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笔记》第二部分 前行修法:一、共同外前行(一)暇满难得 3(上)
一 共同外前行
(一)暇满难得
暇满人身,如初秋一朵荷花,圆满的花瓣随时会有凋落,花便残破了。
十八暇满是入解脱道的基本前提,但正如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所说,今生的十八暇满并非一经获得永不坏失,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随时会涌现,总结起来,有十六种与正法相违的心态或处境会障碍我们为解脱而修行。有时候我们看上去具足暇满,似乎闻思修行也精进,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如果为十六种违缘所扰,没有加以对治的话,所作所为终究流于形式,空耗此宝贵人身,那就实在是可惜了。
具体来说,有八种情况,今天在自相续中不存在,但明天可能出现;前一座修法时没有,后一座中可能出现;入座时没有,结座时可能出现,所以称为暂生缘八无暇,也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修学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情绪或心态。
一、五毒烦恼粗重。对人对物,爱之欲之生,恨之欲之死,情绪狂暴激烈,而这使我们当下失去内心的安宁,并毁损行持正法的善根。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就消除所有烦恼,从此无忧无虑、开心到老。如果观察自心的话,我们会发现一般是修行比较好,贪嗔痴慢疑的情绪较弱的时候,内心会感到快乐安宁;而修行懈怠时,心里总是焦虑不安。安乐不是硬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立情绪,它其实只是贪嗔痴慢疑等负面情绪的减弱,因此不对治五毒烦恼而想另修出一份喜乐宁静来是劳而无功的。我们常常羡慕真正修行人的自在安乐,要知道,不是他们的快乐比我们多,而是我们的贪执、嗔恚、愚痴、傲慢、狐疑比他们重。我们若修不净观、慈悲心、无我、无常等对治烦恼,也将逐渐喜乐开阔起来。
二、闻思不解法义,修法不现暖相。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怎样听讲思维都不能圆满通达某段经论的含义,或者精进修法却迟迟没有验相,这可能都是因为往昔的罪障。所谓罪障并不是佛陀硬把某些行为定性归类为罪恶的,人一旦违犯便造下罪孽,延续到后世仍需接受惩罚。佛教中没有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佛陀示现成就遍知果位后,视三世因果如看掌中物,出于对众生无量的悲心,佛陀转妙*轮,开显深道,把他观察到的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告诉世人:有些行为及其后果会严重障碍我们对实相的理解和觉知,以致错认本性、枉受生死。了解到这一点后,我们自然对过去的不当行为感到惋惜愧疚,并且为了顺利证悟实相,我们发誓今后不再重犯。凡夫的心力微弱,单凭己力很难有效清净无始劫来累积的罪障,若能借助佛菩萨的愿力,通过佛教中诸多忏悔罪障的法门,比如金刚萨埵修法,具足四种对治力如法修持,则能更为迅速有效地清净罪障。罪障清净一分,智慧便显发一分。我们还可以修上师瑜伽,祈祷上师和三世诸佛智慧的体现文殊师利菩萨加持我们尽快清净业障。
三、《楞严经》云: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如果我们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不谨慎,很容易便成为恶知识的眷属,所闻所想背离解脱正法。判断具德上师最基本的标准是看他有没有菩提心,是不是一心为了众生离苦得乐、最终成就佛果。如果他具备菩提心,凡与之结缘者都将获益。否则不管他名气多大,有多少拥护者、追随者,都最好对他敬而远之。再者,在如今资讯泛滥的年代,想找一个真正清静的修行处非常难,耳闻目睹所及,都是些鼓励、赞美贪嗔痴或者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理论、说法,一般人每日身处其间,很难不受影响。
四、懈怠。虽然进入佛门,也自认为是佛教徒,却总也不想实实在在开始闻思修,或者一曝十寒,殊不知一切都是无常的,不精进修持加以稳固的话,我们对佛法微弱的信心、偶尔生起的出离心转眼就会消失。
根据我的体会,忆念上师是对治懈怠的有效方法。每当我在修行中有所懈怠,我立即想到我的上师们,想到他们的种种功德和对我的恩德,心里便充满感激和愧疚,不再允许自己懈怠懒散。法王如意宝那样伟大的圣者,一生示现修行精勤不辍,别的不说,仅本尊心咒,他老人家就圆满念诵了十几亿遍。才晋堪布当年应邀去寺庙讲法,他对人们只满足于肤浅的闻思而不注重实修的现象深恶痛绝。终于有一天,他绝望伤心至极,趁夜深人静离开了寺庙和人群,独自跑到深山寂静处闭关修法。他的闭关房非常简陋,只有一扇小窗户,没有门。他发誓念诵一亿遍普巴金刚心咒,并且在完成这个誓愿之前,不再与任何人说话。实际上,除了他的母亲送饭时偶尔能见他一面外,其他任何人都见不到他。与法王如意宝一样,才晋堪布一生也圆满念诵了十几亿遍本尊心咒。以前我去拜见晋旺堪布,堪布有时会留宿,我因此有机会亲眼见到上师们是怎样精进修行的。晋旺堪布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做念诵功课,直到启明星出现在东方的天空,这时,他开始长时间地礼拜。此外还有根容堪布。记得我十几岁在扎阔地方跟随根容堪布学习。堪布怕我们懈怠,每天除了睡觉时间外,其它时间都跟弟子们在一起,看着大家闻思、修法,连吃饭他也是和大家坐在一起,边吃边讨论修行中的问题。八十年代初,堪布回到札熙寺,肩负起重振寺庙的重任。佛法衰微、僧才凋零的景象让他心急如焚。他在寺庙附近建起一间小小的闭关房,挑选了十几名年轻僧人,让他们与自己同吃同住,集体修五加行。那么多人整天挤在小房间里,在堪布手把手的引导下修加行,可想而知,堪布的修法、起居、休息等等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他说:“让大家住在一起,一是因为没有条件修建更多的房子,二来年轻人比较容易懈怠,有我在旁边监督,情况就会好很多。”这就是我可敬的上师们!
五、为他所转。身不由己,被他人控制,想好好修法也没有机会。我看见一些原本不错的学佛人,后来或是为物所累或是为情所困,而身心不能自主,以致荒废道业,退失道心,着实令人叹惜。世事无常。书上说,有的人上半生精进,下半生散乱,果然是这样。
六、恶报现前。有些人精进行持善法,却仍然遭受磨难,而这恰恰证明了因果不虚。佛陀从来没有承诺过:只要皈依三宝,以往的恶业便一笔勾销,从此不再遭遇挫折。在因果面前,佛教徒并不享有特权,所以往昔造下的恶因在条件成熟时必定显现果报,这一点不会因为是或不是佛教徒而改变。既然如此,学不学佛岂不是都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如果不是佛陀开示,我们不会懂得因果不虚的道理。不要以为因果不虚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因果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用说取舍因果了。没有一个知识、价值或信仰体系像佛教这样全面、深刻地宣讲过因果规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真正理解这一点,才会诚心忏悔过去的罪业,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人们身处逆境的惯常反应是否认因果、嗔恨抱怨,作为佛教徒,我们知道这样做于事无补,并且会造下新的恶业。清净恶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忏悔,二是受报。一方面,我们通过如理如法的忏悔,化解往昔恶性的因果;同时,若因缘成熟、恶报现前,也要坦然承受,别人怎么想我们管不了,但自己心里要明白:这是提前受报、重罪轻罚。
有些人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打退堂鼓:我福报浅薄,恐怕不堪修道。实际上,没有哪个修行人不遭遇违缘的,你看往昔的高僧大德无不是千锤百炼、百转千回,难道他们都是些无德无福之辈?磨难、逆境是修道的助缘,它使我们得以清净业报,更是修出离心、慈悲心乃至引发空性智慧的有效途径。
例如疾病,晋美林巴尊者教我们这样去看待它:身是没有生命的,心即是空,有什么可以给没有生命之物带来痛苦或者伤害空呢?观察疾病从何而来、向何处去、依何而住。疾病仅仅是自己分别念的影像而已。当那些分别念消失,疾病也会消融。不要对疾病心存悲伤或邪见,应视其为自己的恶业正在清净的征象并心生欢喜。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来世的安逸享受或者为了避免灾难临头而入佛门、行善法。初学者很难完全不为自己想,求乐救怖的念头肯定会时不时冒出来,每当这种时候,我们都要立即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以护持自己的心行。
八、伪装修法。在某些场合,在某些人面前,为了得到赞美或物质利益而做出精进修持善法的样子,就是伪装修法;并不是说从头到尾、在任何场合、面对所有人都装模作样摆出修行人的架势才是伪装修法,所以讲到伪装修法时,不要觉得那肯定与自己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