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正分37 结行 回向所作善根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9

正分37 结行 回向所作善根

  ※【导读】

  本颂乃是大乘佛教例行的“结行回向”,是说佛子们要将依照正分1—36偈所开示的方法而修成的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而以不著“能、所、事件”的“三轮体空”的“清净慧”,“回向菩提”、回向终极的觉悟。

  经中说以菩提心与般若慧所贯穿的大乘回向之力,犹如天界如意宝树一样,可使善果生生不已,而终无枯槁之患;又如“天雨一滴,堕于大海,大海不涸而此滴不尽”一样,可使善根遍及法界大海,而永无干涸之虞。

  佛法讲“万法唯心”,以菩提心与般若慧所贯穿的大乘回向之力,心量犹如虚空,远离中、边,极其广大,“是经义不可思议,故果报亦不可思议”,因而,由不可思议的大乘回向之力所摄持的善根,自然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有关这层深义,诸大经论皆可成立此理,恐繁不赘;吾等大乘佛子,自当深信不疑、踏实笃行。

  本颂可与《入菩萨行·第十回向品》对读,相信必能培养出更加广大的宗教情操来。

  ※【释异】

  本颂前两句“如此勤修所生善,为除无边众生苦”,有的译作“勤修诸行所生善,为除众生无边苦”。这两句的藏文原义是:为了剔除无边众生的痛苦,将按上述方法而勤修来的善行……

  藏文中的“待大尊败”[■],是地道的“如此勤修”之义,是指按作者在正分1—36所述的方法勤修。若译为“勤修诸行”,则似乎很难看出作者的这层用心。此其一。其二,藏文的第二句,就字面意思来看,是典型的“为除无边众生苦”,而非“为除众生无边苦”,若有怀疑者,大家不妨一起仔细研究藏文原文;而就义理来看,由于大乘的发心是“愿一切有情远离苦及苦因”、“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因而,这里强调的当然也应该是无边众生的痛苦而非众生的无边痛苦。

  其他个别字词的重译,无关大局,故不再一一赘述其因。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结分A-D 总论
下一篇:正分36 总括前文 观心利生
 正分28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4)
 正分16 不舍愿菩提心(5)
 正分26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2)
 简注
 正分4 道前基础(4)
 正分20 远五毒(3)
 正分35 佛子当力行者 速灭烦恼
 正分37 结行 回向所作善根
 正分10 上士道 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1)
 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大意·三、禅宗的传法授衣[栏目:正果法师]
 38 金刚略疏(明.元贤)[栏目:04 经注]
 阿那律尊者[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如何升起并增长真正的勇气和信心?[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未来走向[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佛教中道论[栏目:惟贤法师]
 每一类生命群体都有一个严密的生存体制[栏目:开愿法师]
 32 说粗说细[栏目:大机大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三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