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心智慧 人人本具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1
佛心智慧 人人本具
  
「心佛真如,智慧如一」,这是我们常常都这样说,也是常常都是这样听,说的人是不是能够透彻理解呢?听的人,是不是能够同样这样接受,这都是佛法,佛法真的是很深奥,尽管用心去探讨了解,但是佛的境界仍是佛境界。
 
探讨的人想要很了解,还是没有办法很贴切,不过在走路的人,从起点开始,我们会知道那个终点,一定是很微妙的境界,我们才会往那个方向走。
 
所以说,学佛,我们必定要下定决心,知道那个境界是很好,一边走路、一边探讨。
 
引路的人,或者是被引的人,都要有共同的一个方向走,也就是说:
 
谓如世界广大高厚
虽有名相距万八千
因以凡圣因果情器
并有劫波久近始终
 
这就是要跟我们说分别,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这都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们还没有透彻,要跟我们说的,就是譬喻像在这个世界,宇宙之间,世界之大,很大,我们知道宇宙实在是广大无边。
 
若只说,众生共住的这个地球,现在的名称叫做「地球」,光说我们所居住的,名称叫做「台湾」,我们现在在说话的地方,又是在花莲,花莲这个地方,我们现在的境界,又只是在精舍的范围而已,我们知道有花莲这个地方,我们也没办法都走透,何况在台湾。
 
何况离开台湾之外,还有其他的国家,那些国家我们没有去过,难道我们就不相信(有)吗?在这个世界,广、大、厚,很大啊,但是我们无法到达,不过我们要相信。
 
虽然有这个名相的距离万八千,那就是说,佛陀要开始讲《法华经》之前,他讲《无量义经》,《无量义经》讲完了,佛陀就入定了,眉间白毫相光,发射出去的,多远啊?万八千世界,可见佛陀眉间白毫相光,那光芒,所显现出来的就是智慧,就是光明。
 
但是佛陀,他的智慧,是不是只普及在灵鹫山,难道只有那些人,能够体会到佛的智慧吗?不只,万八千世界,那就是表示佛陀的智慧,能够普被天下,不同语言体系,不同的肤色,种族,不同的国界,都能体会到佛的智慧。
 
我们以现在来举例,佛诞节,我们已经将佛诞的意义,推动到已经是三十几个国家,有慈济人的地方,过去不知道有佛教,不曾听过佛的名称,但是因为人有心,我们能够从台湾为起点,把这个讯息,传给很遥远的国家,借着电波这样传送得到这个影象,他们会去看、听,听旋律是怎么来的,配合这个境界,怎样的动作,人人就按照影像,和声音的声波去学习,之后他们就同在这一天,他们同时就开始浴佛,这就是在同一个地球上,不同的国家,同样我们能够用这个光,发射出去,所以常常说人能弘道。
 
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说六神通,不管是天耳、天眼,或者是神足等等,共同的六项,用在现在的科技,我们的影像把它传送出去,他们有看到我们的影像,他们好像到了台湾来一样,他们的神足到了,他们的天眼看到台湾,他们的天耳,听到台湾所传出去的声音,这不就是佛陀当初所说的吗?
 
所说的「神」,那就是精神,那就是智慧,看看天地之间这么的大,同样人人都是在这种,可以发挥出来的,潜在神通的力量,人人都有,所以我们应该要相信,虽然名相各不相同,在这么多的国家,有不同国家的名称,有不同人种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却是我们有同样一种,能够传达的智慧妙法。
 
所以在名相有距离,但是佛心还是同样,我们和佛,只是一项(不同),就是「凡圣因果情器」,佛陀的智慧,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接触到就法喜充满,这是佛的智慧,但是凡夫就是还没有办法。
 
我们的智慧被无明埋住、盖住,所以因为这样,才会有凡和圣的分别,凡圣都在因果中,因为我们凡夫的因,带着无明、贪婪等,贪、瞋、痴、慢、疑,这种的因,不断不断地这样在轮转,所以就是凡圣因果。
 
佛,来人间是觉有情,凡,来人间是因为迷情,所以觉的因,我们人人本具,只是我们受污染,所以变成了污染,迷的因,有了迷的因,就是迷的果,流转六道,有了觉的因,超脱六道,就是圣。
 
这就是我们众生的情器,我们的根机,根器很小,还只是很微分的觉,若说我觉悟了,是很微分的觉,所以说来,那个器还很小。
 
同样能够盛水,但是我们还是小杯子,同样能够盛水的,大缸、水塔,就不同了,同样能作用的东西,却是大小不同,所以叫做「情器」。
 
再来劫波久近始终,劫波就是叫做长时间,时间都有差距,人间与天堂,与四天王天,忉利天,都有差距,所以这就是我们,在这个大空间里,有名相的差别,不过真如是一,无差别。
 
「因缘相貌信解之异」,这是佛与众生的境界,就是因为有这些距离,有这些相貌,再来,最大的距离就是我们的心念。
 
总而言之,学佛,我们的心念就是要回归,与佛同等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所以:
 
因缘相貌信之异
人具本智妙体实相
昭然心目
与佛何殊
 
和佛有什么不同呢?心、佛、众生,本来就没有差别,人人都具有本智妙体,我们人人都有,这个实相和佛无差别,这个法,我们人人也是本具,所以本来与佛无差别,前面这些事情,我们若能了解,下面这一段经文就说: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希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法华经序品第一》
 
佛放这个光,「我及众会」,那就是弥勒菩萨,自己本身称「我」,「众会」,就是那个时间,在灵山会上的大众,所以弥勒自己自称「我」,和现在这么多的人,「见此国界,种种殊妙」,在这个地方,仗佛的光明,我也同样有看到。
 
这种同样有看到,那就是要为回归本地风光,本地风光,人人了然,都很清楚,实在了无障碍,本来就是这样,所以「种种殊妙」,「诸佛神力,智慧希有」,所有的佛都有同样的智慧,智慧希有,「放一净光,照无量国」。
 
其实人人本具,所以佛陀一光能照万八千土,我及众会,以光能见之人,在那个众会中,以这道光明,以佛陀的智慧,照到我们的心地风光,我们的心地风光,应该是昭然,真的很清楚,其实是和佛一样。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法华经序品第一》
 
「我等见此,得未曾有」,我们大家看到了,「我等」是我弥勒,还有同在这个场合,大家所看到的,应该都是很欢喜,「佛子文殊,愿决众疑」,我的感觉是这样,文殊菩萨,你也是佛陀的弟子,尤其是法王子,佛陀的心怀,佛陀的境界,应该你很清楚。
 
我的感觉是上面所说过的,是我的感觉,大家应该很欢喜,是不是呢?文殊菩萨,你比我还了解,请你能够提出你的看法,让大家的心能够更相信,不要有疑。
 
「四众欣仰,瞻仁及我」,你看这么多人都在看你和我,我在问你,你要赶快答,这么多人的期待,在你的身上,到底「世尊何故」,「放斯光明」,「佛子时答」,「决疑令喜」。
 
文殊菩萨,你要赶快说,佛陀到底为什么放这光明?到底在这个境界,佛陀的眉间白毫相光,他所照的东方万八千世界,到底除了这灵鹫山以外,再过去有多远?
各位,记得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样说起来,万八千世界,就是有人的地方,他,就有佛的智慧,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心头都有一个灵山塔,应该是这样。
 
所以弥勒菩萨见此国界,他就没有说见彼国界,所以人人的心地就是,佛放一光,是远,也是近,若接受到的人,就很近了,接受不到的人,那就很远了;所以与佛的世界就不同的世界,接受得到的,不只是佛的世界,佛的心地风光,即时就对了,这个光,看我们是不是有接受,即远即近,皆如在目前,实在是不必说远也不必说近,只要我们接受到就是。
 
所以学佛,我们必定要用心,用心,心地风光即是,则此光是一卷「离言法华」,其实,佛陀讲完《无量义经》之后,放这个光明是在眉间的中央,这个光,毫相光,是表示中道,不用说的法华经,不必用说的。
 
在这当中,大家若能体会,既然听完《无量义经》,在看到佛陀毫相光,人人应该知道,佛陀现在所要说的是微妙大法,奈何法众不解,在这里听法的人无法了解,所以大家交头接耳,佛陀现在怎么入定呢?佛陀眉间的这道毫光,到底有什么因缘呢?
 
因为我们过去说过,因为在道场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法众不解,又劳二大士旁通,二大士,就是弥勒与文殊,就要在旁边用心,要怎么样显扬出佛陀的毫光。
 
各位菩萨,我们真的要用心了解,佛的慈悲、智慧,菩萨来辅助道场,无不都是来教化众生,圣人,大觉者的悲智双运,慈悲的本怀,是多么的殷切。
 
所以我们学佛者,不要辜负了诸佛菩萨,来人间教化的这一念心,所以佛有佛心,菩萨心,我们凡夫也要有求法,体会佛心,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住道心不动摇
下一篇:佛心本怀妙谛深奥
 日月灯明佛之子
 深植大信断疑契悟
 真俗二谛
 求法传法一念心
 方便施教对机而演
 柔软心净利根
 会道法华净菩提
 般若净慧 回归本性
 福利众生破憍慢心
 妙法随顺时代机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王访谈录[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关于魔障的开示[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No Ajahn Chah《021》[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良朋益友[栏目:禅林衲子心]
 第六册 实用佛教 第十八课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六册]
 密宗与禅宗[栏目:陈士东居士]
 佛教的护国与护世[栏目:太虚法师]
 请结合您的实修体会,谈谈您是如何观修人身难得的?[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树叶将永远在掉落 The Leaves will Always Fall[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一、智顗的前期著作与思想[栏目:吴汝钧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