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34 佛子当力戒者(4)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87

正分34 佛子当力戒者(4)

  ※【导读】

  戒恶口本在“十善”之列,属于共下士道的主要内容,本不该在上士道阶段出现;但怎奈我等极易“以恶小而为之”,忽视此过,因此,作者才在佛子行的结束部分,又苦口婆心地特别提出,而予以特别地强调。

  “言无刀剑伤人心”,大部分的是非纠纷,往往都是当事人未能善护其口所引起的,这就不仅有损“佛子诸行仪”,甚至更能危及整个大乘佛教的形象,因此,自许为大乘的菩萨们,最好不要好高骛远,而应脚踏实地、戒除恶口为妙。

  不但如此,倘若未曾善护其口,十恶中的“语四过”看似事小,但却都是内心不净的折射,假如未能善除心垢,就会严重地影响修持的进步,因此,印、汉、藏各地的实修传统中,都有“禁语”的习惯。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禁除“语四过”,一方面更可以帮我们禁除心中纷飞的妄念。基于这种缘故,印度有位实修大德甚至说“开口修持一年,不如禁语修持一日”;西藏的一些实修传统,则把“禁语、泥封[用泥巴封闭所有门窗的最极严格的闭关方式]、单衣”作为取得最高成就的重要途径。这些虽然不是出自大经大论,但也是先哲前贤们的经验之谈,当然弥足珍贵,值得后来者深思。

  ※【释异】

  本颂最后两句的藏文原义是:因此,(我们应该)拋弃他人所不悦意的粗言恶语,(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在三、四句间,又横担着一个“……的……”,因而,也就给汉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麻烦。有的版本译作“故于他人所不悦,绝恶言是佛子行”,似乎很难看出这层关系;因此新译译作“故于他人不悦语,当力断之佛子行”,而将“他人所不悦意的粗言恶语”中的“粗言恶语”由第四句提到第三句,而简译为“不悦语”,不知稍能弥补此缺憾否?

  其他个别字句的重译,无关大局,故不再一一赘述其因。


  烦恼成习则难治,

  念知士当持对治,

  贪等烦恼初萌时,

  即速灭之佛子行。

  假如烦恼(由于反复串习而)已成习惯,

  那么,再试图以(相应的)对治方法

  去设法挽回它

  就是很难做到的了,

  因此,(那些具有)正念、正知{8}的人们

  应该拿起对治的武器

  在贪等烦恼刚刚萌生的当下,就(应该迅速地)摧灭它,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下一篇: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3)
 正分32 佛子当力戒者(2)
 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
 正分17 不舍愿菩提心(6)
 正分10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1)
 正分22 远五毒(5)
 正分2 道前基础(2)
 正分5 道前基础(5)
 正分24 远五毒(5)
 正分11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2)
 正分36 总括前文 观心利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吃茶去[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捷径之道光明大圆满法[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2010金刚萨埵法会开示-网络开示(索达吉堪布)[栏目:金刚萨埵法门]
 罗汉褂[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福德日记4月8日─珍惜现在[栏目:福德日记]
 高僧传卷第四[栏目:高僧传]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栏目:所依经典·显]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L 1285经是天子以偈问佛:“何法起应灭?何生应防护?何法应当离?等观..[栏目:界定法师]
 解脱转经筒“唐多括罗”转动功德[栏目:转经轮专集]
 中部86经 鸯掘摩罗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