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6

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导读】

  跨入佛门之后,就要学习因果的万有法则,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道理,从而深信“苦有苦因、善有善果”。所以,接下来作者就告诫我们为了免于堕入恶趣,就应极力地回避恶业,争取获得属于善趣的人天果报。这就是阿底峡尊者教导佛子们所应学修的“共下士道”的主要内容。

  ※【释异】

  此偈旧译译作“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趣业果;故虽遭遇命难缘,终不造罪佛子行”。其中的“能仁说为趣业果”一句,藏文原义是“能仁说是恶业果”,其中并没有复杂难解的文法结构。这个“趣业果”的译法,我不知道是否出现过传抄或排版错误,否则,便是“难以理解”的了。

  首先,前一句的“诸极难忍恶趣苦”,与其相对应的,就正好是“恶业果”,藏文原文中无论文、义都是这样。若译为“业果”,则与藏文“恶业果”的内涵相差极大,严重违背藏汉文字的“对等性”,因而,有损翻译的信实原则;其二,这个“趣”字,在汉文只有作名词用的“兴趣”之义,以及作动词用的“趣向,走向”之义,因此,“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趣业果”的译法,可谓既无文字上的信实,也无读诵上的通达,更让人难解其义。故新译依据藏文原义,顺理成章地译成了“能仁说是恶业果”。

  旧译的“造罪”与新译的“作恶”,文义相差不远,但“作恶”更贴近藏文原文。这里的“恶”,基本上是特指“十恶业”。


  三有乐如草头露,

  是须臾顷坏灭法;

  故于不变解脱果,

  力追求是佛子行。

  “三有”{2}的快乐,

  就像那草头的露珠一样,

  具有稍纵即逝的属性;

  (因此,励力)追求

  永不变坏的胜妙解脱之果,

  (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9 共中士道 厌有求脱
下一篇:正分7 入佛教门 皈依三宝
 正分2 道前基础(2)
 序分A 归敬颂 赞礼上师及本尊
 正分31-35 总论
 结分B 祈恕偈(2)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目录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正分19 远五毒(2)
 正分21 远五毒(4)
 正分12 不舍愿菩提心(1)
 正分29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黄莲集 存养篇 十一 定慧等持[栏目:黄莲集·如觉法师]
 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观察因果不虚而生起定解?[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46 锄草斩蛇[栏目:没时间老]
 安乐集 题解[栏目:安乐集·白话文]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六一)[栏目:杂阿含经]
 禅门骊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高峯原妙[栏目:禅门骊珠集]
 一串念珠[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以愉悦之心生活[栏目:佛网文摘]
 入出息念修法管窥 助行 助行之(三)──佛随念[栏目:德雄尊者]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八)[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