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导读】
跨入佛门之后,就要学习因果的万有法则,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道理,从而深信“苦有苦因、善有善果”。所以,接下来作者就告诫我们为了免于堕入恶趣,就应极力地回避恶业,争取获得属于善趣的人天果报。这就是阿底峡尊者教导佛子们所应学修的“共下士道”的主要内容。
※【释异】
此偈旧译译作“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趣业果;故虽遭遇命难缘,终不造罪佛子行”。其中的“能仁说为趣业果”一句,藏文原义是“能仁说是恶业果”,其中并没有复杂难解的文法结构。这个“趣业果”的译法,我不知道是否出现过传抄或排版错误,否则,便是“难以理解”的了。
首先,前一句的“诸极难忍恶趣苦”,与其相对应的,就正好是“恶业果”,藏文原文中无论文、义都是这样。若译为“业果”,则与藏文“恶业果”的内涵相差极大,严重违背藏汉文字的“对等性”,因而,有损翻译的信实原则;其二,这个“趣”字,在汉文只有作名词用的“兴趣”之义,以及作动词用的“趣向,走向”之义,因此,“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趣业果”的译法,可谓既无文字上的信实,也无读诵上的通达,更让人难解其义。故新译依据藏文原义,顺理成章地译成了“能仁说是恶业果”。
旧译的“造罪”与新译的“作恶”,文义相差不远,但“作恶”更贴近藏文原文。这里的“恶”,基本上是特指“十恶业”。
三有乐如草头露,
是须臾顷坏灭法;
故于不变解脱果,
力追求是佛子行。
“三有”{2}的快乐,
就像那草头的露珠一样,
具有稍纵即逝的属性;
(因此,励力)追求
永不变坏的胜妙解脱之果,
(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