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亮仁者慧眼:
11月6日信已收悉。兹复如下:
一、知拙作准备再印,固是好事,但一切随缘,仁者勿过于操心。知《随笔》将于明年在《禅》刋刋出,藉供大家参考,一得之愚,或者不无小补也。某居士处已电告一切。
二、修行之事,总在见缝插针,越忙、越麻烦,越要定力应付,能边修边做,便能应付宽绰,应知忙碌艰巨处,正我练心处。
三、淫欲习气,根深难治,因生生世世,未尝离此,我在《随笔》上也有讲到。 您的现状与种子翻腾亦有关系。求进之心愈切,则种子翻动愈烈。对治之法,不外观亲、观怨、观不净,实际上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转念间,即化为乌有;以平常随时观察,所谓美色动人,实际上是血肉和合,外面仅是薄皮遮盖,若去薄皮则污臭、垢秽,便不欲见闻,所谓因缘和合,莫非假相,处处回光返照,刹那归空,受用不浅。打坐、观心都有助于习气消除。故宜忙里偷闲坐六字大明0.5—1小时( 六印一咒,暂时不坐亦可),便能增加定慧力,加强控制力量。但在家居士佛制只断邪淫,不断正淫,也是一种方便办法,由节制到平淡时,进一步渐趋于断,否则很可能造成夫妻反目、家庭不和,故须善巧应付为宜。过分敌对,于理或当,于事不宜。
四、今后弘法利生,渐趋于居士佛教,虽有少数出家,作为住持三宝,但以居士为重,特别是知识阶层;且大慧禅师说过:在家修行得力且二十倍,以练心、转心,也以在家磨炼机会较多,但须善用其心。净慧、智敏二大德皆菩萨再来,广利有情,深为赞仰!
五、萧居士欲大动干戈,一切随他,我年老,无能为力,闻谤不辩,借以练心,不亦善乎?!
六、某居士欲求心密法名,其实都是一样,为满其愿,取名“智元”,智中之元首也;仁者名为“智亮”,智慧光亮,无幽无照也,仁者以为如何?斋名为“涵芬阁”,“芬”即芳香,表示佛法之香光庄严。可以吗?
七、一般来说,诸法各有不同印咒,依法修持比较好,如六字大明咒,结“大莲华印”;心中心法结六印;随心陀罗尼[略,编者注。],(仁者所谓“大随求咒”即我说的“随心陀罗尼”)这样比较如法。亦可如元音上师所说,以一个手印持许多咒,因为手印和咒可以分别起加持的作用。复颂定慧具足!
愚朽恒志拜启
2001年11月16日
东亮仁者:
前函附上拙书,谅已收到。拙写《随笔》在末页上有临济禅师三句话,这三句话实是云门禅师所说,且内容亦不甚重要,现决定请仁者在原稿上将这一段删去、取消,不予刋载为要。
萧平实先生,寄给我《宗门正道》一书,批评许多大德外,亦批评我,让他去骂吧,不需“应战”。顺颂法喜!
恒志合十
2001年11月27日
东亮仁者: 略申管见如下:
就体而言,第八识和第六识“本是一精明”,实是同体,但前五识、第六、七、八识各用有其用,不能互代;而且,前五识是非审非恒;六识是审而非恒;七识是亦审亦恒;八识是恒而非审。故就用而言仍然有别。这是对的。
宗门和教下虽原意、侧重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仍应融通,故宗下见性之后,须学《楞伽》,六祖也有“五八六七果因转”之语,所以说“相宗各书,弘法利生者,势在必读……”。
佛法“唯证相应”,悟前悟后领会程度,截然不同。未悟前虽有“理解”,但如盲人摸象,执此忘彼,因执著未消,理解不可能全面。悟性以后,不但易于领会,而且所说,“如数家珍”。故明悟自性,不但为学佛之要领,也是读经之先决条件。略说如此,希为参详。
另外,“从地狱到天堂”写得不错,很生动,总的观点是:“一切唯心造”,这是符合《华严经》偈所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所谓“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亦是此意。
目昏、事忙,不一一。我的《随笔》已看到,关于“云门”误写“临济”三句话(在将近末后),这次文中尚未载及,以后请把这一则删去,为盼!此颂定慧双修。
愚恒志
2002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