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分31 佛子当力戒者(1)
※【导读】
佛法像一面镜子,首先要用来反观内照,规正自己,而非藉以衡量他人。“若未深究自迷谬”,不但极易“道貌岸然非法成”,而且更易“因惑说他佛子过”。
※【释异】
本颂第一句“若未深究自迷谬”,有的译作“若不细察己过失”。藏文中的“抽巴”[■]一词,本为“迷谬”、“迷乱”、“迷惑”之义。就其佛法的绝对意义而言,凡不符合佛陀无上正觉的内证境界者,都是一种迷谬。因此,佛观中士偏空的涅槃,乃至众生实执的三界景象,都是迷谬。就其相对意义而言,中士见凡夫妄执三界实有为谬;而下士则见世人不信因果,不求人天善果为谬。在口语里,“抽巴”[■]一词也经常引申为错误、过失之义。综观全偈,似乎比较偏向“过失”之义,但也不可过早盖棺定论,因为三士道的不同层次,对于“过失”的定义广狭不尽相同,这就有点儿超出口语里“过失”的内涵了。为了谨慎起见,笔者还是倾向于翻出藏文的佛学原义,这样,便可见仁见智,从其所好,而作出广狭不同的解释来了。
其他个别字词的重译,无关大局,故不再一一赘述其因。
因惑说他佛子过,
徒然减损自功德;
故于已入大乘者,
不道彼过佛子行。
倘若由于烦恼的缘故
而去谈说其他佛子的“过错”,
那么,自己本身(的功德)就会(因此而)变得衰弱下去。
因此,(我们应该)不去谈说
已入大乘者的“过错”,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