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31 佛子当力戒者(1)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98

正分31 佛子当力戒者(1)

  ※【导读】

  佛法像一面镜子,首先要用来反观内照,规正自己,而非藉以衡量他人。“若未深究自迷谬”,不但极易“道貌岸然非法成”,而且更易“因惑说他佛子过”。

  ※【释异】

  本颂第一句“若未深究自迷谬”,有的译作“若不细察己过失”。藏文中的“抽巴”[■]一词,本为“迷谬”、“迷乱”、“迷惑”之义。就其佛法的绝对意义而言,凡不符合佛陀无上正觉的内证境界者,都是一种迷谬。因此,佛观中士偏空的涅槃,乃至众生实执的三界景象,都是迷谬。就其相对意义而言,中士见凡夫妄执三界实有为谬;而下士则见世人不信因果,不求人天善果为谬。在口语里,“抽巴”[■]一词也经常引申为错误、过失之义。综观全偈,似乎比较偏向“过失”之义,但也不可过早盖棺定论,因为三士道的不同层次,对于“过失”的定义广狭不尽相同,这就有点儿超出口语里“过失”的内涵了。为了谨慎起见,笔者还是倾向于翻出藏文的佛学原义,这样,便可见仁见智,从其所好,而作出广狭不同的解释来了。

  其他个别字词的重译,无关大局,故不再一一赘述其因。


  因惑说他佛子过,

  徒然减损自功德;

  故于已入大乘者,

  不道彼过佛子行。

  倘若由于烦恼的缘故

  而去谈说其他佛子的“过错”,

  那么,自己本身(的功德)就会(因此而)变得衰弱下去。

  因此,(我们应该)不去谈说

  已入大乘者的“过错”,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32 佛子当力戒者(2)
下一篇:正分31-35 总论
 修诵简轨
 正分22-24 总论
 正分16 不舍愿菩提心(5)
 附录
 正分29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5)
 序分A 归敬颂 赞礼上师及本尊
 正分13 不舍愿菩提心(2)
 正分17 不舍愿菩提心(6)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正分3 道前基础(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清远法师在河北泊莲寺祈福中华、祝福奥运水陆法会圆满上堂法语[栏目:清远法师]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七)[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佛遗教经解[栏目:蕅益大师]
 学佛护法的心得及对佛法未来的展望讲记[栏目:其它]
 觉明禅师与当代青少年对话 宗教篇[栏目:觉明法师]
 准提法之五乘道略录(普光)[栏目:准提菩萨文集]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孟子十篇读》叙[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宗镜录 题解[栏目:宗镜录·白话文]
 破瓦法(六)[栏目:三想破瓦·达真堪布]
 No Ajahn Chah《046》[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