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家讲“生死轮回”、“前世后世”,但我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些道理?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7

问:我是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佛家讲“生死轮回”、“前世后世”,但我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些道理?

答:其实,即便是现在的科学界,也承认前世后世。像美国的史蒂文森博士、塔克尔博士,他们在美国以及世界各地,已经搜集了数千个案例能证明前后世的存在。这些案例在任何群体中都有:相信科学的,不相信科学的,有宗教信仰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他们因为对这些的长期观察,最终也相信了前世后世的存在。

一般人不承认这些,多数是因为环境或教育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如今也该反省一下了——其实,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只是口头上否认而已。

假如否认者没有依据,而建立者却有真实案例,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建立方式。更何况佛教中还有理论——这可能稍微有点专业,但简单来讲:一个人因为有我执、烦恼,于是就会造业,造业以后,当这一期生命结束时,后世的生命就会随着业而延续,呈现出另外一种形态,由此形成无边无际的轮回;直到有一天,当他生起无我智慧时,才能断除这种流转。当然,这些道理很深,也很隐蔽,若想对此生起信解,最好学一学佛教的经论,甚至试着抉择一下空性,这就是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的教诫[3]。

其实,佛教并不是简单说教,不是让你无论如何都要信,你完全可以自己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式就是辩论。在藏传佛教的辩论场上,像前世后世这样的问题,起码要辩上几个月。到了最后,如果你没有理由,而我有,那你就输了,不得不承认我的观点。

其实这样很好!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你对于好奇但又不熟悉的任何问题,以这种方式去观察、提问、辩论,很容易提升自己的理解,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突破。

 [3]《中观四百论》云:“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

香港科技大学问答『2011年11月24日晚上』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您是把藏汉以及显密佛教结合起来,进行传播和交流的。请问,您是出于什么因缘来做这事的呢?
下一篇:慈悲心或恶心本身也是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执著善恶呢?
 有些修行人在每个道场待的时间都不长,心里总以为可能其他道场更殊胜,于是..
 对大多数修行人而言,在闻思修的道路上,要花大量时间闻思,是否有此必要?..
 现在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疯狂的地步...我们该怎么做下去?..
 佛教包含了大智慧,您能不能介绍一个增长智慧的方法?
 在骨灰盒旁边放转经筒,对死者有没有利益?
 弟子非常喜欢法王如意宝,希望他很快乘愿再来。让我们祈请他快点回来?..
 有些居士的佛堂里,老鼠闹得很凶,把供佛的水果都吃了。赶也赶不走,这该怎..
 怎样证明来世存在?
 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
 “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生际必死,高际必堕。”请问,此偈对我们生活有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居第三十四日(二):无为而至的妙有成就[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11-20章)[栏目:慧净法师]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赵州柏林禅寺龙年吉祥上堂法语[栏目:净慧法师]
 佛与象的前世今生(姚展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专修念佛之前与专修念佛之后的,同样行善,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桑吉银登仁波切新年开示[栏目:桑吉银登仁波切]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八)[栏目:杂阿含经]
 有教无类 不舍一人[栏目:传喜法师]
 闻思空性的意义[栏目:格西索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