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8
答保定胡智金居士

  智金同学慧鉴:

  来信和照片收到,知您善根甚厚,在学佛道路上前程无量!知已经 某师灌顶授以心中心密法,因缘不可思议。此法原出《大藏经》,属于无相密法,如果根机相当,做到离相无住,便是《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境界——佛境。每座坚持二小时,只管口持咒,手结印,意则一切不管,妄念来时,随来随扫,随扫随空,扫至无可再扫,自然便证入三昧——正定。又此法上座时死心踏地以修定,下座时,便借座上所得之定力,启发智慧,处处回光返照,妄念来,只是“不取不舍”——不理,妄念便无处著落,特别要时时与自己脾气奋斗,常常与自己逆,便能进功。现在将所问各点,答复如下:
  一、双修问题:佛的弟子,有在家、出家二众,故在家一样可学道成佛。但因与出家人地位、身份、环境不同,故出家人要断正淫,而在家只戒邪淫(不乱搞男女关系),此外,有些地方,也要比出家人方便。但是因处身尘俗,烦恼较多,而磨炼的机会也较多,故古人曾说: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得力多二十倍(宋大慧禅师说),所以不在烦恼多少,而在方法要对头,所谓“智者除心不除境,愚者除境不除心。”在家学佛、工作、生活、夫妇相处一切照样,但是一切过而不留,不固执、不粘滞,经过一番磨炼,定慧并修,自可逐步进入圆明自在境界。又所谓“双修”是指最好能夫妻同修,一起发菩提心,一起学佛,如此不至发生矛盾,而且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如果没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只要能选择秉性温和、善良、厚道的人,也可为将来同修打好基础。(目前能逐步培养其办道志趣,自能生根发芽)。
  二、素食问题:佛从同体大悲出发,要人戒杀放生,并不一定要人素食,故在条件不许可、环境不许可时,不吃素并不妨碍学佛,佛曾指示学人“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六祖也曾吃肉边菜,这些都是善巧方便,可以参考办理。应知食肉断大悲种,且腥浊不堪,并不卫生,在条件许可时,逐步断腥,目前且随缘应付,不必执著。学佛要领,在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五祖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并非以吃素、不吃素作为是学佛、不学佛的标准。目前可以多吃肉边菜,少吃、不吃大荤腥为宜。以培养自己大悲心。
  三、翻习气问题:吾人无量劫来,第八识中含藏无量习气种子,修法得力,各种习气便翻腾而出,此乃好事,不必怕。只要专心修法,习气烦恼,便可由翻动而清净,这是必然的过程。
  四、修法过程中,应注意健康,一般来说修法后,心定、神宁、气旺,便会增进健康。身体不支时,应注意休息,既不懈怠,也不苦行,使能随缘进道。妄心横飞,人人如此,故可以修心中心法为主,念观音圣号为辅,主次分明,并不妨碍,妄想习气,若不以种种法对治,欲使安于一处,甚难甚难。既念圣号能治,兼念并无不可。佛法都是方便法门。
  余不一一,祝吉祥、精进!附上愚讲经时所摄照片一份,请收。
  恒志手启

  12月15日

   

  智金同学:

  2月2日、2月12日二信均收悉。仁者虽有夙根,但因被无始妄想、业习所纠缠,故痛苦甚深,不得解脱,实际上一切妄想烦恼,都由虚妄分别、执著所引起,而分别执著又是因不明自性本空,以致外被境转,内被习牵,遂致妄想颠倒,不能自拔。故学佛之人,应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为要领,否则纵有修持,难以究竟。一切佛法种种方便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息妄心、显真性,真性既显,于一切事物、一切境界,过而不留,接而不染,定慧圆明,便能获得自在解脱和真实受用。
  由于各人根性不同,故修法也不一,或从有念入无念,或从有相入无相。“心中心”法是直入无相门的微妙大法,仁者既已有缘受持,宜排除困难,专心实修一个时期,此法上座时,以咒印加持,念起随来随扫,甚至翻动甚烈,但不必顾虑,这正是打扫过去无始劫来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故翻动越烈,则去泥越多,功夫到家,便能寂然清净,获得无粘无缚的解脱。又此法上座时是修“定”,下座时便处处觉照,妄想来时,不取不舍,只是观照,这是修慧,久之定慧合一,便得寂照现前了。
  此外,应注意下列各点:
  一、不必到处趋求。明师、大德虽应亲近,但与我之烦恼何涉!妄从心而起,还须从心而灭,师与大德只能指点方便,不能代我消烦恼,故得法之后,一心依法修持,切勿再到处攀缘,心外取法,作茧自缚。
  二、大仙、巫婆等人更不可亲近,此辈人自心未明,著相取境入于迷信颠倒,以盲引盲,随而学之,无有不苦上加苦者。当知修心以无住、无相、无念为总要领,《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皆阐此旨,宜引起注意。《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要领,通过智慧观照,证知身心都是因缘所生,条件组合,并无自性,空而不著,自然能解脱一切苦厄。您今日种种苦恼,正是心念不空之故,所以古德说:“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什么“冷气”、请天地、说是菩萨转世等等,切勿轻信,徒增痛苦,真正圣贤无不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三、通过定慧双修,时时观空,时时无住无著,由勉强到自然,由散乱入安定,久之虽接万境,自能心无所染,能不离世法(工作、学习、生活、结婚一切照旧)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总之,定慧力强,自能自在无碍了。
  四、做佛事,种善根,固是好事,但无钱何必勉强,一切福乐,都出自本人心地,心地狂乱,求佛何益?不能存钱等说,更是荒谬无智,当知各人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命运,但“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故应知命、安命,更应“立命”,立命之要,更在学佛法,明心地——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五祖告六祖语)祈慧察。复颂解脱。
  愚徐恒志手书

  1992年02月16日

   

  智金同学:

  函收,兹复如下:
  一、修法时能盘坐固好,不能盘坐,就改为散盘,也无妨。
  1、因修此法时间较长,故不必勉强。
  2、因有手印摄持,同样得力,不必拘泥。
  3、趺坐只是一时借用之法,用于一时,待定力逐步增加后,要行、住、坐、卧都能观照,才是正修。
  二、一般规定,每印修8座,不如法的可再补一座,六印便圆满。以后再修四印六次,二印一次(每周)。修二印觉痛,可结印后,尽量注意手指放松,使气血流通,便可减痛。
  三、身体摇晃或抖动,是修法中生理变化的正常现象,久之定力增加便能安定,所采取不理不睬办法很好。早晨修法比晚上修为宜。
  四、如有时间和精力,每天可修二座,以四天修完一印,完全可以。但勿勉强。
  五、梦遗是青年人常有现象,有生理和心理二方面因素,一般青年每月遗1-2次应属正常,多则易成虚损,能用内力吸住(或用观想某一事物,即转念方法)使不泄精,可以练习运用,但平时多作男女根身不净观(九窍都流出不净)及增进定力,则是较为根本办法。婚后虽也可用此法,但总以观不净及节欲为主,使逐步转浓厚为平淡。(平时多用“观”字,临时多用“化”字,如用吸回法,用力小,当不至有损于对方)淫欲本为学道人一大病,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但此病是无始业习,当用种种方便逐步对治之。
  六、座后能“反观自心”很好很要,能观即“慧”,与修法生“定”相合,久则定慧交融,处事时,专心工作,工作后,便一切皆扫,过而不留,便能修持、工作二不妨碍;以后功夫成熟,便能即体即用,念而无住,用而不著了。修持中,或心思格外乱,或身体反感不适,都是正常,甚至正是进步时庚,埋头苦干,自有到达彼岸之一日。复颂安健!
  恒志手启

  3月19日

   

  智金同学:

  4月29日函收。知近来心境波动,妄想起伏,以至“身心迷闷”,此都由于身、口、意三业放纵失守所致,故学道人必须念念收摄自心,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总之,“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时时警觉,由有入空,久之妄想消落,定慧现前,便能离苦得乐矣。仁者既能自觉自责,说明正是善根淳厚,故切宜“坚毅奋发,自强不息”不被烦恼制伏;但烦恼本来是空,只要知其本空,不取不舍,自然归于澄寂。如能一面坚修“心中心”法,一面常与习气奋斗,(修心中心法,有时习气翻腾而出,是好事,不是坏事),必有“明慧静寂”之一日。至于女友,如确是今后作佳对象,必欲断之,除之,也不现实,但能时时凛觉,接而不染,无粘无滞可矣。故修心除妄乃大丈夫事业。
  欲知研读经书方法,兹附上《般若花》一册,最后有一篇《怎样研究佛教书籍》可作参考。即颂奋发向上。
  愚恒志手启

  5月7日

  智金仁者 :

  6月5日函悉。知已完婚,顺贺! 

  1、今后如能伉俪同修,这是人生之幸福,你能逐步引爱人入佛,很好。皈依问题,是学佛的第一步,皈依后就成为三宝弟子。保定师资不多,能由某老居士介绍皈依净慧法师,那很好,法师编辑《法音月刊》、《禅》杂志等,智德超群。皈依后,可随时通信请教问难,对明悟心性,必有好处。上海虽有明晹法师等,但法师也很忙,席不暇暖。不如就近皈依为好。 

  2、佛法修持以恭敬为主,印光法师说:“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拜佛时天气酷热,可穿短袖衬衫,(不穿汗衫)至少要穿上汗衫和单薄长裤,(出汗也无妨)不宜只穿汗背心和衬里短裤,(穿外出时之短裤则可),免生轻慢之罪。此虽事相,也是理性,理事本来不二。(修“心中心”法时也如此,其实汗衫比背心仅多二只上臂部分)。 

  3、打雷、打闪、下雨与修持无关,不必忌讳,佛法与气功不同,佛法主要在息妄显真,明悟心性,打扫业习,了脱生死,达到自在无碍。 

  4、修心中心诵咒时用金刚持(即唇动,但不出声伤气,自己听到,别人听不到)若二小时大声念,必然伤气,有损健康。 

  5、皈依佛后,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及外道徒众,根据尊处情况,适当将佛像请至清净室内。宜供释迦佛、西方三圣及观音、地藏、普贤等诸大菩萨像,其余天地、宅神、太公、财神、灶君等宜一律撤去,一切邪道百神,非是佛弟子皈依对象。佛为九界导师,一切诸天、神鬼无不崇敬于佛,凡念佛菩萨名号者,都受尊敬,岂敢加害。至于回家身痛加重,此与我执、业障有关,执著重者,气血不通,形成全身痛楚,常宜放下观空,勿妄想驰逐,使身心二伤,千万!
  “心中心”法原是依据《大藏经》中《秘密仪轨部-佛心经》所传承,是唐菩提流志法师所译,惟文句过长、过杂,译笔也不最适宜于汉人,后有大愚阿阇黎经行整理,删繁就简,润文明义。另成一册,兹寄上一册,以便了解,并作参证。(正式经文,《大正藏》中有,文虽不同,含义相同)另附,“心中心”法陀罗尼及结印说明一份,以备学用,事忙,余不一一。复颂定慧圆明。
  愚恒志 合十

  6月21日
  此信将发,又接6月19日函。知您神经衰弱,肾虚、头痛。目前:

    一、要节欲,常作不净观。

  二、要少看书,以息心养息为主,文字言语,非即真性。

  三、爱人皈依、信仰佛法,只能逐步随缘而行,万事不离因缘,不能勉强。

  四、心中心法,时间长,若身体不行,不要勉强修(修七天二印,也要随力而行)。一心念佛,求佛加持,消业除障,转危为安,否则心身二伤,有苦无乐。一定要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去除种种执著,自救自度,自己掌握命运。色欲一事,多生习气,只有深观不净,男女根身,九窍都流出不净之物,脓血尿粪,腥臭不净,何足留恋,若不节制,苦恼丛生,不仅学佛难成,世间事业,也难成就。千万注意。事忙,草草批复。

  恒志

  6月23日

   

  智金仁者慧眼:

  11月19日的信,于11月24日收到,由于佛法事忙,近又在上海居士林讲《无量寿经》,时间较紧,故迟复了多天,甚歉!
  仁者所谈各点,兹提供愚见,供仁者参考。

  一、一切佛法都是方便,目的在使学者歇下妄想杂念,彻见常住真心,故经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仁者既觉念佛不能得力,而修心密,却能使“身心泰然”,“身体状况好转许多”,既然如此,就应从实际出发,加紧对心中心法的修持,不必再从头修起,以前修的仍可算数,目前就从2、4印加功,(一星期六次4印、一次2印)修时全身放松,让气血流通,减少颈部等处的疼痛,同时口念咒不停,手结印不散,耳自听咒音,意根自然摄持,这样一切不理,一切放下,老老实实修二小时下座。下座后处处不离觉照,仍做到“即相离相”,攀缘重时,只是不理——不取它、不舍它,自然逐渐归于空寂 ,总之时时凛觉,诸妄消落 ,即是菩提。
  二、我们请仁者念佛,亦是一时方便,希望得 佛加持,渐消粗重业障,若不适应,可以及时改变,不必拘执,若不知变通,便成耽误。
  三、淫欲必须节制,多淫易造成心识闷塞烦乱,于修道实不相宜,平时用一“化”字,临时用一“忍”时,只要思想上一转,淫意当下转化。《四十二章经》中(第三十一章)佛教示古佛所教除淫一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二种“心所”)生,二心(指思与想)各寂静,非色亦非行”,(观一切色如幻化,观一切行如泡沫等,即非色非行)又宜常观不净,观一切男女根身,皆是不净——“革囊粪、血、虫,幻化不净身”,常常观之,渐能生厌离之心,但此在双方能共同修之,更好。
  四、吃肉并不一定能补身,肉是各种细胞所成,其中也有不良细胞,目前不能断,亦以少吃腥,多吃素为原则,更不能杀生,有违慈悲,故《楞严》、《涅槃》等经都教人不食肉,“夫食肉者,断大悲种。”
  五、回头修心法,并不违背“师教”,我们的教法,也是“随宜施法,无有定法”啊!故不必顾虑重重,能息心的就是妙法。
  六、修心中心要发愿度生,修净土求生西方也要度生,凡发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大乘佛法都是一样。但目前以自度为主,度人是以后之事,如破烂之舟,岂能渡人于彼岸?
  七、凡修心,功夫得力,第八识中习气翻出益多,此即内魔,内心散乱也可引起外魔,故以净心空念为主,心空境寂,诸魔齐退。《楞严》所说五十种阴魔,莫非是习气的显现,故经说:“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故不必恐惧、顾虑。
  八、工作问题请仁者从实际出发,细心衡量、考虑而决定之。 余不一一。

  即颂学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愚徐恒志手启

  12月6日

  智金同学如见:

  2月10日手书已悉。近日既随息念佛,又回光返照心念,此即观念双修,并无不可,吾人妄心流浪,不用种种法对治,欲其安于一处,甚难,甚难。但须知念佛时能口念耳听,清清楚楚,即寓有观心作用,即念即观,即观即念,观念合一,定慧双融,贵在坚持勿见异思迁,勿得少为足,偶觉轻安,也勿自喜,为要。观心、念佛《般若花》中都已详说,不再一一。既修净土法门,拙作《净宗讲话》请细阅。复颂自在无碍。
  愚恒志手启

  2月19日

   

  智金仁者如晤:

  3月17日函悉。修净宗持名法门,重在净念相继,转化烦恼习气,逐步将进入无相、无念境界,而与实相相应矣。祈精进用功,自强不息。圣贤功夫,全在不动心处着眼,若妄念渐息,则空寂、灵明之境时时现前,岂不快哉!即颂学健。

  恒志手启

  3月23日

   

  智金仁者:

  4月29日函悉 。所询问题,确很重要,今解答如下:
  一、真空(体)妙有(用)乃同时存在,如明镜是体,能照物是用。正照物时,即空即有,即体即用,即寂即照。《修心诀》所说:“言之不可及”即是真空,“明明不昧”即是妙有。(“妙有”用而不粘,“妄有”处处粘着,此即圣贤与凡夫的不同处。)
  二、《坛经》说:“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 是为大错”,此指压制念头,不会起用之过。所谓“无念”是“于念而无念”,也即虽然起用,了了分明,而心体寂然不动。这种“无念”境界,也可说是“正念”,修至定慧圆明时,自然寂照同时,体用不二,决非念尽除却之断灭空和顽空也。仁者但认真修法除习气,时至便自了知,若分别求解,即使解得通,仍是隔靴搔痒。
  三、观心与参禅下手方便,略有不同,但开悟见性则一。六祖对惠明说:“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而观心、参禅都不离“返照”。仁者果能时时证入“顿然无念,却了了见闻”的光景,正是自性现前,既是“了了见闻”与六祖所呵“念尽除却”不同,因前者是“正念”、“妙有”,后者是“妄念”、“妄有”,故何须犹豫怀疑!(妄念不能除却,只是转化之。如去波觅水,则水也不可得。)
  四、观心时提起正念返照昏沉相,这正是以慧照力转化妄心,有何不可。永嘉大师之偈应为:“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这里“惺惺”指“了了不昧”(妙有)。“寂寂”指“寂然无念”(真空),也即空有不二,昧此即非真见性者,而落入“妄想”或“无记”中。
  五、观心、念佛交互使用,达到同一目的——息妄,完全可以,佛法皆是方便,亦无定法可说。有工作人思考之时,则“觉照”更为适用,此即起用也。
  六、自己造业,也由自己消业。但密宗极重师承,若能坚信上师之加持力,由于极度尊重恭敬,便能消除自己之业力,转化自己的烦恼;且上师示疾,能促进学人了悟“有漏皆苦”而勇猛进道,此中寓有自他不二、理事不二之妙旨。(全他即自,全事即理。)且如“好好照顾”上师,正可培福消业。虽不能说“弟子之业,师能代消”(若如此众生早已为佛度尽),但能借上师示疾因缘,在各方面促使自己消除业障。佛法贵在圆融无碍,不宜就事论事,而致执着、挂碍。复颂
  定慧交资。
  愚恒志手启

  5月7日

   

  智金仁者慧眼:

  7月9日函悉。与仁者通信累年,可谓无语不谈,今知仍苦闷徬徨,未入正修,可深浩歉!其病在于不曾老实依法修持,又想修净,又要观心,又拟参禅,又欲学密,如此用心,决定难得受用。盖“法门无量誓愿学”,在于会通诸法,利益众生,岂可于自修中如开杂货铺,样样俱备,而件件不精。为今之计,实应一门深入,如今既改净宗随息念佛,有何不可,因“自心作佛,自心是佛”,一句弥陀提起,一切妄想烦恼,便立即转化;且此一句佛号,正是自心实相,古人所谓“我今念佛心,全体是法界(实相)”。故在方法上可改变一下:
  一、可在清晨趺坐金刚持四字名号(取其简单紧凑,易于追顶),口念耳听(不出声,而用意回顾到这一句佛号)两手结法界定印,修时万缘放下,单提一念,此即三密相应之密法,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无上密咒,不取于相,念来即扫,扫至无可再扫,便证三昧,得定开慧,见本来面目。其功用与“六字大明咒”、“心中心法”同一旨趣,同一效果。
  二、家务必须乐于承担,如《行愿品》说:对一切众生要“种种承事,种种供养,……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在家与爱人共,宜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而摄取之,并逐步教以正道,与人为善,因果分明,必能忍受一切而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三、仁者到处求法,甚至欲多参高僧大德,以为如此便能解我之烦恼乎?此即心外取法,不曾返照心地,如此学佛,何日才得受用!今后必须一面修念佛三昧,逐步转化妄想,一面要事事、处处,“与自己逆,与自己习气奋斗”,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于一切有障碍处忍得过,便能进功。
  救渡众生是今后问题,目前先求自救,未有破船能济人者也。“贵在行持”此言不错,但行持非徒具形式,必于心地上刻苦砥砺,改造习气,才能日进于道。
  四、身体不好,神经衰弱,等等,大多与业障有关,若能息下妄念,定慧力强,气血和顺,诸病将有所好转。
  五、佛堂有条件设之,可以即相证性;无条件不设也不妨,因到处是佛在放光,吾人自不觉耳。礼忏全在心田,心拜心香,皆无不可,偈曰“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记之,记之。
  六、心中心有六印一咒,外地学者难以传授,且每座2小时,时长,很多人不能坚持,故非人人可当机。某居士请试以上述三密法修“持名法门”,即改变一下修法,或可进展。净宗即浅即深,即事即理,不可思议之妙法也。复颂夏健。
  愚恒志手启

  7月16日

   

  智金仁者 :

  9月12日函收。知常以“奋发向上”自勉,此乃出苦之根由,人能向上,便不至堕入下流,解脱有份矣。祈常念而实践之。修持过程中,习气上下翻腾,忽兴忽灭,此是正常现象,必经千百次的翻腾上下,自可逐步证入不动,而到达彼岸矣。
  来信谈及某小乘行者因诽谤大乘而堕入阿鼻。按大小乘佛法,皆是佛说,皆应尊重,故《瑜伽菩萨戒》中规定,劝人发二乘之心,速尽生死入般涅槃者,是犯戒;而劝人不应听受声闻经典,说声闻法中无大果报,不能断除结使烦恼,毁谤二乘者,也是犯戒。可见法贵当机,有所毁谤,即毁谤三宝,故得重罪。仁者若未谤大乘,则何须恐怖,若自知前曾毁谤,则应向佛菩萨像前至诚忏悔,后不复谤,其罪即除,何须恐惧。此乃“事忏”,若再加“理忏”,知“罪性本空,放下便了”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诵此偈文,明其深意,心空罪亡是真忏悔也。
  “我慢”乃根本烦恼之一,亦惟有回光返照,及时察觉,以事理二种忏悔之,自可逐步转化而明达“我空”矣。总之,不论旧业、新殃总在时时觉照,惺惺不昧,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也。祝日新又新。
  愚恒志手启

  9月18日

   

  智金仁者存阅:
  忍辱: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金刚经》说:“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应常修忍辱波罗密。
  恒顺:十大愿王中有“恒顺众生”之愿。对一切众生“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恒顺众生,亦应恒顺于妻子。
  诚厚:应诚厚待一切人,亦当以诚厚对待妻子。《普贤菩萨行愿品》 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处处关心、尊重妻子,互相敬爱,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就能平安吉祥。
  慎言:慎言是修德行的一门重要功夫,应处处“敏于事,而慎于言”,在家庭中尤为重要。所谓“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希多加注意。
  恒志书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六日

   

  智金仁者:

  函悉。二位比丘尼师,出于慈悲利生,教你改正修法,固很难得,但其所说,并不妥切。当知一切佛法,皆是方便,随不同根性,修不同法门,作不同行持,功夫纯熟则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逐步打成一片,在净宗叫“净念相继”,在禅宗叫“寂照现前”,所以修法并不拘一定形式,但初心学人都从静坐下手,较易得力,因静中,心力容易集中,万缘也易放下,故动中念佛拜佛固好,静中一心持念更好。“胡乱打坐,要神经错乱”,这是对不明修法或修丹田气功,大小周天之类,不明心性状态,错乱用心,或著相而求者说。仁者用功有年,何至因静坐而神经失常,故说法、修法必须对机对症,不能固执一方,以应万病,“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仁者脚跟未稳,妄心未伏,正知正见未开故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修学者之大病,切宜注意。又说您有宿冤纠缠,当知更是著相取境,而不知返观自心。我们无始以来,谁无宿冤,其实所谓宿冤即是无始以来所作“业障”,故要念佛、礼拜、忏悔、发愿,若能刻苦修法,妄想脱落,则一切业障,本来是空,只因妄执不舍,认妄作真,自寻苦恼,妄想内魔不消,很易招致外魔,岂不冤枉可怜!故希您一心依法修持,并常与习气奋斗(过去已说很多),待妄念消落,则真心现前,一切烦恼、业障皆化为大光明藏矣。若听二尼师之说做佛事,度冤主,自心不安,外境又来,弄得彷徨忙乱,无事生非,真是极大可怜!
  愚见仁者仍可照今所修“随息金刚持名法”,但:
  1、不念经,则开经偈可不念。
  2、念释迦佛后,便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一称,随着便吸气念“阿弥”,呼气念“陀佛”。(但不能过于着意于呼吸,听其自然)。
  3、以舌抵上颚,而唇动念佛、无声,呼吸即不从口出入,而以鼻呼吸为宜。逐步训练。
  4、坐时背痛、头痛,时而摇晃,皆气血不通之象,但因静坐,气血欲通而未通,故有痛、酸、摇晃等现象,坚持做去,渐能改变,所谓“病障渐除,舒适慢慢生起,”即是逐步打通气脉之现象。
  5、念佛号结束,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一称,功课以简要为主,功课后能心空无念,无牵挂,无系缚尤为重要。(一切法都要求得定开慧)。忏悔、四弘誓愿、回向。这些内容均可放在念佛结束之后。使念佛心力集中。
  6、凡修佛法是否会出毛病,只要看:修后反而粘着、烦恼或系缚即如药不对症;否则便是当机之法。仁者照此法而修,只要心不执著,勿胡思乱想是可以趋向清净寂灭的。凡修法以简要、深入为主,不必太多太杂。(特别贵在坚持,勿三心两意)。此复即颂新年吉祥。

  恒志

  1月17日

   

  智金仁者慧鉴:

  5月3日函悉。
  一、知能以随息念佛法门,持之以恒,甚好。凡一切修法总在一门深入,持之以恒。此法既可调息,又可调心,心身二利,座上念可手结定印,用金刚念,两耳唯听六字名号无声之声,此即三密相应,易入一心。若能从有念入无念,恬淡虚明,即与实相相应,也是禅净不二的境界。
  二、照上述修法,即是净心,即是净土,再加坐后发往生之愿,便与极乐相应。“信愿”是目标,“心安”(一心)是要求,故经云,“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故求“心安”,即是取得往生之资格,二而一也。
  三、“生则决定生”,是说事,念佛人定生极乐四土;“去则实不去”,是说理,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极乐乃自心中之一土,何尝有去。详见《般若花》“净宗讲话”。
  四、能带领大家唱诵作课,也是净业,也是往生资粮,因“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
  五、修心人于病苦关,人人难免。当有病痛时:(一)常作空华观,想我此身父母精血和合,生灭代谢,如幻如化,缘生性空本不可得;能知诸法无我,谁受苦者。如此观想成熟,自可一切平淡处之,痛苦便可减少。(二)时时以至诚心念阿弥陀佛圣号,当知念佛即是念心,念心即是念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如此念去,久则心佛一如,能所不二。气血便可调和,痛苦也可减少。昔弘一大师曾云:(二偈):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
  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某居士之心脏间歇症,更宜息心念佛,气血和畅,可得实益,也可于念佛时,作腹式深呼吸,推动血液循环,所谓“气沉丹田保健康”。
  六、“顽空”,即“空无”之意,如瓶中无油,便成空瓶。与“断灭”有类似处,如木石无知,便成断灭。真性则真空、妙有,二而不二,既不常亦不断,既不生亦不灭,…体用、寂照、性相、理事,都是不二,故曰不二法门。“无记”是三性之一,即善性、恶性、无记性。无记即不可称善,也不可称恶,无可记别,故曰无记,但也能染污自性,如逛公园、作娱乐,既无善恶之心,但也能使自心受到污染。按“法相学”,与第七识相应的叫“有覆无记”——虽非善恶而其性污染;与第八识相应的叫“无覆无记”——既非善恶亦不污染。总之与“断灭空”不同。仍属“心所”范围。与观照的无分别智,更大不相同,切勿混淆。

  七、成佛是恢复自己本有、具备智慧、光明、自在、清净、慈悲、大神通、大禅定…之功德;也是断轮回路,闭生死门,自他共出苦海,成就无上菩提,妙德难思,不能一一,亦不要怀疑。
  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所有现象,无不在变化之中,幻化不实,故曰虚妄。至于成佛后,自性具有体、相、用,即三即一,非三非一,因非虚妄之相,是万德庄严之相,故曰“实相”,此实相者,无相,而无不相,无知而无不知,实证后自能了然。
  仁者对此等道理,总是以分别妄想,进行推理。《圆觉经》说:“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故希精进修持,蓦直持名,妄想息处,便能亲证本地风光,获得佛法真实受用也。然后一切佛理,一切经教,自可了然胸中,当知三藏十二部,莫非自心注脚,关键总在认识自性,但得本,就不愁末矣。 草复即颂学健。
  愚恒志拜启

  5月10日

  智金仁者道席:
  印光法师已说:“随息念佛确好,有肯心者,易成三昧”,可见此法并非不好。但应知一切佛法都是方便,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息妄显真,得定开慧。如果所修之法,能使自己入于一心不乱、清净安定境界,便是妙法。如不能相应,便可更换。如随息不相应,便可用“静听”佛号的办法。一般来说,随息适宜于妄念粗重的人;随着妄念渐轻,便可改用“静听”,口念耳听,自心唤醒自心,易入念佛三昧。随息是随着呼吸自然规律而念佛,目的在易使佛号不断,此中似不存在“随得如法”不如法的问题。故仁者可灵活变动,以相应不相应,作为所修之法契机不契机的考验。经云“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对法亦不要死执,以免受“法执”之累,您这个“摆不掉这个执著习气,”正是“法执”啊 !
  当妄想、执著习气现前时,应采取不理它,不取它、不舍它的态度,力不足时,要坚毅奋发,并念佛号加持,转化之,假以时日,自然化于无形矣。
  某居士昏沉之病,亦是多生所积,昏沉和掉举都是随根本烦恼而起的“心所”,力量很大。坐中翻出严重,与休息不足和打扫积垢都有关。今是否请某居士注意:
  1、仍坚持晨坐,精神好。但5时在公园入坐,则晚上宜适当提早入睡,能保持8-9小时睡眠,则早晨坐时,可能神清气爽。
  2、提高警觉心,口念咒,耳听咒,寂寂惺惺,与昏沉作斗争。仍不能清醒时,索性下坐,绕行念咒;昏沉去后再坐(或礼拜忏悔也妙)。
  3、坚持一段时间,当习气松动时,便可逐步明朗虚灵。
  某居士与其长子亦是宿因使然,当受其苦难,费尽心力时,应作“偿债”之想,不要怨尤,不要悔恨,凡事都是因缘所生。(遭到这种情况的人很多)祈转告某居士以耐心处之。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求加被去苦消灾,当得大士慈力冥佑。即颂定慧。
  愚恒志拜启

  6月18日

  智金仁者慧鉴:
  7月19日函悉。由于仁者于修法中,常生执著,因此痛苦大增,特再函告:
  一切佛法皆是方便,如因病服药,病愈药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也是摄心的一种方便,如能因此摄心,用之有何不可。但此只能用于一时,若心定后,仍执此不放,便成“法执”,反而使心不能入于空寂。观脚踏莲花,使引血下降,理也如此,如有心火上炎现象,则不妨方便对治,若无此病,则又何必执此幻相,以为究竟。有相修法,皆用于一时,执则成病,不可不知。特此再写数行,以为仁者助道。
  “心声相依,六字分明,专注而念”,此乃下手善巧方便,不会出现流弊。此颂夏健。
  恒志合十

  7月23日

   

  智金仁者道席:

     来函收到多日,最近因《般若花》再版完成,分发各方以及其他法务也多,终日忙碌,故不能及时奉复,甚歉!
  一、造成五十种阴魔,全是修证过程中的种种魔事。见性之人,虽明根本,而多生习气纷然坚固,分别颠倒,“客得其便”,归根到底乃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故说“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仁者目前仍以依法修持为主,一旦妄想消歇,亲见此不生灭藏性,依体起用,渐扫魔障,增长智慧。若从文字言语中卜度、揣摩而来,乃是识神,非无分别正智也。故目前不必急于从《楞严经》上讨消息,今后借此印证可也。
  二、持咒、念佛乃同一旨趣,目的都是息妄显真,促使“净念相继”。今只靠倒六字音声,自能逐渐风平浪静,巧入无生,但总在真实践履,勿以种种推理代修证证界,当知诸佛菩提,唯证相应。
  三、若本来已彻,照见一切皆幻,而不取不舍,则一切魔事,无奈汝何矣。
  四、念佛时,自宜摄心专注而念,妄想旋散旋收,旋收旋散,久则渐少而成片,总在专精用功,假以岁月。念佛、念咒时头痛如裂,是业障翻动,影响血液循环,气血不通,故而有痛,渐渐自能缓和,业消智朗,自然体气和平轻安。但摄心专念虽重要,也不要用意太甚,总要“不忘、不助”,任运入道,所谓“巧入无生”。
  五、印光大师所说治心火上炎之法,乃因人而设,他人病情,自与仁者不同,故方法也应不同,不必强求一律。又摄心而念,实即观心而念,因“摄”时即寓有“观”的作用,若观照不住,便不成为“摄”矣。
  六、“正统的观心法本无从何处起观的”此语正是,心不可得,“处”从何来。但初学人必有所依,才好下手,故或观脑部,因大脑是意识工具故;或观心窝以免引血上升,引发病症。但都是一种方便,不必执著。以念佛、咒摄住心念,可见正是妙法,实际上,上面已说,摄时正是观时,故印光大师有“即观即念,即念即观”之说也。
  七、观心方法,动中观,与静中照,实是一回事,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便打成一片矣。六祖云:“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故仁者所说“努力观照,不取不舍,不随不遣”,是正法。至于经典所说“知幻即离”,“有相皆妄”是观心过程中之助力,久则由“解知”证入“证知”,定慧等持矣。又修心去妄,原似剥皮,层层去妄,先空“我执”,再空“法执”,最后“空执”也需空去,得光明自在之极乐。此乃功夫必经之过程,故宜少分别考究,多埋头实干,为要。

  恒志

  11月12日

   

  智金仁者慧鉴:

  某同修,修法久而弥笃,佛门中之良伴也。愿两位遇境返看,即不取,亦不舍,一切境界自然歇落,此乃息妄妙法也。妄息自得自在受用。
  专函致谢,不一一。顺祝吉祥。
  愚恒志手启

  4月11日

   

  智金仁者:

  来书谨收,前寄来之《心中心经典》,也已拜悉,谢谢!有此经典,可使许多同修减少对传承此法的疑虑。(不必再寄)
  内人今年虚岁81,往生时确尚安祥,不慌不乱,也是平日持名念佛之故,蒙您回向助念,诚心诚意,万分感激!
  人生、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是缘生性空,一切无常、无我、无法,平时修法,力与习气斗争,妄想脱落时,不生灭的本性,顿然现前,岂不是庆快平生吗?众生太苦,佛法难闻,愿互相促进,奋发图强!顺祝随缘自在,不取不舍!
  恒志拜启

  1998年7月1日

  智金仁者法喜:
  仁者一片至诚恳切之心,福慧兼修,善根福德因缘,不可多得,惟祝戒定智慧,不断增上,成就佛道,广度有情!
  世间一切皆因缘和合而有,缘生性空,如幻如化,常作空观,我空、法空,便能转烦恼妄想为大光明藏!得佛法真实受用。顺祝夏日安祥。
  愚恒志拜启

  1998年7月13日

   

  娴之同学:
  来信已收,您有心学道,十分难得!人生无常,种种苦恼逼迫身心,只有学佛是唯一出路。修六字大明咒半月,现在未修。是否改修净土弥陀大法。即坐时手结法界定印,口金刚念弥陀圣号(六个字),两耳细听六字,万缘放下,这叫净土密宗修法,是身、口、意三密相应,每天早晚各坐1小时左右,能很快定心开慧,平时还须与自己习气奋斗,行、住、坐、卧不离心空念佛,求生西方,能即生了脱生死,不然六道轮转,众生太痛苦了。其余有问题,可与智金商量,您们是夫妇,也是道侣,共同奋发前进,脱离苦海。好吗?即祝清净自在!
  愚恒志手启

  1999年5月17日

  徐老师:您好!
  敬知您老已迁新居,并悉您老身体状况甚好!亦学人之厚福也!我等无限欣慰。也敬望您老多多保重为是。
  【徐恒志上师批语:贱体尚好,请勿念。】
  徐老师,秋天之际,我趁放假数日,在保定西郊一居室“心中心”打七七日。“打七”后,向元音上师写信询释数疑,后接回信批示:
  “你不能修禅宗,赶快念佛求生西方”。接信后又电话联系一次,上师讲我知见太差,禅宗根基太差,还是念佛生西保险,等等。这样,三年零三个月的连续“心中心”打坐修持告以终结。
  【徐恒志上师批语:虽然未明心地,但打坐三年另三个月,多少培养了毅力和定力。】
  万法缘生缘灭,或许我本该如此。
  现我改修念佛法门。既然法法皆是方便妙法,愈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之良药,则以西方为归宿,为进修深造之良所。今持名念佛,知念念转化三毒妄习,念念唤醒主公灵知!【徐恒志上师批语:理确如此。】

  今有愚痴二问。您老只简略批示即可,以免占用您太多时间。拜求您老慈悲:
  (一) 修“心中心”法,二祖师公曾讲千座之限,恐生法执,故千座后可舍去打坐。当然今众生根基差了,可延长打座座数等。甚至三千座也无妨,等。那么,念佛法门,念到什么时节便舍去呢?还是一直要念,以保一生了办生西之愿呢?念佛不存在法执问题吧?
  【徐恒志上师批语:由功夫深入,可以进入“念而无念”境界,故不必舍去,下根可信愿持名,直往西方,上根可进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境界。
  心中心法,在修法时,最需善知识点拨,可以迅速开悟见性,也须经善知识印证。才能明白其悟否?悟与不悟全在机缘巧合,而不是以多坐为胜,即使坐了三千座也不一定见性。

  今仁者改弦易辙,决心修持名念佛,甚好!因“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一切法门无非都是善巧方便。念佛之法,先从忆佛念佛下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不但说明下手方法,而且可浅可深,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念佛之时,功夫深入,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能所双忘,由于念佛之心,全体即是圆融本体,故不存在法执问题。所以净土法门,称为“三根普被”。】
  
  (二)有居士来探讨,“临命终时,是以清净心念佛,还是以愿心念佛而保生西呢?
  【徐恒志上师批语:临终念佛,是愿心,也即是清净心。无信愿不能生西,而一句佛号,是最极清净故,与真如相应,故多念佛,即能证入无念。】
  还有“临命终时,是只念佛号才可往生吗?若念咒、观心等也可往生吧”?
  【徐恒志上师批语:临终时能正念分明,即可往生,但必须有信愿力。念咒、观心,“愿”生西方,一样可生,无愿不能生。故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恒志敬复1999年12月5日】

  以上数问,还是拜乞您老方便开示,不胜感祷万分。
  弟子 胡智金 顶礼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小胡慧鉴:

  函悉。所询问题,且从两方面说明:
  首先从理论上讲,一切诸佛都证菩提,乃至一切众生皆修证成佛以后,皆证入广大圆明之常寂光法身,还同时证圆满报身佛,此报身佛分二种:一.自受用报身,即诸佛亲得受用广大法乐,安住寂光;二.他受用报身,即为十地菩萨示现圆满报身,令随缘进趣无上菩提。
  其次,需知世界无边,众生无边,现在科学已证实2000亿光年以外,尚有河外星系,尚有无量无边世界,所谓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法华经》说,释迦牟尼佛尘点劫前早已成佛,而仍有广大众生六道流转,可见十方世界众生无边,若皆修行证道,一一成佛,此实“匪易所思”。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佛“多维”空间的事相,岂凡夫所能尽知和妄测。故圆觉经云:“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故请仁者对这些问题今后暂放一边,因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故,不必妄加测度,以增业累,果能三觉圆满,竟成妙道,则慧眼洞彻,法界圆明,必然无疑不释矣。
  近甚忙,草草奉复,顺祝净乐。
  恒志拜复

  2000年10月21日

   

  徐师慈尊慈鉴:
  通电话知您身体很好,我等学人欢喜无限! 您对某居士的问候我也转达,他感恩欣悦。学人近来修道近况有二问,您老略加批示可以,不必长篇回信,以免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
  一、“观心要领”再次领会体受如下:
  学人修心中心座上常持咒不动【徐恒志上师批语:如如不动就是好】,念头稀少。此时干脆不再持咒,因咒提也提不起,只察觉妄念,偶有念头,一觉【徐恒志上师批语:此名始觉】,不理睬之【徐恒志上师批语:要不取不舍】。这样,保持觉性不被妄念所迷失,昭昭明明,不落昏沉、散乱,又不是木头、石头无知。【徐恒志上师批语:但也不要落在昭昭灵灵上,当知有时是灵光独耀,有时却容易落入第八识的“见分”上,成为识神。如真能灵知了了,不涉思维,便成妙用。】学人认为这即是“观心”对吗?徐老师?【徐恒志上师批语:不错】
  二、不住“空、乐、明”之认识
  元音老人在《恒河大手印讲义》第七讲、八讲中有关于提示学人“功力引发之初步入道境界”中有“空、乐、明”之境不应住着【徐恒志上师批语:应无所住】,应揭开此皮壳,使自性赤裸呈现等论述【徐恒志上师批语:而生其心】
  学人略示自己修行体会少许于下,拜祈 您老慈鉴:
  (一) 修法座上
  1、不住于“空”。
  座上无念境界现前,咒也持不动了,对这无念之空境,也不理之,我只一味照察妄念,保持觉性不被掉弄污染【徐恒志上师批语:可以,正如猫之捕鼠才动即觉。】,不动而昭昭,不住念(妄念),也不住无念(空境)。【徐恒志上师批语:应无所住,不住著于六尘境界】。就如同人在空气中而不觉有空气,即是在空境现前时不住空境一样对待之。总之,是一切不理,一味照察 。(徐老批语:一味照察,用功一个时期,待照察纯熟,照察也渐渐空去。圆觉经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先空四相(我、人、众生、寿者),再空法相,再空空相,达到三空境界。“非法”即空,连空也空,名为“空空”,但须循序而进,非可超越。)
  2、不住于“乐、明”。
  当进入无念境时,常之而具的法喜快乐非世间乐事可比拟,或显现光明等相。但这一切均不理睬之,如没有一样对待之,如在空气中不觉有空气一样对待之。因这些都是本性具足的,是自性之妙用,不理(不取不舍)【徐恒志上师批注:在不取不舍下划了四个红色圈】就行了。
  以上是关于修法座上处理原则再理解。拜祈您老鉴正。
  (二)座下:
  座上空乐心境于座下也常现,但只直心应一切万缘,而无所住著,不住于有(万相),也不住于空(无念),此即真无念也(于念而离念)。《金刚经》中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然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家,只努力向前)【徐恒志上师批语:“应无所住”是空是用,“而生其心”是有是体,可见空有同时,体用不二。经又说:“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心”是什么?要紧,要紧。】
  
以上是学人近来之微少认识,拜祈您老闲暇时批阅,又给您老添了麻烦,我也深感愧疚,但为究明真理,为生死之大事,为有缘众生早日得度,也只好再写一信,拜求慈悲。
  学人也常于观音圣像前祈祷发愿:“愿我今生修法成就,度有缘之众生,命终往生西方净土!【徐恒志上师批语:大悲大愿,终必成就!】
  愿我生生世世得观音大士加持护念,听闻佛法欢喜、得度,直至圆成佛果!度脱有缘众生!” 至此,不再多写文字了,恭祈恩师保重尊体,则后学弟子之厚福也! 叩祝徐师慈尊:妙法利有情,慈雨济苍生!
  惭愧弟子 胡智金 拜书

  2000年9月15日
  智金居士,谨作批语,以供参考,生死事大,愿共勉之。

  恒志

  2000年9月29日

  智金仁者:
  函收。《金刚经》讲义语文版[江味农居士著,编者注],是我请居士林寄送的,随时翻阅,利益无穷!祝在新的一年中诸事吉祥,法喜充满!
  恒志手拜2001年1月11日

  智金仁者慧鉴: 函悉。
  知仁者劳累过度,心肾不交,遵医服药,很是必要。中药中有“六味地黄丸”可用于身体羸弱,头昏目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对您或许有用,现由医生处方,当然更好,但愿早日康复。
  元音老人圆寂后,经其同意的有些道友,仍在传法,法脉不至断灭。至于四祖现在无人可承担。就是一般代师灌顶的人,首先要①明悟自心,修持有素,②且经上师同意,③本人发菩提心,持戒清净。元音老人说过:“今后有道自弘”,意即有道行者,自能弘扬大法,得群众拥护,此话很客观。故仁者不必为法担忧,为祷!
  仁者目前身体不好,修“六字大明咒”,很好。简单、方便,又是三密相应的密法,时间又不限制。有善根、有信心的人,要修此法,仁者可以教他,无碍也。
  学佛全在“成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种种法门,莫非度生之方便,随机施教,并无定法,一言半句,等沾法益。先贤示寂,度生之愿,应仍能实现,大愿不退。请保养身体,勿过劳累,为要!复颂秋安。
  恒志合十

  2002年9月22日

  智金仁者:

     “禅话”拜读,禅味盎然。但禅本离言,所谓“拟议即差”但亦不离言语文字,真明悟人,则千言万语、横说竖说皆归第一义谛。故终以真实悟见为要着,虽不离言语文字,但亦不要执着言语文字。来文多有是处,但也有“语堕”之处,请勿卜度思维。苟能通身放下则当下即是道场,岂在言语文字哉。
  邮票收到,谢谢好意,谨此感德。书不尽意,即颂健乐。
  恒志拜启

  2003年5月23日

   

  2006年看望恩师徐恒志老人手记
  (你这次去杭州)开会计方面的会议吗?
  哦,实验实践(会议)。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间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执著,心空自在。一切法皆是佛法,举手低头不离佛性,所以行动不离佛性。
  我现在一面养病一面养心,内心很自在,烦恼本空,学佛几十年很是惭愧,惟有一切放下才能得大自在。

  (我问起受戒的问题)受一下比较好,有利于将来弘法利生。日常之间注意戒律也很重要。上海能住几天?
   修心重要不忘“观心”,“观心”是观心法门,观一切法皆如幻象,《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圆觉经》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主要是多观,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打成一片便得受用。  


{返回 大音希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贾延居士
下一篇: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讷河郭元禄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深圳莲明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李开宇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青岛陆蕾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鹤壁智俊居士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温州金龙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辽宁宋世春居士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南通王居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教法篇 第五章 佛的救生[栏目:佛教圣典]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