛。讲四圣谛时,其中主题经的名字叫《无我经》。
  反过来说,从这部小说,我们也能知道,当这位主人翁投胎做驴的时候,这个驴不是他,只是他业报的身体;他投胎做牛时,牛也不是他,也只是他业报的身体。在他的生命里面,不管是做驴,做牛、做猪、还是做狗,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他投胎做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还是他的业报身。虽然皮囊不一样,吃的东西不一样,但是里面的那个“我”的执着,是完全一样的。甚至换了身体,脾气也没有变,虽然做猪,但是那个脾气还是驴的脾气。
  今天我们投胎做人,也是一个业报身。所以我们要用佛的智慧来观照,来反省我们自己,自我解剖,找出生命的缺陷。找出来,才能超越它。
  所以佛教修行是一个积极的自我改造的过程,佛教徒的生命是积极的生命。我们要看破这些假象,找到不生不灭的、皈依不生不灭的。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千百年传下来,意思就是皈依不生不灭的佛性。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记住这个,训练这个,训练熟了,我们真的跟不生不灭的佛性合成一体了,就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在那里但受诸乐,连“苦”的名字都听不到。


{返回 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内心的黑暗
下一篇:享受大过拥有的快乐
 人成即佛成
 古秤里的传统文化
 无法不做好人
 享受大过拥有的快乐
 沉睡的脑细胞
 当下一念善就是最大的收获
 人人可转凡成圣
 人生的财富
 大脑的奥秘
 快乐从哪里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主要贡献[栏目:余池明居士]
 观住轮番净心法[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四一、我对于中国佛教今后改良补充意见[栏目:慈航法师]
 41 不能代替[栏目:活得快乐]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四)[栏目:杂阿含经]
 第二讲 此有故彼有[栏目:现代布施]
 末学未学佛前犯了大戒(邪淫),该如何忏悔?[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再探华严禅法三关[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07-070用菩提心过生活[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杂阿含经卷第四(八九)[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