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2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

(一九九一年三月)

某某居士:

  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仁者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颇有见地,值得讨论。兹略述拙见如下:

  一、烦恼无始有终问题

  按此问题并不难解,在《圆觉经》金刚藏菩萨章,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问题提得十公扼要、清楚。

  佛告之曰:“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

  前七句,佛解说以思惟轮回之心,来辩论圆觉,是不能入佛海的。“金非销故有”“终以销成就”是说金体原有,但非炼不成。(喻佛性虽有,须经修炼)“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是说既已成金块,金条,就不会再入金矿(喻既已成佛,不会再生无明、烦恼)。

  上说之偈已把烦恼无始有终问题解释得一清二楚,烦恼喻如金矿,“无始”已有,成佛喻如炼成金体,不再入矿,烦恼“有终”。佛语如此,何须怀疑。

  二、烦恼即菩提问题

  仁者文中提示“烦恼与菩提不二”,此在悟人分上,原是不错,故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盖悟后知烦恼即是菩提,生死不异涅槃;不但如此,一旦圆觉普照,则烦恼、菩提皆不可得,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但在迷人分上,若误解烦恼即是菩提,何须修炼,则“莽莽荡荡招殃祸”矣。盖烦恼与菩提,体虽同而用有异,故诸佛、菩萨教人逐步修炼,由浅入深,由伏而断。及至彻悟到家,始知本来不二,只在迷悟之分耳。台宗所谓“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法性),“修恶可断,性恶不可断”。佛鉴于众生根性不一,故以“四悉檀”(世界、为人、对治、第一义)为众生说法,随机施教,于一乘中说二说三,迨至法华会上,始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仁者慈悲心切,欲以大乘顿教法门开示一切众生,于理虽妙,于机不契。故《瑜伽菩萨戒》中,有劝人发二乘之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者,是犯戒之文;而劝人不应听受声闻经典,说声闻法中无大果报,不能断除结使烦恼,毁谤二乘者,也是犯戒。可见佛法以当机为贵,方便引入,并无定法可说,说法者应知所圆融矣,先德所谓:“直截根源当下了,寻枝摘叶渐教人”。

   三、佛法中所说:“寂灭”问题


  仁者多处反对讲“寂灭”、讲“断烦恼”,其意盖谓烦恼之性与菩提不二,如去波觅水,则水亦无有,恐人落于断灭也。此意虽善,不免缺少方便。经典中言“寂灭”者俯拾即是,如《法华经》说:“或有菩萨见寂灭法”。《维摩经》说:“知一切法悉皆寂灭”。《智度论》说:“灭三毒及诸戏论,故名寂灭”。《楞严经》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可见所谓“寂灭”是灭三毒后所现的寂灭境界,亦即涅槃境界,非可依文解义,误解寂灭为断灭,若作此解,实是枉学佛法矣。“断烦恼”也如此,非断灭之“断”,是转化、转识,转识则成智,何可断灭!“断惑”之“断”也散见经论,以真智断妄惑而见真理,故“断德”为佛三德之一。但须注意,断是断本无之妄惑,非断无明之实性,因无明实性即是佛性,又佛法中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仁者所说最后是念灭,未知出于何经?

   四、著书造论和随分弘化问题


  仁者本人在心地法门上,虽曾用功,亦有一定的悟境和见地,但言辞往往过于偏激,过去曾毁谤注解经论之大德,今文中又谓: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所说“是极其错误的”。如此则将一切菩萨所著三藏中之“论藏”,皆在所斥之列,因“论藏”多发挥、注释佛所说义也。仁者又斥责近代著名学者,叫人断烦恼、灭妄念是“以善知识自居”,是“欺世盗名的一种依据”。此即偏激之言,有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之嫌。且“已未得度先度人者是菩萨发心”,按照佛的开示,以“三法印”“一实相印”为标准,随分随力弘法利生,岂可厚非!?学佛原以见性为本,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是佛法如大海,象、鼠分饮可以各得其饱,尝海一滴,具百川味,金刚种子,决定不消,故以“法印”为标准,随分弘化,功德皆不可思议;且仁者安知近代之知名学者中,无一人悟性、见性乎!世出世法,皆以谦下为美德,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仁者应知所自反,则在学佛道路上,前程无量!

  五、见地问题

  佛以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世俗谛、二胜义谛。若论胜义则开口便错,何须许多络索,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若论俗谛,则皆可商量,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今观仁者所说,大都从胜义谛着眼,而于学、悟、体、用未予思辩,不免有颟顸佛性、笼统真知之失。佛与众生之别,主要是迷、悟不同,若迷自性则一切皆错,若悟自性则一切皆是;实相离一切缘虑分别、言语文字相,但缘虑分别、言语文字,也非离此别有自性,明乎此,横说、竖说、炽然说,皆无不可,岂有教人断惑、灭烦恼即成在错乎;若不明此,则是妄谈般若,动辄得咎矣。顺叩道安。

  后学 徐恒志和南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选自心灯文库)
下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
 大音希声 三、附编 般若为导 总持为法 净土为归——纪念当代佛教大德徐..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河北许洪亮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魏清宁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本定学人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贾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湖南祁文金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元音上师告诸方学人信
 大音希声 三、附编 弥陀大法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高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明达居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何处(道运)[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龙萨传承法脉[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化烦恼为菩提[栏目:一行禅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三十一:净国照见十方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唐相国 裴休)[栏目: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栏目:王骧陆居士]
 平时习惯以鼻呼吸,持风用口呼吸反而有憋气或者口干的感觉,该怎么办?[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15.出家还家记[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好一朵金莲花[栏目:不退念佛·往生纪事]
 隆波田的回信[栏目:隆波田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